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1.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上肢下垂,掌心向前双足并拢,脚尖向前2.方位术语:上(颅侧)、下(尾侧)前(腹侧)、后(背侧)内侧、外侧(正中矢状面)内、外、深、浅四肢:近侧、远侧尺侧、桡侧胫侧、腓侧3.HE染色概念:苏木精(Hematoxylin)伊红(Eosin)染色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将嗜碱性物质(本身酸性)染成蓝色将嗜酸性物质(本身碱性)染成红色细胞核中的DNA、RNA细胞质中的RNA细胞质膜性结构(线粒体、溶酶体、(线粒体、溶酶体、滑面内质网)(核糖体、粗面内质网)记住哪些细胞器是嗜酸嗜碱性。细胞1.细胞器功能1、线粒体:供能2、核糖体:合成蛋白3、内质网:粗面-合成和运输蛋白滑面-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脂类合成与运输,解毒作用,钙离子的贮存和释放。4、高尔基复合体:加工、浓缩、修饰5、溶酶体:消化、水解6、微丝、微管、中间丝:细胞骨架上皮组织1.上皮组织结构特点和功能分布在机体外表面和空腔性器官内表面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有极性(组织两端结构和功能有差异)游离面和基底面上皮组织内无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功能: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2.几种上皮的包含关系被覆上皮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3.单层扁平上皮内皮、间皮概念、分布内皮:Endothelium分布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功能:润滑作用、物质通透。间皮:Mesothelium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的表面。4.单层柱状上皮特点: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细胞表面观呈六角形或多角形;垂直面观呈柱状,细胞核长圆形,多位于细胞近基底部。在小肠的单层柱状上皮的游离面有许多突起,在光镜下形成一条带状结构称纹状缘。在小、大肠单层柱状上皮中,散在许多形似高脚酒杯的杯状细胞(gobletcell)。细胞顶部充满粘液性分泌颗粒,基底部较细窄。胞核位于基底部,为着色深的三角形。杯状细胞可分泌粘液,滑润和保护上皮。分布:胃、小肠、大肠、子宫5.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特点:由柱状、梭形、锥体形和杯状细胞组成。垂直面观像复层上皮,但细胞基底端都附在基膜上,故实质为单层上皮。柱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分布:呼吸管道的腔面,具有分泌和保护功能。6.复层扁平上皮分布、特点、形态结构由多层细胞组成。垂直面紧靠基膜的一层细胞为矮柱状,以上依次为多边形、梭形和扁平状细胞。基底层细胞较幼稚,有旺盛的分裂能力,新生的细胞向浅层移动,以补充表层脱落的细胞。这种上皮与深部结缔组织的连接面弯曲不平,扩大了两者的连接面。7.变移上皮细胞形状和层数随器官的生理状态而变化。膀胱空虚时上皮变厚,细胞层数较多,此时表层细胞呈大立方形。膀胱充盈时上皮变薄,细胞层数减少,细胞变扁。8.微绒毛光镜下纹状缘或刷状缘,光镜下不可见微绒毛细胞器是微丝功能:扩大细胞的表面积,并参与细胞的吸收功能。9.纤毛光镜下可见纤毛细胞器是微管功能:例如呼吸道大部分的腔面为有纤毛的上皮,由于纤毛的定向摆动,可把被吸入的灰尘和细菌等排出。10.上皮细胞侧面细胞连接细胞连接由细胞膜、胞质和细胞间隙组成。功能是加强细胞间的结合。紧密连接功能:封闭细胞顶部,阻挡大分子物质进入。11.桥粒又称黏着斑(maculaadherens)。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复层扁平上皮桥粒最多12.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呈斑状,位于柱状上皮深部。功能:通讯13.质膜内褶功能:扩大转运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转运。转运需消耗能量,故在质膜内褶附近有许多线粒体。结缔组织1.结构特点和功能结缔组织的共同特点起源胚胎时期中胚层的间充质细胞细胞数量少,种类多样;细胞散居于细胞间质内,分布无极性间质间质含量多,形式多样,包括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功能连接、支持、保护、防御、营养和修复2.疏松结缔组织疏松CT细胞(七种):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纤维(三种):胶原F、弹性F、网状F无定形基质: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组织液疏松结缔组织特点: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特点是细胞种类较多,纤维较少,排列稀疏。分布:器官、组织以至细胞之间功能:起连接、支持、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等功能。3.成纤维细胞光镜细胞扁平,多突起,呈星状,胞质较丰富呈弱嗜碱性。胞核较大,扁卵圆形,染色质疏松着色浅,核仁明显。电镜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功能修复:合成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蛋白多糖和糖蛋白,产生纤维和基质4.