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对中国书法艺术和太极拳的比较研究
对中国书法艺术和太极拳的比较研究(1)[摘录](2011-06-2221:32:23)转载▼标签:宋体太极拳书法艺术中国书法笔力健康心手双畅逆风行,存想铸情通神明--对中国书法艺术和太极拳的比较研究来源:新华网文/朱在军引言:本文通过对书法艺术和太极拳的比较研究,在汲取传统书学与武学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首次提出旋按、缠行、捻提、搭架、立架、固架、走架、存想、铸情等概念,初步构建自己的书学体系。字内功夫的粗陋与字外功夫的薄弱一直是限制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快速发展的瓶颈。两者的不合直接造成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精品的难产。作者多年来把太极拳作为字外功夫的其中一门课程进行修炼,深感加强字外功夫的修养,把字外功夫与字内功夫相融合,内外兼修、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多出精品、提高书法艺术创作水平的不二法门。一、书法与太极拳的简要说明由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给事物下定义的思维习惯不同,目前学术界对太极拳和书法,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家都能普遍接受、用语言表述得特别准确的概念。尽管如此,大家对它们的主要涵义的界定还是比较清晰的。1、何为书法?顾名思义,书法,从技术层面上讲,就是书写文字的方法和规则。书是书写,划道道,讲的是划什么的问题。法是方法与法则,即划道道的方法,讲的是如何划和应当如何划的问题;从艺术学上讲,它是通过书写文字来表情达意的造型艺术。元代学者、书画家郝经说:夫书一技耳,古者与射御并,故三代、先秦不计夫工拙,而不以为学,是以无书法之说焉。是审美需要从实用书写活动的分离,催生了书法艺术。据中国古代法制史记载,法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兽,谁违背了规则就由它来鉴别,然后吞掉违法者。韩非认为法是统治者公布的统一法令、制度,这些条文由官府公布,实施办法要让民众都知道,遵者赏,违者罚。事实上,真正的统治者或书法家是从来不愿受法这只怪兽所约束的。他们为了获得更大的自由,经常想的是如何拿彩绸将法这只怪兽牢牢束拴住,装进笼子里,休闲时刻将其放出来,与它像好朋友一样在一起嬉戏玩耍;术是统治者任免、考察、生杀官吏的权术,与法莫如显相对应术不欲见,要藏之于胸中。我们习惯称书法而不称书术,更多地称武术而不称武法,称太极拳术而较少称太极拳法,这绝不是偶然和随意的。中国书法是从长期书写汉字中演变或升华起来的艺术,其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书写汉字主要是记录神示和人事,与人或与天交流,需要特别的真诚,不需要耍什么阴谋诡计;我们的祖先在与野兽、同类相搏斗的过程中,对胜负经验进行了总结,产生了原始武术。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由古人为获取物质生产、生活资料而进行生产斗争、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逐渐演变为当今社会人们强身健体、陶冶精神的体育运动,与此同时,它的娱乐性和艺术性也在增强。武术为了保护壮大自己,战胜消灭对手,需要不断地向对手示弱以诱骗对手进入伏击圈,使用更多的暗劲或阴劲。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无疑是最善于使用暗劲的拳术。书法是表现型的艺术,书法家有一种内在的意思要表达出来。由于有话要说,话同时也要指示一些事,文字把这些话记录下来,把要说的事表现出来。而我们之所以把这种记录当作艺术,就是说,除了那些话要表现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事要表达出来。这样书法就不仅是文字、语言的符号,而还要作另一些事的符号,这些事不是抽象语言所能表达,而就在书法的形式之中。书法艺术的意蕴不在笔墨之外,而就在笔墨之中。正如太极拳说来说去,其所有奥妙就在拳里边。不过,在书法艺术中,符号与感觉是不可分的,感觉不仅是物与物之间的刺激反应,而且是意义、意蕴的表现。人类通过划道道这种有意识的活动在大自然中留下自己的印记。从殷商的甲骨文到周秦的大小篆到汉代隶书,晋、唐、宋、元、明、清至今的书法作品无一不是名家们在划道道。五千年中华文明所积淀下来的大量书法理论,无一不是在讨论应当写什么和如何写这两个大的原则问题。恩格斯说过: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也说过,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从劳动生活的实际发展来看,应当是刻早于写,因为刻能得到比较持久的保存,也是文字初创的本意。