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基础设施建设BOT模式探讨
XXXXXX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1目录论文摘要………………………………………………………………………………2一、当前投资建设环境分析及传统基础设施组织管理弊端………………………3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BOT组织管理模式………………………………………6三、BOT组织管理模式机制建设的完善……………………………………………12四、结语………………………………………………………………………………14XXXXXX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2论文摘要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发轫,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仍有大量基础设施需要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分为农村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涉及面大,范围广。当前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大量需求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限、过度依赖地方土地财政、民间资金闲置和财政偿还能力小形成了矛盾。传统的基础实施管理存在许多弊端,已不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围绕这些情况,出现了BOT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组织模式,通过建设-经营-移交,引进民间资金,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这种模式结合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混合特色,合理利用了闲置资源,引入了竞争机制,开拓了融资渠道,提高了设施运营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资金压力,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这种组织经营管理模式因其适合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广,但其缺陷也给社会带来风险,需要进行严格监督,并在制度上法律法规层面上给予完善。关键词:基础设施管理模式弊端完善XXXXXX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3当前环境下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BOT组织管理模式探讨XXX(XX大学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现阶段及将来很长时间的发展阶段中,必然伴随着众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最突出的性质是具有所谓“乘数效应”,即某个或者某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决定其经济能否长期持续稳定发展。以河南省为例,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增强了经济实力,改善了人民生活。从1950年到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47962.81亿元,年均增长23.2%。尤其是2003年以来,随着中原崛起战略的强力实施,河南基础产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工农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0%,五年累计投资占改革开放以来的比重达到66.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2%,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大量基础设施项目亟待建设,资金需求量与日俱增,但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基础设施过度依赖地方土地财政,政府财政偿还能力小,同时民间资金大量闲置。旧有的基础设施组织管理模式在社会的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弊端,不再适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围绕以上种种现象,BOT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管理模式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一、当前投资建设环境分析及传统基础设施组织管理弊端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问题显得日益突出。为缓解这种压力,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都在加紧实施。下面我们对当前投资建设环境做一些分析:XXXXXX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4(一)当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分析1.当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巨额资金与财政资金有限之间的问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开后,地方政府有限的财政投资实力远远达不到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地方政府要发展,地方基础设施要建设,城市各种配套设施要增加,尤其是我国社会在不断深化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以重庆市政府为例,为了改善城市基本建设,其举债达到7000亿元。这些与日俱增的财政赤字、债务,以及尚待急需排队建设的投资建设项目,对地方自身财政来说可是越发“杯水车薪”,“囊中羞涩”。建设资金缺口的加大将会严重制约着一地的经济发展。如何在有限的地方财政收入的基础上完成高额的地方基础设施是当地政府不得不直接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2.地方政府过度依靠土地财政与中央政府控制土地财政之间的矛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因为地方财政投资有限,再加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划分,越发削弱了地方财政投资能力,加重了地方财政对土地的依赖。在经营城市观念的影响下,地方政府通过拍卖土地增加财政收入,通过拉高土地价格,加大对政府建设项目的投入。这样一来,就造成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收入,形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依赖有限的土地出让收入。这与当前房价上涨也有一定的关系。中央政府加大对房价的控制,削弱、限制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土地价格的下降,又造成了地方政府建设项目资金缺口越来越大,筹措资金越来越难。既要限制地方政府财政对土地的依赖,又要有足够财政资金支持大型建设项目的实施,改善地方政府城市形象,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一道难题。3.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限与民间资本大量资金闲置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地方政府当前建设项目所需要投入的资金形成巨大缺口,另一方面是地方民间资金大量闲置,没有出路,纷纷集中起来炒地炒房炒红木炒绿豆炒蒜炒姜;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大喊缺钱,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限制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花费巨资吸引外资,另一方面却不允许民间投资进入公共领域。虽说当前对一些公共投资领域已经解禁,但与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工业化建设来讲还远远不够。怎样更加开放民间资金进入基础公共建设领域,作为地方财政的辅助、XXXXXX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5补充,更或者是中坚力量,是当前考验地方领导的重大课题。