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现场版
成武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制人:曹利同审核人:张美红审批人:刘东昌时间班级小组组员序号姓名个人评价老师评价1《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学情分析】多数学生的文言文基础有欠缺,学习方法也比较死板,以瞄准考试为目标,而不太注重强化诵读语感、获取人生智慧。基本思路:注意适应实际情况,也要让学生获得大进步。【文本定位】《寡人之于国也》被安排在“我有一个梦想”专题中,与《季氏将伐颛臾》组成一个教学板块。苏教版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组织学习材料,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本专题,旨在通过一组表达古今中外志士仁人理想追求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濡染高尚的情操、伟大的人格。为此,在文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图景,又是怎样与统治者展开思想交锋、用哪些手法论辩,最终由文及人,认识到孟文雄辩、宏伟风格缘于孟子的人格精神底蕴。【教学方法】扎实的训诂(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反复的诵读和个性化探究,是教学本课的三把钥匙。因声求气,熟读成诵,是学习文言文的不二法门。它不仅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更能有效积累文言语料,养成健康的文言阅读习惯,从而真正提高文言素养。本文是文言经典,表达的是先哲的生命感受、人格追求。在对基本内容的理解基础上,还应引导学生立足当下语境,打通古今隔阂,获得精神成长的营养,汲取民族的智慧。【教学三维目标】1.归纳文本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2.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3.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教学重点】落实文言知识,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教学难点】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流程安排】【知识链接】1、关于孟子与《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曾受业于子思(孔子孙)的学生。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比喻准确形象,善于雄辩,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主要主张:①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②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③“仁政”思想:a、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反对不义的战争。“春秋无义战。”“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创作背景: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社会混乱,礼制崩坏。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成武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制人:曹利同审核人:张美红审批人:刘东昌时间班级小组组员序号姓名个人评价老师评价2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课前基础知识积累】1、文本第14页“积累与运用”中2、3题。2、《孟子》名言(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仁者无敌。(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教学过程】一、导语:有人说,不学《孟子》是一种遗憾。因为孟子的一些精神思想已渗透到中国人的血液中。哪个家庭不知“孟母三迁”的故事;有几人不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名言;甚至无数落魄失意者还要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来给自己打气。可以说,孟子的思想是国人精神支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常值得研究。尤其是他在政治上提倡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政”、“王道”主张。他的思想穿越时空,至今散发着智慧的芬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一起来领略孟子的语言智慧、仁政之风。(也可以让同学自己介绍孟子:关于孟子的故事你知道多少?)二、检查预习与课前基础知识积累——滴水穿石·夯实基础(一)、为下列加横线的词语注音并解释意思:粟(sù粮食好hào战:喜好征战。弃甲曳yè兵:丢弃铠甲,倒拖兵器逃跑。数罟cùgǔ:密网。洿wū池:池塘。孝悌tì:尊敬父母礼敬兄长。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豚,小猪;彘,猪。畜:畜养。庠xiáng序:学校,殷时叫序,周时叫庠。颁bān白:(头发)斑白。饿莩piǎo:饿死的人。异读字五十者可以衣帛矣yì,动词,穿上(丝帛衣服)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wàng,为王)三、文本研习(一)初读体验,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成武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制人:曹利同审核人:张美红审批人:刘东昌时间班级小组组员序号姓名个人评价老师评价3(二)细读文本,积累文言知识——自主学习·梳理归纳·质疑补漏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夹杂颁白: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莩”同“殍”,饿死。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制止,约束。一词多义王①然而不王者:wàng,名作动,称王;②梁惠王曰:wáng,名词,君王;食①谷不可胜食也:动词,吃②狗彘食人食:名词,食物以①请以战喻:介词,用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介词,在之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或“的”③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然①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②填然鼓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③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则①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②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折连词,却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统一天下4、树之以桑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植5、王无罪岁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6、请以战喻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动词),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死”死去(动词),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8、谨庠序之教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9、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10、或百步而后止名词作动词跑一百步词语古今异义1、河内凶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成武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制人:曹利同审核人:张美红审批人:刘东昌时间班级小组组员序号姓名个人评价老师评价42、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更,再,副词今义:常指增加3、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古:战士,士兵今:兵器;走,古:逃跑今:行4、谷不可胜食也胜,古义:尽今义:胜利5、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同意认可固定句式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耳,是…也:只是……罢了,这还是……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有的……有的……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亦走也2、非我也,岁也(否定判断肯定判断)3、非我也,兵也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5、王道之始也就是王道的开端。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⑴申之以孝悌之义⑵树之以桑⑶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未有之也。补充:(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例: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沛公安在?《鸿门宴》(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省略句弃甲曳兵而走省主语“将士”。(三)再读文本,整体感知内容——彰显思路·环环相扣学生速读课文,勾画出谈及“民不加多”的语句,并以此续写标题。(请用原句)梁惠王的困惑在于:“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孟子对此的评价为:“寡人之于国也”,“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认为治国应当:“寡人之于国也”,“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据此文章自然分为三层:提出“民不加多”之疑,分析“民不加多”之因,解决“民不加多”的措施。三层,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结尾,对每一部分的内容画龙点睛,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浑然一体,结构严谨。(设计意图:一线贯穿,由“多角度续写标题”切入,符合文本的对话情境,便于学生紧扣治国问题与文本进行对话,并进行信息筛选整合,更能体会孟子议论严谨、环环相扣的逻辑特色;便于深文浅教,直入正题,全文结构自然呈现;便于背诵,每句都是一个思维结点,彰显了背诵思路。)(四)深读文本,研读剖析——合作探讨·涵泳体味成武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制人:曹利同审核人:张美红审批人:刘东昌时间班级小组组员序号姓名个人评价老师评价5孔子对弟子的说理风格是严厉的教诲和透彻的论说相结合,但是,当面对的劝说对象时一个居于特殊位置上的人,比如面对一个自我尊严意识很强的君主,应该怎样去劝说呢?(在此之前设置提示问题:想想我们以前学过的《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不是都有类似的场景?如果你的同学早起不叠被子,你会如何劝说?应该注意哪些内容?怎样劝说才更有效果?调节气氛,以退为进,不可盛气凌人,命令口吻;消除防范,以情感化;投其所好,以心换心,有为对方着想的感觉。)(设计意图:攻破本文难点——本文高超的论辩艺术)其一,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长于诱导和启发,始终争取主动。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顺势问:“尽心焉耳矣”能否置换为“尽心矣”?“焉耳矣”三个句末助词重叠使用,是为了加重语气。对于国家,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可以说已经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了。但是呢,结果怎样?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那对于梁惠王来说,肯定觉得是十分郁闷了,这也太不公平了!)“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表现出梁惠王心理:希望更多的民归附自己。(战国时代,在当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文化上是百家争鸣,政治军事上是战争频繁。那么在冷兵器时代,战争是需要很多人的。而且本来人口就有限,还要把大部分的壮丁都征去打战,这样一来,很自然地就会削减掉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进而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粮草,财政等问题。所以人口在当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梁惠王迫切地想要增加国家的人口数量。)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始终争取主动,客观上形成了结构上的层层深入与跌宕生姿。其二,讲故事,巧妙设喻,欲擒故纵,让对方心甘情
本文标题:寡人之于国也教案现场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5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