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题2答案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第1页共10页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试卷二(答案)(主观卷)4.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三个阶段中引发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20分)答案:引发期(20世纪30年代末~70年代末),大约40年的时间。这一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引进西方语言学理论,解决汉语的问题,同时注意观察发现汉语自身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出现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语法学论著。这些论著主要有: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43.商务印书馆。《中国语法理论》,1945.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纲要》,1946.开明书店。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商务印书馆。高名凯《汉语语法论》,1948.开明书店。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商务印书馆。朱德熙《说“的”》,《中国语文》,1961.12月号。《句法结构》,《中国语文》,1962.8~9月号(二)学术气氛活跃。从3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曾经有过几场重要的语法问题大讨论,值得一提的有下边几次。1.1938~1943年的“中国文法革新讨论”。2.1953.9~1955.5的汉语“词类问题的讨论”。3.1955.7~1956.4的汉语“主宾语问题讨论”。4.1957.1~12的汉语“单复句问题的讨论”。5.1959.3~1961的“语法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的讨论。(三)教学语法得到重视。第一阶段实际上没有所谓的教学语法,语言教学大多使用专家著作进行。而且,当时从事语言学习的人数也比较少,语法专著都比较注重实用,因而各家之间的矛盾不突《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第2页共10页出,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语法专著多了,语法学习者也多了,各家体系之间的分歧也明显起来。很显然,这种分歧不利于教学,因而有必要让专家们坐到一起来共同拟订一份使用于广泛应用的教学语法系统。从1951年开始,经多方协作、酝酿,最终于1956年1月制定、公布了《暂拟教学语法系统》,同年4月,又出版了《汉语》课本三、四、五册(语法部分)。(四)重视对于汉语语法特点的发掘与研究。这一时期的学者们开始有意识地探讨汉语语法特征。王力在他的著作中指出,汉语语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词序固定。相同的句法结构成分而使用了不同的铺排顺序往往造成不同结构类型的句法结构。如:写完了信(动宾)→信写完了(主谓)2.虚词运用多。许多在西方语言中使用词形变化来表现的语法意义在汉语中往往是通过附加虚词的方式来表示的。比如:~着|~了|~过另外,汉语中的语气词的使用也是西方语言所没有的。3.语法成分之间的“意合”特点。“意合”是在王力著作中最早提出来的。其基本涵义是:和西方语言的“形合”不同的是,汉语在表述过程中,在语义内容能够得到正常的表达的情况下,常常隐慝、省略一些作为句法组合标记的句法成分。例如,汉语句子经常省略作为句子完整形式标志的主语(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自述省等等)。关联词语本来是标示两个以上小句句件联结的,但是在汉语表述过程中,尤其是在口语中,这种作为小句联结标记的关联词语却经常缺省:(如果)他来了,(那么)我马上就走。表示汉语时间、处所的介词在使用过程中也常常缺省:(在)三年之前,他就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家。(靠)西边,有一张木床。汉语的这种关注语义内容的表述而不重视相关形式特征的完整特性,正如孔子所说《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第3页共10页的“辞达意而已”。吕叔湘也指出汉语语法的两个特点是:1.没有形态变化。2.常常省略虚词。这一点和王力的“意合”特征相近。高名凯谈到的汉语语法特点主要有两点:1.汉语语法单位及其特征只有在句子中才能得到体现,因此,汉语应重视句法的研究。2.汉语用较多的蔟词来表达语法范畴,所以,汉语应重视对于虚词的研究。