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导学案112社会历史的主体
-1-必修四导学案11、2社会历史的主体一、学法指导1、课前,通读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把握教材体系。2、课堂上,根据导学案,积极合作,互相探讨交流,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二、学习目标1、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2、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三、学习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四、基础梳理:1、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①社会历史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同的。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①人民群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们,既包括________________,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3.人民群众是_____________的创造者。(1)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4.人民群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民群众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定力量(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3)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断创造和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6、党的群众观点:①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党的群众路线:①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党领导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保证,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保证五、合作探究:1、探究一: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物质生产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践,“民以食为天”,哪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参与实践的主体-2-是谁?所以,社会历史首先是的历史,是的历史。2、探究二: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从上面的诗歌中你能品味出什么?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3、探究三:有同学提出:杂交水稻是由袁隆平培育的,《阿Q正传》是鲁迅写的。许多科技发明、文艺作品都是个人的成果。这一现象与“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这一观点是否矛盾?举例说明。4、探究四: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只因29年前这里的18位农民冒险按下“包产到户”的手印,秘密签下“生死契约”,率先实施了“分田到户”的土地承包制改革,而被载入中国改革开放史册。这场改革后来得到政府的认可,推广到全国。“大包干”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发展的“黄金期”。思考:这属于什么方面的变革?有何作用?六、教学反思,知识构建七、自主检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总结我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时指出:“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回答1~3题。1.下列对人民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指广大劳动群众②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③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④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表明()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D_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3.“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表明()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I).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4.下列选项中,体现群众观点的是()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④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建、共享理论本身所蕴涵的哲理是()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人民群众可以创造真理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和发展的动力④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创造者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参考答案:探究一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探究二:(1)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着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探究三: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探究四: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检测案:1.C2.D3.C4·B5.C
本文标题:导学案112社会历史的主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7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