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思考
《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论文题目: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思考专业年级14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一班学生姓名石雄高学号20142207021027任课教师朱艳飞老师成绩2015年11月30日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思考摘要: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为国家教育部2012年颁布实施的新增专业。在对高校师资力量、专业背景分析基础上,认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以“地方性、应用型”为专业建设定位,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厚实基础与强化实践相结合,构建多学科相融合、多元素参与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思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为国家教育部2012年颁布实施专业目录中“地理科学”下新设立的应用型专业,其前身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虽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先后为各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地质矿类院校、农林类院校、建筑工程类院校等高等院校所开设,并有着l0余年的丰富实践,许多有益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可为人文地理与乡规划专业提供借鉴。但作为新增的专业门类,其专业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实验室及实践教学环节等专业建设必然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特色1.专业学科地位大幅度提升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中,将人文地理、城乡规划由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中的一门专业骨丁煤程或研究方向提升到一门独立的二级业学科,其学科地位大幅度提升。这不仅是对人文地理“人地关系”理沦研究成果的一种肯定,也是为应对我国人地关系矛盾和城市(镇)化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以地理学为背景,以人地关系与区域规划理论为依托,以现代信息管理和3s技术为支撑,旨在培养具备入地关系协调发展思维,能够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二级学科,它对于树立同民正确的人地观、培养和造就适应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构建和谐宜居城市(镇)行动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实践应用特性增强随着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拆分,以及资源环境与自然地理、城乡规划与人文地理的对接,两个拆分后的专业核心知识领域出现了细微差别,虽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口径涵盖地理学类、规划类、数学与信息类、管理类和环境类等诸多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但可淡化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对自然地理学类、地理与测量学类专业知识的突出要求。与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相比,其专业口径开始由宽变窄。这一变化,有专业学综合能力的号核评价机制。学生学习效果直接由习任务完成状况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应用BELL教学法指导下开展学习的过程中,都急切地希望得到肯定或中肯的评价。因此,评价应建立在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体系上,更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科细分化的趋势,但并不必然导致学生专业知识面狭窄,反而解决原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面太宽、专业特色不鲜明的问题。与此同时,与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偏重基础理论、地理信息科学偏重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相比,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更注重实践应用,其学科实践性、实用性进一步增强。3.有机衔接硕博专业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看,虽然原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归属于地理科学类二级专业学科,但在对口就业、升学方面存在着模糊不清的情况。从毕业生就业去向看,虽然可以定位在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环境保护与管理、城乡规划与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但实际上环境部门有环境科学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土地管理部门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城市规划与建设部门有城市规划和建筑专业,与这些专业相比,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显得专业对口不清晰。从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看,在地理学大学科门类中,硕博阶段的专业设置没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这让学生在报考研究生上也感到困惑。随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设置,专业口径适度变窄,实现了该专业与硕博人文地理学专业的有机衔接,对于完善地理学科专业体系,促进专业发展和更好服务于社会经济均可起到积极作用。二、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1.专业目标与特色定位作为地理学科的崭新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必须在培养目标和特色定位上解决原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面太宽,专业特色不鲜明的问题。为此,准确定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该特色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根据高校实际情况,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应以“地方性、应用型”为专业建设定位,突出城乡规划、旅游开发特色方向。充分利用学院地理科学“规划”专长和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特色,对接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遴选出2~3个凸显专业特色的培养方向:旅游规划、城市规划、不动产估价。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社会调查、组织管理和信息处理能力,富有较强创新进取精神和人文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旅游开发与规划、不动产估价、城乡规划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以实现毕业生与旅游公司、城市规划设计院、房地产评估咨询公司、土地评估机构等行业机构,以及与旅游局、城建局、房管局、国土局等行政职能部门的对口连接。2.师资队伍配备由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涵盖地理学类、规划类、数学与信息类、管理类和环境类等诸多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求该专业教师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缘结构。从目前我国在岗的专任教师看,以地理学及相近专业背景为主,包含地理科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大地测量工程、环境生态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专业。在地理学类、管理类上具有优势,但在规划类、数学与信息类、环境类上略显不足。如何解决师资队伍配备稀缺的问题呢?一是在校内实行师资共享,通T学院合作,解决数学与信息弱问题,同时,与物理机电、计算机学院以及后勤处基建科合作,解决规划类对工程制图方面的师资需求。二是走出校门,与规划局、规划设计院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充实规划类师资力量。3.课程体系构建和学分分配由于“资源环境”归属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可淡化自然地理学类、资源类、地图与测量学类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由原来的“宽口径”向“适度口径”转变。为此,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以及相应学分的合理配置与不断优化,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在遵循“厚实基础、适度口径、凸显特色”基本原则下,可构建基于学生多层次选择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在大学一、二年级,不分专业方向,安排全校性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平台课程,进行通识教育;大学三年级,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学生兴趣,实行专业方向分流,开设专业方向模块,实施专业选修课程;大学四年级,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愿望,强化知识与训练技能,将学生进一步分流为参加工作、考研等不同方向,给予相应培养。由此,构建起按大学四年进度分段培养的2年厚实基础、1年专业分流、1年特色培养的“211”课程体系。4.专业实验室与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其实践性、应用性强为学科基本特性,意味着该专业建设要在实验室建设和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上下功夫,确保为专业综合实习、人文地理实习、区域地理综合实习、计算机专题地图编制、城市(社区)规划实务与图件设计综合实习、旅游规划实习以及不动产估价实习提供必要的平台。对于我国而言,未来2~3年内,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面临的迫切任务是构建高校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以满足该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和专业习的基本需要。为此,在校内建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在校外寻求与城市规划设计院、城建局、旅游局、不动产估价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成为本专业必须攻克的关键问题。在对学校教学资源进行摸底调研基础上,利用本校旅游与地理学院、化工学院、网络中心三个部门的实验设备资源,基本可实现自然地理、环境、计算机基础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在校内需建设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配备一定数额的电脑、专用制图软件和出图工具。在校外,需要来自社会的力量实现在人文地理、城市与区域规划方向专业综合实习实践上的配合。三、需突破的主要瓶颈1.培养学科和专业方向带头人目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归属学院地理系。从地理系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看,教授偏少。专任教师中,旅游规划、城市规划和不动产估价三个方向研究成果不少,但高层次、高质量者不多,尚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方向带头人引领。因此,本专业建设急需解决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方向带头人的人选问题,需在三个方向引进或培养教授博士各数名。2.整合校内师资力量正如前文所述,由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需要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共同担当。本着节约办学思想,需对学校旅游与地理学院、化工学院、物理与机电学院、计算机学院、后勤保障处等相关二级部门的教师或员工进行整合,在对不同部门教师资源进行整合时,需要教务处、人事处等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必要的协调与管理,以确保教师教学工作量、薪酬等得到保障。3.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性强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正常渠道下,人际关系渠道在促成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动员全院校的力量,寻求与本校、本省,甚至是周边省区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实习实践合作的途径,确保未来2~3年内在各高校省份内或周边省市建立起长期合作、效率明显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参考文献:[1]于洪.浅谈课堂教学策略[I].学周刊.2014,1:142.[2]李岩.论新课改下教学策略的实施[1j_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1:89—91.[3]徐冰鸥,潘洪建.知识内容的教学价值与教学策略[n.福建教育.2013.11:7.[4]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
本文标题: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5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