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基础医学概论基本组织
第三章:基本组织(fundamentaltissue)第一节上皮组织第二节固有结缔组织第三节软骨与骨第四节血液第五节肌组织第六节神经组织第三章:基本组织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细胞:组成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间质: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由纤维、基质和体液构成。基本组织分类:上皮组织(epithelia)结缔组织(connectivetissue)肌组织(muscletissue)神经组织(nervoustissue)第一节上皮组织(epithelia)•概念:密集排列的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1、有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间质组成。2、呈极性分布。有游离面、基底面。3、一般没有血管和淋巴管。4、有丰富的神经末梢。上皮组织的分类:被覆上皮腺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紧密镶嵌排列而成。•内皮:分布:心、血管、淋巴管腔面。•间皮:分布: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一、被覆上皮:2.单层立方上皮:分布:甲状腺,肾小管由一层立方细胞紧密排列而成3.单层柱状上皮:分布:胃、肠道结构:由一层柱状细胞紧密排列而成,柱状细胞间夹有杯状细胞。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呼吸道结构: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梭形细胞及锥体细胞组成。柱状细胞表面有纤毛。四种细胞核高低不等细胞不在一个平面上。•5.复层扁平上皮:•分布:皮肤、口腔、•结构:由多层细胞组成。6.变移上皮(移行上皮):分布:输尿管,膀胱。二、腺上皮和腺:1、腺上皮概念:机体内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2、腺概念:以腺上皮为主要结构所构成的器官。3、腺的分类:(1)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经血液、淋巴液输送。(2)外分泌腺: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分泌物经导管排出。外分泌腺(Exocrinegland)•1.分泌部•浆液性细胞粘浆性细胞混合性腺泡•2.导管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一)游离面:1.微绒毛:是细胞游历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光镜下:纹状缘或刷状缘功能:扩大细胞表面积,增加其吸收能力。2.纤毛:是细胞游历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长突起,内有纵向排列的微管。功能:可定向摆动,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二)侧面1、紧密连接:功能(1)阻止大分子物质由外部进入细胞间隙。(2)有一定机械性的连接作用•2.中间连接3、桥粒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是一种斑状连接。是一种最牢固的细胞连接,多见于易受机械刺激或摩擦较多的部位。4、缝隙连接位于柱状上皮侧面深部,呈斑状。功能:(1)利于细胞之间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交换,协调各细胞的功能。(2)利于细胞之间传递电冲动。(三)、基底面:1.基膜:为半透膜。功能:物质交换、支持、连接。2.质膜内褶3.半桥粒第二节固有结缔组织(connectivetissue)结构特点:1、由少量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2、细胞种类多,数量少,散在于细胞间质中,无极性。3、细胞间质由基质、纤维和组织液组成,形态多样,可呈液态、胶态、固态。4、具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功能:连接、支持、营养和保护等作用。一、疏松结缔组织:•(一)细胞•1、成纤维细胞:•光镜结构:A、细胞大,扁平多突,胞质弱嗜碱性。B、核大,呈卵圆形,核仁明显。电镜结构: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体。•功能:合成基质和纤维。修复伤口。2、巨噬细胞:为体内吞噬能力最强的细胞光镜结构:A、胞体形态多样,常有伪足。B、胞质丰富,常见染料颗粒C、细胞核较小、呈卵圆形或肾形。电镜结构:胞质内有大量的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和残余体。功能: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参与免疫反应,合成和分泌生物活性质。3、浆细胞:•光镜结构:A、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B、细胞核小而圆常偏位,染色质排列成车轮状。•C、胞质丰富呈嗜碱性。