这一时期的学者所谈到的汉语语法特点和现阶段汉语语法学者们的看法比较接近,因而是值得重视的,这实际上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引发”与“套用”是有实质区别的。(五)语法分析的方法也有了变化。60年代之前,汉语语法分析的方法只有句子成分分析法一种。到了中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期,结构主义的语法理论尤其是美国描写语法理论被系统地引进并用于汉语事实的分析过程中来。丁声树等编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12,商务)就是最为主要的标志。以此为契机,层次分析法也由此在汉语语法分析中安家落户了。2.谈谈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作用和局限(20分)答案:(一)句子成分分析的主要作用作为一种语法分析的方法,句子成分分析自从引进之后,对汉语语法教学与研究起到过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其他方法引进到汉语中来之前,汉语语法研究者就是靠这种方法建立汉语语法学、普及汉语语法知识的。总之,句子成分分析在汉语语法教学和研究中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通常人们谈到句子成分分析的优点、作用,经常提到以下几点:1.容易抓住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格局。2.有利于检查句子搭配上的错误。3.可以帮助初学者阅读、理解句子。句子成分分析的上述三个优点都缘于“找中心”的特色。现在人们已经看到,“找中心”的方法是有严重缺陷的,所以上述几个基于“找中心”的评价就难免存在偏颇,对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第4页共10页子成分分析的优点不宜估计过高。(二)句子成分分析的主要局限从现在的观点看,句子成分分析的主要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适用范围窄,对于语言事实的解释能力有限。第一,句子成分分析只适用于句法分析,不适用于词法分析,即不能用于合成词内部构造的分析,原因在于只有词或者词以上的单位才有可能成为句子成分。第二,在句法分析中,句子成分分析只适用于单句结构的分析,而不适用于复句结构的分析。第三,即使用于分析单句结构,仍然有许多的局限,具体表现是:(1)句子成分分析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找中心”的方式来确定句子的主干,但汉语中相当多的句子光靠句子的主干是不能成立的:[1]他从小贪图安逸。(*他+贪图)[2]他的想法合乎事实。(*想法合乎)[3]旧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4]合格产品占百分之九十。(*产品占)(2)上述各例中的“主干”都是不成立的,它们当然不能代表句子的“基本意思”,因为在汉语中,它们都“没意思”;而且这类现象在汉语中的存在是大量的。其原因是:a.汉语中有许多动词不能单独作述语核心,这些词被单独拿出来作为“主干成分”,句子的主干就不能成立。比如,贪图合乎背离介乎给以安慰遇见怨……b.汉语中有些名词只有带上定语构成名词性偏正短语之后,才能与某些动词组合。由这些名词和动词构成的“主干”也是不成立的:*培养品德/学习品德──培养良好的品德/学习他的品德*清除思想/树立思想──清除坏思想/树立乐于助人的思想2.汉语有些句子中的主干成立,但不表示原句的基本意思,甚至相反。有以下几种情况。a.句子含有否定词:[1]我弟弟不喜欢京剧。(≠弟弟喜欢)[2]他晾的衣服没收进来。(≠衣服收进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第5页共10页[3]我们都听不懂。(≠我们听)b.有的动词带不带宾语意思不同,这类动词充当主干成分时,“主干”的意思就可能与原句的意思不同:[1]他死了爸爸。(≠他死)[2]秦国亡了赵国。(≠秦国亡)[3]北京队大败安徽队。(≠北京队败)c.兼作动词的形容词充当“主干”成分时,“主干”与原句意不同:[1]日夜商店大大方便了群众。(≠商店方便)[2]你可便宜了他。(≠你便宜)[3]他的话振奋了大家的精神。(≠话振奋)d.有些名词带上宾语之后,所指与原名词不同甚至相反,这类名词充当句子主干成分时句子的主干意思不是句子的基本意思:[1]无原则的团结对事业有害。(≠团结有害)[2]假学者应该开除。(≠学者开除)[3]他是一个口头的实干家。(≠他是实干家)除了上边说的几种情况之外,还有一些句子的“主干”不能很好地代表句子的基本意思:[1]他讲得很生动。[2]他给我们讲故事。[3]他早就讲完了。[4]他讲累了。[5]他讲了十分钟的注意事项。[6]他讲得清楚。上述句子的“主干”都是“他讲”,但很显然,各句的意思都有差异。3.许多重要的语法现象不能通过句子成分分析得到揭示。(1)很+VP,比如:在上边的两种分析模式中,b分析属于层次分析,它可以很好地分析各种“很+VP”的具体实例:分析后得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能明确说出的语法单位,都有意义。