按书写工具的不同,中国书法可以分为毛笔书法与非毛笔书法作品。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作者借用毛笔、刻刀、纸张、石材、墨汁等介质通过书写汉字来完成的作品。中国书法是通过书写汉字来表意达情的艺术,它是中华民族意志和情感的一种独特的抒发方式。中华民族是唯一最早将书写真正提高到艺术水平的民族。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这些话因出自这位书法家与诗人的口,略微显得有点夸张,但并不乏其精辟与深刻。2、何为太极拳?解守德先生认为,太极拳是将太极阴阳的中国古典哲学原理用之于拳理、拳法、使人体能够至大至极发挥其各项功能,包括潜能的拳术;李德印老师则认为,太极拳是以松柔和缓为特色的武术运动,它还是一种老少皆宜、适应广泛、对许多慢性病具有治疗康复作用的体育活动。因两人的功夫和对太极拳理解上的差异,所下定义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太极是包括对立面的统一体。太是大到无边、很的意思;极有两重含义,一是其字词含义,如极限、顶点、边界、穷尽、最大限度等;二是它的范畴含义,有本质、真面目、根源的意思。拳乃是四指自然卷曲与拇指相扣的一种手型,它与我国古汉字的弮(弩弓)通假,也就是民间口语中所说的捶。拳与权同音,引申有计较利害、度量轻重的意思。单从这三个字的组合来说,太极拳是一种讲究利害,寻找规律,追求无限的拳术。宋代周敦颐认为太极是元气,即阴阳二气的统一体。按照中医理论,阴阳是指对立的双方,其涵义是动态的,又是广义的,如静与动、水与火、寒与热、下与上、里与表等。当说到某一具体事物,则其涵义也就具体化了,例如对生命的认识,阴成形,阳化气,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相合,万物方生。用现代学术较规范的语言来说,这里的阴是指物质,有形可见;这里的阳是指功能,能量的消散,无形可察,而成为气。由阴转化为阳,是由物质转化为能量,由有形转化为无形,物质表现为能量的存在形式。生命这个事物很复杂,经过抽象化之后,又很简单,它不外乎是阴与阳的统一体,物质与能量的相对运动而已。太极拳作为专有名词使用,第一次出现在明末清初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里。它又被人们称之为长拳、棉(绵)拳、软拳、哲拳。长者,其劲和其他拳种相比,自始至终连绵不断,故长也;棉者,遭遇外力撞击,给施力者一种如同击打在棉花团上的感觉,所有的力量都被受力对象消化吸收掉;软者,似柔实刚,非软面团之软也。这和蔡邕所说笔软则奇怪生焉的软是一个意思,能柔能刚之谓软,非有柔无刚之谓软也;哲拳,因其每个技击动作和整个套路的编排皆符合太极阴阳妙理,处处充满着矛盾。它像一个时常微笑着杀人的魔王,表面上若无其事、风平浪静,内心里却涛惊浪骇、暗藏杀机。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与武术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它随着先哲们对宇宙本源认识的深入,逐步做到将人类行动与大自然的变化相合谐一致。据历史文献记载,大约从南朝韩拱月,程灵洗开始,将《易经》运用于拳理与拳法,经唐代许宣平、李道子、宋时程必、元时张三丰、明末陈王廷、王宗岳、蒋发,至清中叶陈长兴逐渐发展起来,形成现代意义上传统太极拳的雏形,再由此演变成目前流传较广的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的太极拳和其他流派。另有专家论证:太极拳创造于明末清初,它结合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中国古典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的经络学说,综合地继承和发展了明代在民间和军队中流行的各种拳法,博采众长,从而成为一种内外俱练的拳术。陈王廷为太极拳的真正创始人,他受戚继光的影响在整理民间武术套路上,取精弃粗,汇合众长,编造拳套七路并独创了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的训练方法,解决了不用护具也可以练习徒手搏击技巧和提高刺枪技术的问题。我们认为:太极拳与书法艺术一样目前很难断定它们究竟是由某个具体人在某个具体时刻所创造,它们是经过数十代人的艰苦探索与不懈努力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必然要经历一个萌生、发展、壮大、成型和消解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一触即溃。尽管如此,所以书法家和太极拳大师他们个人的历史作用也绝不容忽视,他们是创造书法艺术与太极拳运动历史的英雄,没有他们风采的历史是空洞和苍白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绝不像普通人所认为的那样,一般人随便哼哼两句,就是音乐;不论谁胡涂乱画几笔,就是书法;老年人在公园里伸胳膊、蹬腿、摇头、晃脑,慢腾腾练的就是太极拳。