•电镜结构:胞质内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分泌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4、肥大细胞:•光镜结构:A、胞体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B、细胞核较小,位于细胞的中央。•C、胞质内充满嗜碱性颗粒。颗粒特性:易染性:水溶性:•功能:A、组织胺和白三烯可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造成局部水肿。•B、组织胺可使支气管和胃肠道的平滑肌持续痉挛,引起哮喘、腹痛、•腹泻等。•C、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能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向该处聚集。•D、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5、脂肪细胞:光镜结构:A、胞体较大呈圆形或多边形B、胞质内充满脂滴。•C、胞核呈扁圆形,位于细胞一侧。•功能:合成储存脂肪。(二)细胞外基质1.纤维(1)胶原纤维:•形态:A、HE染色呈浅红色。•B、形成胶原纤维束,呈波浪形,相交织成网。C、电镜下由胶原原纤维构成。•化学成分: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物理特性:韧性大,抗拉力强,弹性较差。(2)弹性纤维(黄纤维):形态:A、HE染色呈浅亮红色B、常分支,相互交织成网•化学成分:弹性蛋白、微原纤维。•物理特性:富有弹性,韧性差。(3)网状纤维(嗜银纤维):•形态:A、HE染色不显色,银染呈棕黑色。•B、有分支,相互交织成网•化学成分:Ⅲ型胶原蛋白。•分布:分布于造血器官、内分泌器官、肝等网状组织中。2.基质:为无定性的胶质,有一定粘稠性。化学成分:蛋白多糖、糖蛋白和水。功能:A、细胞和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B、蛋白多糖中的主要成分是透明质酸,具有屏障作用。3.组织液二、致密结缔组织:结构特点:纤维多,排列致密。细胞和基质少。分布:皮肤的真皮、肌腱、韧带、骨膜、巩膜等。三、脂肪组织:结构特点:由大量的脂肪细胞群集,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小叶。分布:皮下、网膜、肠系膜、肾脂肪囊、乳房、臀部等。功能:1、储存脂肪、维持体温。2、缓冲压力。支持、保护。3、储存能量,参与物质代谢。四、网状组织:结构特点: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分布:红骨髓、脾、淋巴结、胸腺、扁桃体等。功能:构成组织的网状支架和细胞的微循环。第三节软骨与骨(cartilgeandbone)一、软骨:由软骨组织和软骨膜构成。(一)软骨组织:组成:软骨细胞、纤维和基质(二)软骨膜:作用:营养和保护功能。(三)软骨的类型:1.透明软骨:分布:呼吸道、肋软骨、关节面等。2.弹性软骨:分布:耳廓、会厌等。3.纤维软骨:分布:耻骨联合、椎间盘等。二、骨组织与骨(一)骨组织结构:组成:由细胞和钙化的骨质构成。1.骨基质:有机物:胶原纤维无机物:钙盐骨松质:骨密质:环骨板、骨单位、间骨板。•2.骨组织细胞•(1)骨祖细胞•(2)成骨细胞•(3)骨细胞•(4)破骨细胞•(二)长骨的结构•1.骨松质•2.骨密质(1)外环骨板(2)内环骨板(3)骨单位•(4)间骨板3.骨膜骨外膜外层:胶原纤维粗大密集,形成穿通纤维内层:富含小血管和细胞(骨原细胞)骨内膜:富含血管神经,有骨原细胞。三、骨的发生(一)膜内成骨间充质胚胎性结缔组织膜骨(扁骨)(二)软骨内成骨间充质透明软骨雏形骨(长骨和不规则骨)1、软骨周骨化:以膜内成骨的方式形成骨领。2、软骨内骨化第四节血液(blood)与血细胞的发生•含量:占体重的7%—8%,约为5L。•水•血浆有机成分•无机成分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有粒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细白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胞无粒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的液体。一.血细胞(一)红细胞(RBC):•1、正常值:RBC:男(4.0—5.5)×1012/L•女(3.5—5.0)×1012/L•HB:男性:120g—150g/L•女性:100g—130g/L•贫血:RBC3.0×1012/L或HB100g/L•网织红细胞;正常值:0.5—1.5%•2、形态特点:表面光滑,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3、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二)白细胞(WBC):形态:球形。正常值:(4.0—10)×109/L1、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正常值:占总数的50%—70%。•形态:A、核呈紫蓝色,杆状或分叶状常分2—5叶。•B、胞质内含有细小均匀的浅红色中性颗粒。•功能:趋化性、变形运动与吞噬细菌。•意义:对机体的保护、防御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急性化脓性炎症时,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形态:A、呈球。