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基础训练6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基础训练6: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1.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某一种群密度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生物入侵的种群最终将呈“S”型曲线增长D.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间相互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种群密度直接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大小B.某个种群合理的性别比例有利于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C.种群年龄组成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D.种群特征包括遗传特征、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3.生态工作者对我国北方东西向三种类型的草原(甲、乙、丙)进行调查。下表是对不同调查面积(cm2)内物种数量的统计结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面积10×1030×3060×6090×90100×100120×120140×140……甲36911131313……乙381015192020……丙2245555……A.三类草原由东向西依次为乙、甲、丙B.三类草原中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乙C.完成此项调查的方法为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D.调查甲草原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时,最佳样方面积为100×100cm24.图示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得出A.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B.t4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的环境中呈J型增长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2时该鱼数量的两倍5.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542.8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C.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D.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方法分别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7.下列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方法8.右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依次为a→c→d→bC.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a~d四个种群中,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D.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9.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某岛屿。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驼鹿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下图所示的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开始5年内驼鹿数量几乎不变B.驼鹿数量最少的是第15年C.20年后驼鹿种群增长率几乎为0D.引起30年内驼鹿种群数量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大肆捕杀10.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乙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记重捕法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11.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按不同比例混,种在一起,收集种子并对实验数据处理后,得到如下图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作物处在同一个营养级,最可能是竞争关系B.如果在该条件下农作物甲单独自然生长,甲种群数量始终小于其环境容纳量C.当播种比例甲:乙等于8:2时,引起甲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种内斗争加剧D.甲、乙两种农作物间作时,两种农作物获得总产量最大值的混种比例为约为2:812.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因子的变化必然影响着生态系统各种群数量的变化。右图表示环境变化前(A,以表示)某生物群落中各种群数量情况,若环境因子由A转变为B(B以表示)后,四个种群数量比例最可能是13.右图是某生物研究小组在“探究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的两组实验数据(图中O、M、N、P代表相应发酵时间)。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M点前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B.终止发酵时间应选择在P点时C.酒精浓度的增加会抑制酵母菌繁殖D.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率最大1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下图。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AB相对数量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1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16.某兴趣小组利用围棋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模拟实验。A同学在白棋罐中一把抓了50个,然后换进50个黑子放回白棋罐,然后再次抓了一把共42个,其中有黑子13只。则该白棋罐中大约有白子A.50个B.42个C.92个D.160个1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18.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A.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轻轻震荡几次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D.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从同一培养瓶中吸出等量培养液进行计数19.右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存活率B.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20.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21.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期间A.增长率大于零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D.种群密度最大22.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B.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C.从B点到D点,种内斗争加剧D.D点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23.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南京人口在春运期间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①②24.关于右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星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25.“率”是指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下列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增长率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26.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振荡试管,有利于正确计数B.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D.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27.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人工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B.若图②所示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则b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天敌的减少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维持资源种群数量在K/2左右28.酵母菌是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实验材料。血球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酵母菌与大肠杆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具有。(2)酵母菌常被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是因为它。(3)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中25×16型的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一般计数时选取的中方格位于计数室的。下图1表示的是其中一个中方格的情况,对该中方格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的结果是个。如果计数的几个中方格中的细胞平均数为20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个。(4)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得到上图2所示结果,由此并不能得出酵母菌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为了确定培养酵母菌的最适温度,需要进一步实验,写出实验设计思路:。1-5DBCDC6-10DDDCA11-15BCCBD16-20DBDDC21-27DDDBCBB28.(1)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3)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245×106(4)在25℃左右再设计以上的温度梯度(2分)1-5DBCDC6-10DDDCA11-15BCCBD16-20DBDDC21-27DDDBCBB28.(1)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3)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245×106(4)在25℃左右再设计以上的温度梯度(2分)1-5DBCDC6-10DDDCA11-15BCCBD16-20DBDDC21-27DDDBCBB28.(1)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3)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245×106(4)在25℃左右再设计以上的温度梯度(2分)1-5DBCDC6-10DDDCA11-15BCCBD16-20DBDDC21-27DDDBCBB28.(1)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3)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245×106(4)在25℃左右再设计以上的温度梯度(2分)
本文标题:基础训练6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95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