其实,他们中的绝对多数人练的是太极拳的架,是在作和广播体操相似的太极操,既不能力从人借、气由脊发,也不能引进落空、毫发无差。更谈不上对棚、捋、挤、按、採、挒、肘、靠、粘、连、捻、随、腾、闪、折、空、摔、打、擒、拿这些太极行功中常用的技法有透彻的理解。试问,有几人掌握太极拳中的三十六肘法和七十二拿法?又有几人懂一手可分为八着、八搂、八劈、八按、八合、八拍、八滚?因而他们不是真正专业的练家子,练的是花架子,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太极拳。这和书法界的情况类似,练者众多,多如牛毛;精者甚少,稀如牛角。太极拳和书法艺术同其他学科一样,都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问,需要一丝不苟的认真学习才能掌握。太极拳完全以传统太极文化理念为指导,以逆向思维无论如何做,都是不对的。作为技击术的指导思想,来保持它本身无限旺盛的生命活力。其每个动作本身皆具备攻防含义,能够产生攻防实效。它以练习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与格斗为运动形式,来实现健身、技击等多重功能。太极拳结合传统道家的吐纳、导引和中医经络理论以激发人体潜能来实现武术御敌的原始目的,集健身与御敌之功效,把武术文化修习的理念推向极致,使太极拳从一种武术文化变成传统太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人与传统太极文化的交融。太极拳与气功、舞蹈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每一个动作都在保护自己,具有攻防含义,能取得攻防实效。它虽讲究以静制动,却不意守某一具体部位,而是以动作为核心,意识、呼吸皆围绕动作来运行。太极拳,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心和心法与人的行为动作完美结合,直接激发人体的潜能,使人体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各项功能,在理念上更崇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儒家文化。而气功的主要作用是健身强心和延年益寿、启发智能和增强智慧、陶冶性情和涵养道德,它更偏重的是清静无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道教精神。舞蹈是以躯体为表现媒介,通过人体作出种种与由安全的理性控制的平常肢体行为不同的表演性动作,来表现一般化的生活和自然。法国舞蹈教师认为:作为表现媒介的人体可分成三个区域:头部和颈部为精神区域,躯干为精神--情感区域,臀部和腹部为物质区域。此外,胳膊和腿是人体探测外部世界的接触器--附着于躯干的手臂有一种精神--情感特征,而附着下半部躯干的腿又具有一种物质特征。身体的每一区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部分。例如,胳膊可以分成具有物质特征的上臂、具有精神--情感特征的小臂以及具有精神特征的手,腿亦可作此相似划分。这种植根于希腊传统的理论与太极拳中的三节论有相通之处。书法是一种动态的艺术,一种纸上的舞蹈,着重在具体的字形中显现超越的气象和韵律。从总体上说,儒、道、佛三教归一,讲的都是一个如何作人和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只是在具体修炼方法和追求的终极目标上,它们有所不同。二、书法艺术与太极拳的内在联系书法与太极拳同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两大瑰宝共同根植于中国传统文明的沃土之中,它们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受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儒、道、释三教文化精神的灌溉与滋养,便没有书法艺术与太极拳。所不同的只是中国书法因与汉字和毛笔的特殊血缘关系,造成书法家必须是具有极高文化素养和丰富表现力的人。而太极拳在创造过程中,从不间断地在汇集诸多武术拳种之长。它把《易经》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兼收并蓄其他文化精髓,重点和传统中医学理论相融合,从而形成与书法不同的另一枝民族文化精神奇葩。中国书法从殷商甲骨文开始发蒙,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主要书体
本文标题:对中国书法艺术和太极拳的比较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54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