•B、形核分二叶,呈八字形。•C、胞质内充满粗大、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Wright染色呈橘红色)•功能:吞噬抗原抗体,减轻过敏反应。•意义:在机体患某些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会明显增高。3、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形态:a、呈球形。b、核不规则,呈分叶状或S形,常被胞质颗粒遮盖。c、胞质内充满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紫蓝色的嗜碱性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功能:与肥大细胞功能相似。4、单核细胞(monocyte):形态:A、呈圆形或卵圆形。B、核呈卵圆形,肾形或马蹄形,着色浅。C、胞质在Wright染色后呈浅蓝色,内含嗜天青颗粒。•功能:变形运动,吞噬、免疫。5、淋巴细胞(lymphocyte):分类:按大小分:小淋巴细、中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按功能分:B细胞、T细胞、K细胞、NK细胞•形态:A、呈球形•B、核圆,染色成深紫蓝色。•C、胞质少,嗜碱性,染成天蓝色,含有嗜天青颗粒。功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三)血小板(bloodplatelet):正常值:(100—300)×109/L来源:骨髓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而成。形态:a、双面微凸的圆盘状,血涂片上常聚集成群。•b、无细胞核,但有一些细胞器。•功能:止血、凝血。第五节肌组织(muscletissue)•组成:肌细胞、结缔组织。•特殊名称:肌细胞——肌纤维•细胞膜——肌膜•胞质——肌浆•滑面内质网——肌浆网•结构特点:含有大量的肌丝。•分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一、骨骼肌(skeletalmuscle)):(一)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形态:A、呈细长圆柱形,长短不一。•B、核有几个—几百个,呈椭圆形,位于肌膜下。•C、肌浆内含有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D、肌原纤维上的明带和暗带,并对位整齐,使肌纤维上形成横纹。横纹:肌原纤维上有明带和暗带整齐地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使整条肌纤维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横纹。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肌原纤维。包括:1/2I带+A带+1/2I带。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图7-2骨骼肌肌原纤维结构模式图肌细胞暗带明带Z线肌原纤维M线H带H带粗肌丝细肌丝粗肌丝细肌丝横断面明带H带M线暗带(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1、肌原纤维:粗肌丝.细肌丝•2、肌膜与横小管:•3、肌浆网与纵小管•三联体(triad):在骨骼肌的超微结构中,一根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称为•三联体。•功能:具有调节肌浆中Ca2+浓度的作用。•4、线粒体:产生ATP,为肌收缩提供能量。图7-6骨骼肌细胞超微结构立体模式图I带ZA带HI带Z三联体横小管终池肌膜•(三)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二、心肌(cardiacmuscle):形态:A、呈短柱状,常有分叉,且彼此吻合成网核一个,呈椭圆形,偶见二个核,位于细胞的中央。B、相邻心肌纤维相互连接处形成闰盘。C、有横纹,但不如骨骼肌明显。D、形成二联体图7-11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立体模式图横小管Z线肌膜肌浆网横小管M线M线线粒体线粒体横小管横小管Z线终池图7-12心肌闰盘超微结构模式图(1)立体观(2)切面观闰盘纵位部分中间连接闰盘横位部分的桥粒肌膜横小管肌浆网I带ZA带粗肌丝细肌丝闰盘纵位部分的缝隙连接闰盘横位部分(1)(2)闰盘的超微结构三、平滑肌(smoothmuscle):形态:A、呈长梭形。B、核卵圆形或杆状,位于细胞中央。C、无横纹。附:三种肌纤维的特点比较表:•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分布骨骼上心脏血管、内脏•功能收缩迅速有力,收缩呈节律性,不易收缩缓慢持久,•特点易疲劳,属随意肌疲劳属不随意肌属不随意肌。•形细长圆柱形短柱状,有分叉,长梭形•态彼此吻合成网•核有几个—几百个核核一个,偶见二个核。核一个,椭圆形或•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杆状,位于细胞中央•
本文标题:基础医学概论基本组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9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