a分析显然不能很好地处理“很+VP”的问题,其中的“很讲”是没有意义的,不可理解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第6页共10页诸如此类的还有:很有意见很解决问题很说了一阵话很看得起……类似的实例都不能通过a分析得到很好的处理。类似的现象还如:[1]你就白白送给他?(*你[就][白白]干)[2]我白白干了一天。(*我[白白]干)(2)歧义分化歧义句式又称多义句式,它的存在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研究、分解歧义句式对于研究揭示语法规律及语言运用都有实际意义。在分化歧义方面,句子成分分析对于一些关涉到句子成分变异的歧义句式(因相同的词语在句中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而使句子具有不同的意义的现象)的分化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例如:[1]我们|五个人一组。(我们每五个人分为一组/分组的方案)(我们)五个人|一组。(我们组有五个人)[2]他|穿好衣服,(就回去了。)他|穿(好)衣服,(就把旧衣服扔了。)但是,对于不涉及句子成分变异的歧义句式的分化就不能分解了:[4](那块)布|染红了一点儿。(那块布染后变红了一点儿/染得过于红了一点儿)[5](这个)坑|挖深了三尺。(这个坑挖后变深了/挖得过于深了)4.严重忽视语言单位组合的层次性。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在组合上往往不是一字排开,而是有一定顺序的,而这个先后顺序就是组合上的层次性或层级性。如:这种层次性主要体现在:相临的成分未必就有联系。语言单位的层次性是句子成分分析所不能揭示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它的操作方式是将所有的成分都摆在一条线上加以区别、界定。并在客观上认定,相邻近的成分通常是有结构关系的,三个以上的成分构成的句法组合是一种线性的组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第7页共10页也有专家曾经力主句子成分分析也是讲究句子组合有层次性的。例如,史存直说句子成分分析在分析句子的时候首先将句子划分为主语和谓语这就是讲究层次性。但一般认为,这里的层次是句子层的层次性而不是句子内部各词语在组合上的层次性。一句话,句子成分分析对于句子内部各语言单位之间在构成上的层次性是不够重视的,这也是它的致命的弱点。总之,句子成分分析有值得借鉴之处,对于语言事实也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在汉语法研究中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严重忽视句子组合上的层次性,所以,对于语言现象的解释不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方面,都有局限,因而有必要作出全面的革新。3.汉语语法学者在使用层次分析法的时候,对美国描写语法学派的层次分析法作了哪些改进?为什么?请举例说明。(20分)答案:在操作上,和目前汉语语法学者不同的是,美国描写语法学派在运用层次分析的时候,通常只讲切分不讲定性。也就是只要求指出一个句法结构的结构层次以及找出每个层次上的直接构成成分,而不要求说明各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具体原因大致有两点:1.传统的研究对象和习惯的影响。层次分析最早是在分析印地安语的过程中形成的。最初的学者们对于研究对象的意义并不理解,就只能采取一种从形式入手的方法,通过选取、比较大量的语料,确定分析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描写语法的本质工作过程就是要区分一种语言中的各级各类语法单位,探讨这些语言单位相互构成的规则,而这些内容是只通过形式上的分析大多可以实现的。我们现在所说的分布、扩展、替换等等具体的分析手段实际上体现了描写语法的这方面的特点。2.在现代英语中,词类在句子中的语法表现是有特定形式标志的,这就是词的形态标志,如名词的数、格的标志;动词的时、体标志等等,这使得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有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如名词与主宾语对应;形容词与定语对应等等。这样,词语的搭配关系可以反映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但是,汉语中的词没有明显的、一贯到底的形态标记,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没有这种简
本文标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题2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6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