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对语文应考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应考的几点思考一我们对语文高考的基本理念1、依托大纲、把握考纲、参悟新课标。即:大纲的知识体系(实)、考纲的能力结构(活)、新课标的素质要求(以人为本),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要求语文修习必以“习得”为根本途径。(长期性、反复性)即:重视读写两实践中语感获得的过程,反对将语文课变成纯知识的认知课。3、复课中通识教学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4、首重选择题,次重文言翻译、诗词欣赏和语用题的试卷认知思想。5、分类指导中特别关注骑线的学生的思想。二复习过程安排及重点1、高三第一学期完成五、六册书的传授,重点是整合语言、中外文史、现代文阅读、应用写作等相关知识。2、高三第二学期分三个阶段:(1)利用两个半月左右的时间,依照高考试题结构,分类型进行专项训练。重点是熟悉高考题型,培养解题技巧。(2)利用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综合模拟训练,重点是训练应试综合能力。(3)基本为两周,自由复习,重点是疏理知识系统,调整应试心理。三各类试题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语音、文字题两题都以字义为中心,一辨音,一析形。试题手段和解题技巧,大家都熟悉。问题有二:一是考纲中的“常见”二字,是社会统计术语,落实到学生身上,却因人而异;二是复习量大,有反复。所以:a、必须结合课后词语,给出常见词语表。b、首次复习一定要圈出自己易读错、写错的字。c、以后每月最少一次,突击这些易错字。2、词语、熟语题同义、近义词的辨析是语文基本功之一。知识、技能重点是:辨词语意义,辨使用对象,辨感情色彩,辨语义重点、范围、轻重,辨用法习惯。学生做此类题成功率较高,需要强调的是:a、不能每次都从五方面辨析,感觉到的区别是最易辨析处。这叫知识依据。b、除此之外,需要找出试题内容上的依据。这叫语境依据。c、做题应从自己最易区别处入手,不必按原题顺序。d、估计今年试题两实一虚,虚词应注意使用条件和关联关系。熟语题仍以成语为主,除以上各点外,应注意:a、语素式理解是出题常用手段。b、成语是历史形成,褒贬常随本、引、比而变化。c、成语使用常有习惯范围,如:自己和他人、个体和群体、自然和人为、谦词和反语等。3、语病题语病题的关键是从结构和表达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敏锐感觉,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分信赖分析、认知方法,不相信感觉,做题速度慢,看什么句子都像有语病。所以:a、应把考纲规定的七类语病演绎成典型的语言现象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应用分析方法。b、试题多为语法语病、修辞语病、逻辑语病各一。c、适当增加些复句(虚词)语病。4、第6小题标点符号今年不单设,要考会和语用题结合出现,这个空白是今年高考的一个变数。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选择题减少一个,在语用题上增设考点或分值;二是在过去考过的修辞题,插入、排序、配伍题,或文常题中,找一个出题。5、社科、科技类阅读先说一下对三大阅读的认知。此三块分别从科学素养、文化素养、人文素养等素质教育角度立意,以信息论为依托,考察学生确认、整合信息的能力。其中科技类、社科类现代文阅读试题,是中国自科举以来语文考试最富实绩的收获,因为学生的发展多依靠这一块形成的能力。但是汉语属非形态语言,名词没有主宾格区别,动词不讲时态,形容词无级别,句子没有从句,总之,汉语缺乏明确的逻辑因素,多靠语序组合语言。所以,以考精密掌握语言见长的科技、社科类试题,实质是考的语言中的逻辑因素,这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但训练一下,收效显著。(1)对词语的理解即对概念的理解。有以下几条对应于概念的语言形式为词语和短语。定义概念的语言形式为判断句。新的发明、创造、技术难以产生学术性定义,多以发生学定义表述,所以要注意同位语的认知,以便把握概念的特有属性。(2)判断的语言形式为:直言判断=陈述句;复合判断=复句。判断要注意的地方有:判断的质——是肯定,还是否定;判断的量——是单一事物,还是部分或全体事物;判断的时态——是已然还是未然状态;判断的真理度——是可能性还是必然性。(3)推理是由已知的判断推出未知的判断,其语言形式是几个陈述句,应注意的地方是:几个陈述句中的主要概念必须和原文一致;几个陈述句间的关系要符合因果律;结论性的内容虚符合事实和常理。(4)如果是社科类,则要注意:a、准确理解作品的学术观念和指导思想;b、把握作者对自己所用论据和方法的说明和条件;c、领会作者对自己的判断和推理的限制性规定。6、文言文阅读最重要的是形成感觉,古人文化习俗、思想观念、处世态度、志向情趣等在语言作品中的表现,要靠长期诵读才能形成。这是阅读文言作品能力的底色。学生文章未读懂,考试却不丢分,这是让人哭笑不得的现象。现在几句翻译得8分,全文阅读才12分,就是对这种本末倒置现象的修正。学生对这一块最怕,考试结果却不错,主要是虚词答得不好,一般说来,学生应先读最后一题,再读全文。如遇到根本读不懂处,常常是把人名、地名当一般词语看了,所以阅读时先要弄明白文章写了几个人、几件事,分别属于传主的什么才学和品德。下来再做题。A、实词题能利用字型分析、句子成分分析对跨类词确定词性。能借用现汉的组词、翻译水平对文言多义词辨析选取。能找出语境中与加点词相类、相关、相反的词界定词义。