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基因的传递规律一轮复习
遗传定律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到分离定律(1)实验过程: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得到F1,再让F1自交得到F2测交实验及其意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定义——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成。分离定律的实质成对的基因(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具有成对基因的一个,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相关概念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植物体中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上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个体相交,来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同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性状分离:杂种的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相关方法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实验鉴别方法:区分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关键是掌握一条原则,即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发生性状分离。对于植物来说实验鉴别方法有两种;(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即测交法)a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b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2)自交法a待测个体b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到自由组合定律(1)实验过程: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得到F1,再让F1自交得到F2F2产生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并自由组合。【高考真题】1(08北京)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2(10北京).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A.1/16B.3/16C.7/16D.9/16伴性遗传人类染色体组人类遗传方式的类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常染色体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细胞核遗传伴X显性遗传b、性染色体遗传伴X隐性遗传伴Y遗传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1)母亲将她母亲患病,则后代一定患病(2)母亲将患病基因传递给儿子和女儿,但只有女儿能将其传递给下一代伴性遗传: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VD佝偻病,果蝇眼色的遗传。思考: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和性别有关吗?不是二、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隐性遗传病1、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置:X染色体(该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隐性)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因此红绿色盲基因随着X染色体遗传传递。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性男性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4、人类红绿色盲(伴X隐性)遗传的主要特点:⑴红绿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原因:女性中同时含有两个患病基因才是患病个体,含一个致病基因只是携带者,表现正常。而男性中只要有一个致病基因就是患病个体。⑵交叉遗传。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女性色盲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有病。(3)一般为隔代遗传。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色盲基因携带者。5、伴X隐性遗传的其它实例:血友病、果蝇的白眼。【例题1】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男孩,这个男孩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这是由于该对夫妇中的一方在形成配子时出现罕见的性染色体不分离现象所致,此现象可能发生在DA.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B.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C.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D.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例题2】某男性色盲基因,当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该细胞可能存在CA.两条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B.一条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C.两条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D.X、Y染色体各一条,一个色盲基因【例题3】假设某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若男性发病率为7%,那么,女性发病率应为BA.0.51%B.0.49%C.7%D.3.5%【例题4】下图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是由几号传下来的?BA.1号B.2号C.3号D.4号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病基因位置:显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患病女性:XDXD、XDXd。患者基因型患病男性:XDY。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患者病症较轻。遗传特点②具有世代连续性。③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男患者和正常女性的后代中,女性为患者,男性正常。基因位置:致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在X上无等位基因,无显隐性之分。患者患者基因型:XYM。四、伴Y遗传遗传特点:患者为男性,且“父子,子孙”。实例:外耳道多毛症。五、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性别决定的其他方式:ZW型⑴雌性:(异型)ZW,雄性:(同型)ZZ。⑵分布:鸟类,蛾蝶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⑶实例:芦花雌鸡(ZBW)和非芦花雄鸡(ZbZb)交配,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ZBZb芦花雄鸡ZbW非芦花雌鸡。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第一步:判断是否为伴Y遗传。第二步:判断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第三步: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父子有正非伴性(伴X)。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患病为伴性,母女有正非伴性(伴X)。【例题1】人类血友病由隐性基因控制,基因在X染色体上。多指现由显性基因(B)控制,基因在常染色体。已知父亲是多指患者,母亲表现正常,由他们亲生了一个手指正常而患血友病的孩子,据此分析回答:⑴父亲的基因型是BbXHY;母亲的基因型是bbXHXh。⑵若它们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可能的基因型有8种。表现型正常的几率是3/8,兼患两病的几率是1/8。【例题2】(多选)下列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BDA.有些生物没有X、Y染色体B.若X染色体上有雄配子致死基因b,就不会产生XbY的个体C.伴性遗传都表现交叉遗传的特点D.X、Y染色体不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例题3】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Ⅱ—1与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对该家系描述错误的是D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乙病由X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C.Ⅲ—1与Ⅲ—4结婚生出同时患两种病种的孩子的概率是1/16D.Ⅲ—2与Ⅱ—3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是1/8
本文标题:基因的传递规律一轮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7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