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对联的特点及构思途径经典总结,理想运用,不容错过,平时学习,应对考试,绝对有效
对联的特点构思途径对联题命题规律命题规律:以主观题的样式出现在第二卷,要求是给出上联,对出下联.对联题命题特点仿写对联属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察的范围,也属于仿用句式的考察范围.以对对联的形式设计题目,既贴近生活,又新颖,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对联种类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的形式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对联与格律诗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对联与格律诗相比,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诗,可以说,对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对联的特点概括对联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也有人将其称为对联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下面分别介绍对联的四大特点:对联的特点(一)形式对称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对联的特点(一)形式对称对联中的对仗是在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概念或相对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并列起来,形成联句的对称美。在对联中,对仗方式尤为重要,它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民间有一则关于春联的谜语,这样写着: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只言片语,很精到地写出了对联的对称美、建筑美和祝颂吉祥的特点。对联的特点(一)形式对称对仗形式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本来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启示了文学艺术的对称美,同时也迎合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为之道也”的理论。刘勰讲到:“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因为,反对更能反映充满复杂矛盾的客观存在博物馆能表现作者的辩证思维,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对联的特点(一)形式对称学会写对联,必须掌握对仗方式的基本要求。古人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前人讲对仗,有明确的原则。《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基本法则,强调“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这为后来的楹联艺术奠定了基本框架。对联的特点(一)形式对称古人所说的实字,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名词;所谓半实,则是抽象名词;所谓虚字部分,活的是动词,死的是形容词;助词,即是虚词,包括介词和连词、助词等。“半虚”则包括较抽象的时间词和形容词。掌握和熟悉古代词分类法,对我们今天研究和欣赏对联很有帮助。初学对联,最宜先学工对(也称严式对),也就是说,要按同类词对仗成联,下面举例说明:对联的特点(一)形式对称杭州越秀山镇海楼联:急水与天争入海;乱云随日共沉山。联中上下首字“急”、“乱”均为形容词,第二字“水”、“云”均为天文名词,第三字“与”、“随”均为动词,第四字“天”、“日”为天文名词,第五字“争”、“共”均为副词,第六字“入”、“沉”二字均为动词,第七字“海”、“山”均为地理名词。对仗也是极工的。。对联的特点(一)形式对称初学者要多看多写,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写作的过程即是提炼的过程,只要多看、多写,就会熟能生巧,出口成对了对联的特点(二)内容相关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比如: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此联不管从平仄对仗方面,还是从词性方面看,都能说得过去,基本对称,但它却不能算做对联。因为上下联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对联的特点(二)内容相关对联的联系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在形式上也做到相互关联。如徐树人所撰一副对联:惟贫病相兼,乃称寒士;并钱漕不取,才算清官。此联意思是:只有贫病交加,才算寒士;不爱钱,不征税才算清官。上联是陪衬,下联是正意,一“乃”一“才”表示其转折关系。对联的特点(二)内容相关有的对联虽然不用关联词,但可以使人们清楚地看出它表示的因果关系,如雁门关联: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多故人。上联是因,下联是果,可见它们内部的联系是很缜密的。对联的特点(二)内容相关再请看梁启超和张之洞属对一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上联张之洞以“四水”、“四时”为题引出联句,意在提出问题发难。下联梁启超则以“三教”、“三才”属对,不卑不亢而对答。上联有意刁难,下联借题言志,上下联呼应有效,在内容上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契合。对联的特点(二)内容相关不管是写景抒情,还是怀古咏物,以物言志等等,在立意上象意通气,开合得当,要借助比兴手法,放得开,收得拢。不能单纯为写景而写景,为抒情而抒情。请看顾宪成书院门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意在写景,下联却独在言志,两种互不相关的事物相互为用,则上联不单是为写景而写景了,一句“声声入耳”,道破了作者的用心。而下联的“事事关心”则是作者的立意初衷。对联的特点(三)文字精练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对联有极强的表现力,这不仅与中国的语言文字特点有关,更主要的是在于作者对联句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使其达到比赋、骈文更精练,比诗、词、曲更灵活的的特殊文体。