巨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常伸出较长伪足而形态不规则,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电镜下,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小泡,胞质内含大量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线粒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和残余体。细胞膜附近有较多的微丝和微管。功能:趋化性定向运动、吞噬作用、抗原提呈作用、分泌细胞因子5.浆细胞结构特点:细胞卵圆形或圆形,核圆形,多偏居细胞一侧,染色质成粗块状沿核膜内面呈辐射状排列。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含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来源于淋巴B细胞功能:浆细胞有合成、贮存与分泌抗体,即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6.肥大细胞结构特点:肥大细胞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位于中央。胞质内充满易溶于水的异染性颗粒。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分布。肥大细胞与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肥大细胞合成和分泌多种活性介质,包括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三烯和肝素等。肝素:抗凝血组胺(作用快)、白三烯(作用慢):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液体溢出,导致组织水肿→荨麻疹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哮喘全身小动脉扩张,血压急剧下降→休克统称过敏反应;引发过敏反应的抗原称过敏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对抗过敏反应7.纤维分类: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数量最多:胶原纤维,HE染色呈嗜酸性,又名白纤维弹性纤维:断端常卷曲,由弹性蛋白组成,周覆盖微原纤维。富于弹性而韧性差。网状纤维:PAS反应呈阳性,纤维表面被覆蛋白多糖和糖蛋白,具嗜银性,银染呈黑色,别名:嗜银纤维8.蛋白多糖必考基质里含有蛋白多糖和糖蛋白主要成分是透明质酸,许多蛋白多糖亚单位连接在一起构成蛋白多糖复合物,立体构型称为分子筛,功能:防御功能透明质酸酶可破坏分子筛。9.一些结缔组织分布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真皮、硬脑膜、巩膜及许多器官的被膜等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和韧带,位于纤维之间。细胞成分主要是腱细胞。弹性组织:以弹性纤维为主的组织。粗大的弹性纤维排列成束,如黄韧带和项韧带,以适应脊柱运动。含少量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血液1.成熟红细胞血液由血浆(plasma)和血液有形成分组成。上层为淡黄色的血浆,下层为红细胞,中间的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的和中间的是有形成分。形状:双凹圆盘状特点: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结合与运输O2和CO2。具可塑性。2.网织红细胞有核糖体,网织红细胞的计数是贫血等血液病的诊断和估计预后指标之一。3.白细胞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分类:有粒WBC和无粒WBC。有粒WBC根据颗粒嗜色性,分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粒WBC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4.中性粒细胞WBC是白细胞占WBC总数50%~70%。核形态多样,有腊肠状,称杆状核;有分叶状,叶间细丝相连,称分叶核,一般2~5叶。正常3叶居多。一般核分叶越多,细胞越近衰老。中性粒细胞的胞质染成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的淡紫色及淡红色颗粒,颗粒可分为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两种。功能: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能以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聚集到细菌侵犯部位,大量吞噬细菌,形成吞噬小体。形成的尸体叫黄色脓细胞。5.嗜酸性粒细胞占WBC总数0.5%~3%,功能:嗜酸性粒细胞能变形运动,并具趋化性。与过敏和寄生虫病有关。6.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占WBC总数的0~1%。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可覆盖在核上。与过敏反应有关,与肥大细胞同源参与过敏反应。7.单核细胞是巨噬细胞前身,占WBC总数3%~8%,单核细胞有变形运动、趋化性和吞噬功能。胞质较多,弱嗜碱性,含细小的嗜天青颗粒8.