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对某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思考
-1-对**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初步思考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提出的明确要求,也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全国热议的话题,成为各级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各地积极探索的实践课题。那么什么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市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能不能推进城乡一体化,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针对这些问题,我查了一些资料,做了一点思考。现就自己的学习体会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城乡一体化发展,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内容。就其概念来说,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作出解释,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概念。社会学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经济学则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2-客观要求,统一城乡经济布局,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规划学则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布局做出规划,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生态学、环境学则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保证自然生态过程顺畅有序,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综上所述,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可以表述为: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上的一体化,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近年来,虽然我市GDP总量、工业增加值、大口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都有大幅增加,但与全省、全国发展的平均水平相比,不仅在综合实力上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也很突出。只有提早谋划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积极跟进全国一体化发展步伐,才能逐步缩小我市同全省、全国的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发展。(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然要求。**-3-是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交通、水资源、生态、资金、人才五大瓶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基础先行、开放开发战略,同步推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加大资金和人才引进力度,努力突破五大瓶颈因素的制约,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破解我市“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区域,“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现阶段,制约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缓慢,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稳定增收的难度依然很大。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看,继续深化改革、促进跨越发展,必须在农村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既是推动农村经济改革的根本要求,又是带动全面改革、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三、**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潜在优势:(一)**油气煤炭资源丰富,资源开发必将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根据陇东报报道,**境内石油天然气总资源量40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总资源量的37%;煤层气预测资源量13588亿立方米,占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煤层气总资源量的30%;煤炭资源预测储量2360亿吨,占甘肃全省预测储量的96.4%,占鄂尔多斯盆地煤炭资源预测储量的11.8%,占全国煤炭资源预测储量的4.23%,-4-大体相当于50个大同矿区、100个抚顺矿区,接近于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俄罗斯顿巴斯煤田;全市已查明煤炭资源量达到123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已查明煤炭资源量的2.03%,占全国已查明煤炭资源量的0.79%。(二)**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必将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57.61亿元,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达到8.7%,比2005年的7.5%上升1.2个百分点,在各市州排名第三(2009年排名第二),比2005年前进两个位次;人均GDP达到14144元,是2005年的2.1倍;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58.79亿元,是2005年的16.49亿元的3.6倍,年均增长28.9%;小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0.02亿元,是2005年6.72亿元的4.5倍,年均增长34.9%。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430亿元(排名第三),同比增长1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633亿元,增长53%;财政大口径收入达到105.7亿元(排名第二),增长79.8%,小口径收入44.3亿元,增长47.7%。**已经步入产业开发加快、经济转型加速、基础建设投入加大、社会事业全面加强的新阶段,成为甘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提升文化软实力必将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古为北豳立国之地、周祖发祥之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周秦汉唐历代滨临京畿,北控河套,南屏关中,经济繁荣,名人辈出。**又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是第二次国内革-5-命战争时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产生了**老区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民俗文化独树一帜,香包、陇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堪称**“五绝”,先后获得“中国香包刺绣之乡”、“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十多项国家级冠名。香包绣制、陇东唢呐、环县皮影戏、窑洞营造技艺、**剪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岐黄文化为代表的黄土地域文化,是**老区的一张大名片,更是一大特色。通过增强文化凝聚力、提升文化创新力、解放文化生产力、扩大文化影响力,从而提升文化软势力,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同时从**的实际情况来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还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一)发展基础薄弱,与周边地区发展差距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我市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全市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综合实力弱,文化软实力弱,同周边地区、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许多经济社会发展人均指标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0亿元,比++少50亿元,比*少930亿元,仅为*的31.67%(2010年比++少47.5亿,比*少724.78亿,差距拉大);人均生产总值16475元,比*42199元低25724元(相当于*的40%),比++43636元低27161元。(二)城镇化水平低,以城带乡的能力不足。虽然**城镇建设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但无论是市区还是小城镇,在规模、环境、-6-质量上还不能完全与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相适应。目前,**市城镇化率仅为30.2%,低于全国47.5%和全省36.1%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周边天水、平凉的水平。市区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仅为9.2平方米,低于全国14平方米、全省11.2平方米的平均水平。由于小城镇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简陋,文化、娱乐、卫生等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市场功能不全,缺乏特色,对外来人口的吸纳能力弱,生产要素的聚集度不高。(三)工业化程度低,以工促农的能力不强。我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第一阶段,落后我省10年左右的时间。三次产业结构欠合理,2011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8:63.4:23.8,工业比重较大,但地方工业弱小,比重不足全部工业总量的8.0%。工业“大”而不“强”,产品结构单一,对资源依赖性强,原料开采型、初级产品型工业比重大,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经济动力结构欠合理,消费、投资和出口比例失衡,内需不足,出口不旺,协调拉动作用较弱,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的问题比较突出,调结构、扩内需任重而道远。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2011年GDP总量最大县是最小县的5.8倍。(四)区域相对封闭,对外开放程度低。从区位看,**地处陕甘宁交界处,北部沙漠绵延,西部丘陵起伏,东部子午岭盘桓,至今没有建成可以使用的铁路,公路等级低,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孤岛”。从地理看,北部为半农半牧区,中部为干旱山区,东部为子午岭林缘区,南部有相当一部分区域为残塬沟壑区,立地条件较差,-7-基础建设滞后,经济发展落后。长期的封闭落后导致市场化发育滞后,对外开放层次较低,经济外向性不足。(五)社会管理还比较滞后,投资发展环境不优。总体来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是低水平基础之上的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和管理滞后,就业难、收入低、房价高、看病贵、保障弱等问题比较突出。在发展环境方面,现行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没有彻底改变,就业、入学、医疗等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城乡有别”。在投资环境方面,一些权力部门“管”的意识依然强烈,“管”的兴趣依然浓厚,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权力寻租等问题依然存在,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不浓。四、**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一)立足市情实际,在加快农村发展中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仍然占有重要份额,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基础设施差别较大、城乡公共服务差异明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最根本的举措是提升农业、富裕农民、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基地建设为先导,以科技推广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围绕果品、瓜菜、草畜三大特色产业抓好优势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力争十二五末,瓜菜面积稳定在100-8-万亩以上(设施瓜菜每年新增1万亩,达到13万亩);紫花苜蓿留存面积达到500万亩;肉牛饲养量达到100万头;肉绒羊饲养量达到300万只;生猪饲养量达到300万头;苹果面积达到260万亩,果品贮藏能力达到65万吨以上。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加快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体系,不断拓展农业增值空间。二是拓宽就业渠道,力促农民增收。**是一个人口大市,更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市。近年来,全市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多,劳务收入逐年增长。2011年外出务工农民突破58万人,但以苦力型劳务输出居多,技能型、管理型人才较少,劳动强度大,报酬低廉,不但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减少了劳务收入,而且不利于农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化,影响城镇化进程。要按照“扩大分子、缩小分母”的思路,积极开展适用技术培训,加快有组织的劳务输转,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变为产业工人和城镇居民。要鼓励引导农民自主创业,通过独资、集资、联营等形式创办非公经济实体,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二元结构转变。三是坚持以点带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全市坚持“试点先行,分批实施,有序推进”的思路,先后开展了两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立足山、川、塬等不同立地条件,探索形成了山区145工程型、川区整流域开发型、塬区整区域推进型、城郊互动型等四种切合市情实际、富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今后一个时期内,应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新形势下提升“三农”工作水平的战略举措,-9-扶持试点村壮大特色产业、改善基础条件、发展公益事业、弘扬新
本文标题:对某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65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