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复习4--中心思想
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学科授课教师上课时间教学课题〖记叙文阅读训练3(中心思想)〗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①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③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示例分析:示例1:青蛙最喜欢吃昆虫。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它鼓着一对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只要有虫子飞过,它“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中心句处于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作用。示例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中心句处于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作用。示例3: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中心句处于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作用。示例4: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每次上课,她从盒里取出一支粉笔,用到最后一点点,还舍不得扔掉。两个指头掐得紧紧的,用力地写着,直到无法再写的时候才扔掉。那时候,你看到粉笔头只有豆粒儿那么一丁点儿了。你一定会想: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中心句处于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作用。实践练习:⒈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燃烧的蜡烛被一只小老鼠咬断,庙宇起火了。危急中,三个和尚不分你我,争先恐后,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三个和尚从这件事中悟出齐心协力的好处。⒉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⒊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小精灵儿童网站]⒋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大田里的玉米苗一定会咕咚咕咚地喝个痛快。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5.站在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些数不尽的条石,每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单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6.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7.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认真啊!他们你追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几十个回合还不分胜负。第一部分:理论知识一、什么是中心思想:作者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一个目的,或说明一个问题,或宣传一种思想,或表彰一个人物,或传播一个经验……这种目的,就是中心思想。二、中心思想的表达方式: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因此中心思想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前一部分叙述主要内容,后一部分写出要表达的思想。例如:《草地夜行》这篇课文通过写老红军战士把一名小红军战士送出草地,自己却被草地夺去了生命的事,表现了老红军战士忠于革命,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一般写人记事文章的中心思想多是通过叙述谁的什么事情,来歌颂或赞扬什么精神。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叙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事,表现了董存瑞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热爱祖国的革命精神。一般的写景状物文章的中心思想多是通过描写什么景什么物,来抒发作者的什么感情。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描写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三、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同学们:看看都有些什么方法呢?跟着老师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由题目找文章的中心思想,要认真审题。例如:《穷人》一课,通过度课文我们知道明明是写“桑娜”“渔夫”“西蒙及西蒙的两个孩子”,为什么以穷人为题呢?这是因为他们的悲惨生活是沙俄时代穷人的生活写照。桑娜、渔夫的善良、勤劳是穷人品质的体现。理解了为什么以穷人为题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中心。《爷爷的俭朴生活》,这个题目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即:通过写爷爷生活上的几件小事,表现了爷爷勤劳俭朴的好作风。:文章中的某一部分,开头或结尾,或其他关键地方,用一句话点明中心。例如:《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写“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这句话点明了中心,这篇课文就是通过描写杨梅树,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又如,《养花》这篇课文的结尾段写“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句话是在篇末点明了中心。再如,《落花生》这篇课文中间有这样一句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这句话是在篇中点明了中心,这个中心就是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做只求表面的人,要做对人民有用的人。总结:在读课文中,只要认真找出这些中心句,就能帮助我们总结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了。:很多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含在内容之中的,这就需要我们一边读文,一边细想,一边体味文中的中心思想。例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篇课文中,描写了“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了好几米”。董存瑞为什么要这样呢?就是为了躲避敌人密集的子弹,这不正体现了他的机智勇敢吗?董存瑞手托炸药包,拉着导火索,“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在生死考验的关头,董存瑞是那样坚定自若,这说明了什么呢?不正体现了他不怕牺牲吗?他抬头眺望着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是董存瑞留给人们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的心声,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这不正说明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吗?这样边读边体会,读完全文后我们就可以概括出这样的中心思想:这篇课文通过叙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一件事,歌颂了董存瑞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热爱祖国的革命精神。第二部分:实战演练(一)从背后照来的灯光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灯光,在我心里也有一道永不熄灭的灯光。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夜,万籁俱寂,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我知道,虽然这么晚了,明天又没有数学课,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我惭愧地提出了问题,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来,坐下。”她虽然和蔼地笑着,可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不由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移开身旁一摞作业本取出纸,认认真真地给我讲解。这时候,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那装满智慧的额上,也被岁月碾出了条条深沟……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自己再做一遍!”我吃惊地接过一张雪白的纸做起来。不一会儿,顺利地做完了,我抬起头来,望着老师批改作业的侧影,不禁想起那堂不平常的课。新年后第一堂课的铃声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刚说了半句话突然哽住了。大家这才发现她脸上还留着泪痕,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她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恢复常态,认真地上起课来。但我们总觉得她在抑制自己,她借着在黑板上写字的机会,擦起泪水,用书本挡住同学们询问的目光。下课了,我们才明白,老师的父亲在元旦之夜突然病倒,经抢救才略有好转,第二天她就从医院准时赶到课堂。老师就这样用全部心血浇灌着我们。她脸上浮现出赞许的笑容。我向老师告别,思绪万千地走出老师的家。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台灯,倚在门口。灯光照亮了我面前的道路。我觉得好像有一股暖流通过全身,我激动不已。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冲冲冲!!!难不倒我!哼哼~~从此,这道从背后照来的灯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照耀我前进!1.读句子,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再填空。①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忐忑不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忐忑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第一个“光”指的是____,第二个“光”指的是________这句话赞美了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①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②我回头一看——是老师!()3.文章中多处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读其中两处,说说每处心理描写表现了老师怎样的品德。①我知道,虽然这么晚了,……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②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4.写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峨嵋道上前面没有平坦的路了。所谓路,就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接连起来的阶梯。我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非常吃力,停步(仰望、眺望),只见石阶像一架天梯,坚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我们的旅程,就是要攀登这架长长的天梯。在途中,我们遇到了十几个背竹篓的人。他们把竹篓靠在路旁的岩石上,站在那儿歇息。走近了才发现,每个背篓里都装着一块大石板。背着石板攀登天梯,可真了不起!我问他们往山上背石板做什么一位长者指了指脚下的石阶操着浓厚的四川口音回答说干这个铺路我疑惑地说他点了点头,告诉我说:去洪椿坪的那段路被山洪冲毁了。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了石板,背上山去重铺冲毁的路。他们是给峨嵋山铺路的人啊!峨嵋山光是游览路线就有200多里。铺这么长的路要多少块石板呢?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这数不清的石板,不都是这样一块一块背上山来的吗?山路这样狭窄,不能用机械,只有靠人工。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我们走在别人铺的道路上还嫌吃力,而铺路的人默默地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把一块一块石板背上山,铺成路,全是为了别人的方便。(如果、即使)没有他们的辛劳,没有他们的牺牲,(就、也)没有这用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1.在文中括号内划去不恰当的词语。2.给短文第三、四小节加上标点符号。3.把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用句号的句子,要求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短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我”内心愧疚的原因,请用“~~~~”划出来。5.给短文分成三段,用“‖”在段末标出。6.这篇短文通过记叙“我”在登峨嵋山途中的见闻和由此产生的感想,赞扬了铺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答案:1.①心神不安天晚、明天又没数学课,而去打扰老师令我忐忑不安。②第一个光指的是老师一丝不苟的讲授知识,第二个光指的是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用全部心血浇灌我们。赞美了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2.①递进②解释3.①工作认真,无私奉献。②对学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4.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深夜老师为我补课及元旦夜晚护理病重入院的父亲,第二天又赶回学校给我们上课的事,说明了老师对工作认真、对学生负责,用全部心血浇灌
本文标题:小升初复习4--中心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83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