淋巴细胞占WBC总数的20%~30%,直径6~8μm为小淋巴细胞,9~12μm为中淋巴细胞,13~20μm为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数量最多,中淋巴细胞和大淋巴细胞的核椭圆形电镜下,大量游离核糖体9.血小板血小板又称血栓细胞,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故无细胞核,表面有完整的细胞膜。双凸扁盘状功能: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管受损害时,血小板由静止相变为机能相,使血浆内的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血小板还有保护血管内皮、参与内皮修复、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骨和软骨1.概念软骨陷涡和同源细胞群:软骨表面的细胞扁卵圆形,到深层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容纳软骨细胞的腔称软骨陷窝。一个软骨陷窝内可有2-8个软骨细胞,称同源细胞群。软骨囊:由于在软骨陷窝周围富含硫酸软骨素,呈现出一个强嗜碱性的区域,称软骨囊。软骨内无血管。2.成骨细胞单层排列于骨组织表面立方或矮柱状,有突起,胞质嗜碱性。功能:促进成骨3.破骨细胞多个单核细胞融合形成,位于骨组织表面。LM:体积大,6-50个核;贴骨侧有皱褶缘。胞质嗜酸性。EM:溶酶体和线粒体多;皱褶缘大量吞噬泡。功能:溶解骨质4.骨单位/哈弗斯系统概念指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筒状结构,由哈弗斯骨板和中央管构成。肌组织1.几个缩写深色区称暗带(A带),浅色区称明带(I带),在暗带中央有一条浅色带称H带,H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线称M线。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细线称Z线。2.H带在哪里?在暗带中央3.肌节概念相邻Z线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肌节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肌节分为1/2I带、A带、1/2I带4粗肌丝的分子结构由许多肌球蛋白(myosin)分子有序排列组成的4.细肌丝的分子结构由三种蛋白质分子组成,即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5.横小管概念是肌膜向肌质内凹陷形成的小管网。位于A带和I带交界处,功能: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到每一个肌节。6.肌质网概念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纵向包围在每条肌原纤维的周围。又称纵小管。横小管两侧的肌质网呈扁囊状,称终池(terminalcisternae)。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三联体(triad)。肌质网的膜上有丰富的钙泵,有调节肌浆中Ca浓度的作用。7.骨骼肌纤维收缩结果收缩的结果是A带不变,H带和I带变窄,肌节缩短。8.三种肌组织比较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细胞形态长圆柱形短圆柱形,有分支细长梭形细胞核椭圆形,多个位于细胞边缘椭圆形,1个,偶见双核,位于细胞中央长椭圆形1个位于细胞中央横纹有,明显有,不明显无闰盘无有无肌原纤维明显不明显无横小管有,位于AI带交界处有,位Z线水平无肌浆网发达,三联体不发达,二联体发育较差神经组织1.构成神经组织是由神经细胞(nervecell)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cell)组成的,它们都是有突起的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神经元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多呈树状分支,可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向胞体;轴突呈细索状,末端常有分支,称轴突终末(axonterminal),轴突将冲动从胞体传向终末。神经元的胞体越大,其轴突越长。3.根据突起数量,神经元分类多极神经元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双极神经元两个突起,一是树突,一是轴突假单极神经元胞体发出一个突起,距胞体不远呈T形分支,一支周围突,另一支中枢突。4.尼氏体概念光镜下嗜碱性颗粒或斑块,电镜下是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5.神经原纤维银染,棕黑色的细丝;电镜下,是神经丝和微管;细胞骨架、参与物质运输。6轴突特征只一个,无尼氏体,轴突比树突细。6.化学性突触突触分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三部分。突触前、后成分彼此相对的细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者之间狭窄间隙为突触间隙。7.少突胶质细胞属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胞体较小,突起少,分支少,其末端扩展为扁平
本文标题:基础医学概论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9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