对联的特点(三)文字精练它不需要小说的三要素,只要把要说的意思用最洗练、简捷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如云南昆明西山三清阁联:听鸟说甚;问花笑谁。此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景,使人联想此地定是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景区。全联仅用八个字,便精到地概括了花开似锦、群鸟争鸣的自然景观。可谓妙笔生花之句,对联的特点(三)文字精练再如吉林长白山高山亭联:千峰拔地;万笏朝天。此联是在说千座山峰拔地而起,直入云汉,又像大臣手中的玉板拱对青天。寥寥数字,把一副祖国的锦绣河山描绘的如此壮美,如果作者没有提炼语言的能力,是绝对做不到的。对联的特点(三)文字精练再请看周恩来在青年时代写的一副赠联:浮舟沧海;立马昆仑。此联也只八个字,却浓缩了如此广阔的空间和深邃的情感。从联语中,我们感受得到作者那出世救国的伟大胸襟和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可谓言简意赅,用字如金。炼字炼句的难度是很大的,不像一些人所说简而易行,信手拈来,实际上,做好一副奇绝对联,其难度不比写一首诗来得容易。对联的特点(三)文字精练提炼语言,还必须结合体验生活,才能使联句既简练,又合理。利用夸张、比拟等手法,必须做到贴切、自然、有的放矢,避免离题万里,才能使读者读之可信,嚼之有味。如一洗澡堂联:到此皆洁身之士;相对乃忘形之交。寥寥十四字便把此处风物提示的淋漓尽致。文字既典雅,又新奇,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对联的特点(三)文字精练另外,凡联句中上联用过的字,下联中则不能再用,否则犯了“重字”之忌。联意再好,如犯了重字,则不为美(巧对类联除外)。如”春风化雨;花木逢春”,从词类相对说,可属常对,然联中“春”字两出,为联中一忌,即便词意再美,不可取。对联的特点(四)节奏鲜明对联与诗词的不同之处在外在形式上。即对联的字数、篇幅不限,相比之下比较灵活、自由,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即对联的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也就是说,所有的对联字的总数必须是偶数。对联的节奏是比较灵活的,但它并是不无序可循。对联的特点(四)节奏鲜明所谓的节奏灵活,是说它没有固定的程式,在长联中只要做骊大概的平仄交错就可以了,因为节奏与平仄是同气相连的两个方面。至于七言以下的短联,因字数少,要求须严格些,但无论如何,在不因辞害义的前提下,上联尾字须是仄声,下联尾字须是平声。一些名联打破这种常规实为可谅,但我们做为初学者来说,切不可效仿。仍以工对为好。这样,可提高我们的属对水平。对联的特点编成口诀上下联句须相同,字词失对理不通。联句有机成一体,最忌孤立各西东。杂乱冗长生大错,意象完美见句工。节奏轻重分扬抑,一吟三叹韵无穷。对联构思途径文学创作应是“有感而发”,对联创作也是如此。由于对联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交际作用,往往出现“无感也须发”的事。比如高三考生,比如单位里要开大会,让你写一副会场联;又比如,代人写庆贺、哀挽的对联,但却对当事人没有什么了解。无论是有感还是无感,也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要写,反正你要写一副对联。在主题、身份都很明确,你的对联知识也足以应付的情况下,怎样下笔呢?对联构思途径点题法点题,就是在联中明确指出作联宗旨。它有单点、双点之分。所谓单点,即只在上(或下)联中点题,如春联:一年欣有首四海幸无波上句单点。又如九月婚联:喜望金菊放乐迎新人来这是下句单点。对联构思途径对联中单点不多,各类联中最多的是双点,即上下联分别从不同角度点题,尤其行业联几乎全用双点,如:影动半轮月香生一握风(扇店)纵谈中外事洞彻古今情(报社)对联构思途径虚字法虚字,即有意运用虚字。可以虚字起首,如:何须蛋白寻营养只此盘中有文章(豆腐店)至大至刚,三天两地乃神乃圣,震古铄今(关帝庙)可以虚字入文,多用于古人祠堂、集句集字联,如: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山东济宁子路祠)对联构思途径数字法数字,是在对联中使用和巧用数字。数字虽只是词中一类,但在对联中意义颇大,使用起来也非常灵活。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情况:数字起首如江春霖题北京松筠庵(明臣杨继盛故居)联:三疏流传,枷锁当年称义士一官归去,锦衣此日愧先生描写风景,也常用数字概括,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联:三面湖光,四围山色一帘松翠,十里荷香对联构思途径数不对数一般地讲,联中数字要与数字对仗,但也有不与数字对的,多与颜色词、方位词、时令词和一些固定词来对。如: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上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演金木土课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是写诸葛亮的。上联混嵌一至十数字,下联对之以五方(东、西、南、北、中)和五行(金、木、水、火、土)。对联构思途径示时法示时,是一种标示时间的构思方法。有的可以写出具体时间,如:三更半夜三更半八月中秋八月中(趣联)定一十二时标准作三百六旬循环(钟表店)三顿饭,数杯茗,一炉香,万卷书,何必向尘寰外求真仙佛晓露花,午风竹,晚山霞,夜江月,都于无字句处寓大文章(台北太古巢)以“晓、午、晚、夜”构成了时间流向图。对联构思途径示位法示位,即指示事物所在位置。有时可以指示得非常明白、清楚,如同导游图一样,如: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成都杜甫草堂)此联为杜甫《怀锦水居止诗》的摘句,指明草堂的具体位置。有时可以把位置标示得很具体,仿佛现今公路上的里程路标,如一副岔路口门对:已过半程临古渡再行三里到新村对联构思途径较常用的是以一些方位词(有抽象意义的方位词,如上、下、中、内、外、边、间等)来表示大致位置,如:堤畔莺花桥畔月竹边歌曲柳边舟(园林联)鸡鸣山下,玄武湖边,振起景阳楼故址帝子台城,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南京鸡鸣寺景阳楼)对联构思途径历举法历举,即不满足于概括描写而列举具体事物。有点类似于“总分”中“分”的内容。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名联,用的也是历举法: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
本文标题:对联的特点及构思途径经典总结,理想运用,不容错过,平时学习,应对考试,绝对有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6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