词语古今有别,过分直接的现汉解释常是错项。B、虚词题虚词穿插在实词之间,表达句子语气和各种语法关系,牢记三句话:搞清位置,找到关系,关系即用法。①副词用在谓语前后作状补,应注意:第三人称代词不做主语;副词常表示礼仪习俗和说话人情态;程度副词古今有别。②连词用在句间表复句关系,用在句中表并列、顺承、修饰、目的等关系。关系不同,用法就不同。③介词和名、代结合用在谓语前后作状补,给谓语介时地、原因、工具、对象、方式等,所介不同,用法就不同。④语气助词和和副词不同,附着在句首、句中、句尾,跟着句子走,表各种语气,不作状补。结构助词附着在词语后完成词语的形容词化;或用在并列、偏正、动宾、主谓、补充等关系里,组合成一个短语,作一个句子成分,这里的关系正是用法区别。虚词考用法,弄清关系就是关键。C、信息组合题关键是看准题干限制,从排除项入手。D、信息判断题文本意识要强,眼光要盯在人事是否一致,时地是否错乱,因果是否颠倒,人物语气态度是否合理上。7、翻译题主要应加强对译能力,做到词语、句式、语气三落实;要避免把文言的两个单音词处理为现汉的一个双音词;句子基本靠直译,倒装句式需要调整;使动用法靠兼语,如译成及物动词则不需要;增加的词语要加括号,目的是为了表意明确和通顺;名词活用时需要增语素或改词语;名词作状语时。翻译要加介词;遇到各种修辞现象,则要辅之以意译;句首、句中语气多不译,句尾最后一个语气词是句调。8、诗歌欣赏题从局部设点问对全诗的理解,是近几年的出题特点。学生对艺术手段多指认不准,需要特别指明:a、词语手段——炼词。b、修辞手段——比喻、夸张、对偶、用典、衬托等。c、句式手段——倒装、设问、应答等。d、章法手段——领起、过渡、照应、总束等。e、艺术手段——象征、联想、细节刻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反转等。答案要满足题干,语言组织可参照选择题时的形式。明白如话的诗歌用心用情不简单;深奥的诗歌,手段用心也有常态。9、名言默写题初中高中兼顾,诗文兼顾,课内课外兼顾。10、文学作品阅读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自己长期形成的阅读智能利用不够,迷信流行的各类技巧、方法,按图索骥,生生把阅读题做成了选句填空题。一般来说,下面四个过程必须在考场上落实体现:(1)通读感知文章主旨;(2)批阅圈点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3)选取整合试题需要的信息;(4)推敲理顺具有语文特点的合理答案。A、感知主旨:主旨是作者解读自然、社会、人生时体现的思想、精神。主旨常存在于题目的蕴涵中;主旨常存在于作者体味事物的意蕴中;主旨常存在于抒情的升化、感喟中;主旨常存在于夹叙夹议的议论中;主旨常存在于议论的观点和结论中。概括主旨需要把散于全文中的信息点聚拢整合;归纳主旨需要解释各信息点的统一实质;阐释主旨需要把隐语所含的思想精神明确化。B、把握文章思路结构思路是作者行文的思想过程,表现出来就是文章的结构。考试的选文都经过删节整理,减少了原文的自由随意,就是为了方便考试。把握思路的实质是弄清文章内部的各种关系,有:文章中心与各段的关系;各段间的相互关系;段落中心与各层间的关系;落实下来表现为重要句子的相互关系。重要句子是指承担文章中心和组织文章结构的句子。关系主要有因果、分承、解证、事理、情景、对照等。弄清了各种关系,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搞明白了。C、选取、整合信息首先要有从文本出发、从题目出发的观念,反对无方向、无目标的凑合信息的做题方法。其次要明白试题对答案多有规定和暗示,比如,直问“哪些”、“作用”,规定“用自己的话”、“概括”“从几方面”等。能区别观点和事例、情感和理念、过程和结果等信息。能从内容需要和结构需要两方面确认信息的要素。D、书写答案所选信息要理顺成符合题目要求的有组织的话语。所用词语要符合语文学科规范化的要求。11、语言应用题语用题变化快,创新多,难尽其详。这一块的实质是用语言工具解决生活、工作的实际问题。试题的特点为限制条件下的开放性和语言知识的综合性。试题多为保留形式改换内容或保留内容改换形式。今年要注意规定语境和交际目的下的语言创设。12、作文题生活化、文学化、社会化、个性化是试题的努力方向。话题作文的实质是在限制范围内想写什么写什么。双元命题有利于思辨考查,却弱化了语文的感性需求。要求写真情实感,所谓“我手写我心”仍是解不开的死结。文章永远是写自己,套话、空话易失真,难打动人。慎重命题,善写首段,是成功的重要保证。会写重点句子,是突出文章中心和层次清晰的必要条件。文章结构的纵深构造能提升文章档次。语言富有色彩和表现力,常体现在修辞、句式选取和引用古诗文、名言上。文章的立意好,常体现在人生价值、社会认识意义上。审清题后,先不想写什么,先想我能写什么,打开资源。提纲确立后,反思能不能更好一点?要超越自我。文章构思要在动笔前完成,不能边想边写。动笔后只是推敲词语和句子。书写整齐,是成功的前提。四、关于考试大纲的几个变化“说明”变“大纲”,只负责指导,给地方以更大的选择权。星号取消,并不意味着必考,综合性强的题可兼顾各方。文常可和诗歌结合,也可单出题。文言句式会和翻译结合考查。标点符号会和语段纠错及作文结合出现,不单设。作文发展等级的“启示作用”变“启示性”,应理解为:文章有给人启示的功能,并非“启示”的完成。“上海化”的倾向,作文赋分加大,逐步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是今后考试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本文标题:对语文应考的几点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68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