4.当前超前的投资能力、建设能力与大量地方债务、财政赤字之间的矛盾根据我国当前法律,地方政府是不能够进行借贷、融资、发行债券的,为此每个地方政府、城市为了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借贷、融资、发行建设债券的目的,都成立了许多类似建设投资之类的企业,作为地方政府融资的平台。虽说这样一来,暂时能够部分解决当前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问题,因政府保障金融机构也乐意融资,但又造成了现在超现实的融资能力、投资能力与今后不久的债务偿还能力的矛盾。也就是说,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当前的利益,为了自己的政绩,为了自己的形象,不顾当前、不顾若干今后阶段财政实力,寅吃卯粮,父债子还,给以后发展造成压力。5.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性、必要性与财政收入有序性、规律性之间的矛盾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尤其是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当地政府和民众看来,有着很大的紧迫性,这就造成必须要有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性、必要性需要地方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地方财政的收入具有有序性和规律性,即使招商来的项目形成财源,也需要三到五年培育,何况项目本身能不能形成财源还难以断定。财政收入的滞后性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前性形成了不可跨越的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当地政府就不能招商、不能引资、不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就不能解决当地人口就业问题。因此怎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为了引资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建不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有资金要上,没有资金也要上!这个难题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移不动的课题。地方政府怎样才能破解呢?下面我们就传统基础设施组织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分析。(二)传统基础设施组织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其弊端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融资资金来源于财政收入,政府既是投资主体,又是融资机制中融资和被融资的对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决策权和项目审批权高度集中在中央和省市一级政府。政府是基础设施资金的供给者,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决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筹集与使用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管理与运营,均由政府统一包揽。由于政府的可投资金有限,以及政府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情况不够了解,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XXXXXX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61.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对政府财政的依赖制约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依靠的是政府投资。基础建设项目从项目的立项、审批,到资金的拨付,其资金需求完全依赖政府财政。地方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的投入能力取决于地方政府财政实力,对大部分地区来说,有限的地方财政投入难以支撑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管理模式具有垄断性,造成运营效率低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的行业垄断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管理效率低下,资金筹措完全依赖财政,组织管理依靠政府部门,形成大家都在管大家都不管的局面。没有财政拨付建设资金或者给予资金支持,基础设施疏于管理,按部就班,对于质量、工期控制不严格,效率较低。3.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管理资金缺口大目前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基本以财政直接安排或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建设为主,融资贷款都是由财政担保和统借统还,投融资手段比较单一。虽然部分项目采取政府补贴和部门、单位自筹。自筹部分均利用预算外资金,但还是财政性资金。土地收益依然是政府基本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资金来源的高度集中和单一反映了当前基本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融资渠道较为狭窄,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的需求相去甚远。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组织、建设、管理、运营模式,已经和当前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怎样才能突破这种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管理模式的瓶颈呢?二、基础建设项目的BOT组织管理模式鉴于以上对当前投资建设环境及传统基础设施组织管理存在的弊端分析,在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其内容有“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它行业和领域”,“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利用特许权经营、投资补助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充分借鉴国际上近几年通用的BOT组织管理经营模式而出台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在此背景下,BOT近些年在很多地方、很多建设领域,尤其是XXXXXX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7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譬如具有代表的项目有天津津滨轻轨项目、上海大场自来水厂、上海延安东路隧道复线、丁渠火电厂等。(一)BOT组织管理模式的涵义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通常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BOT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民间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民间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实施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在标准的BOT模式中,民间机构或者企业除了自己融资外,还要自己来设计、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根据事先约定,采用适当的方式经营一段时间以收回投资。经营期满,项目所有权、经营权等再以双方约定的方式、时间转让给地方政府。(二)BOT组织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发展BOT模式自1984年由当时的土耳其总理奥扎尔提出后,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目前BOT方式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水利、交通、环保、通信等基础建设项目中。BOT投资方式在我国的运作是从电力行业开始的。我国内地第一个BOT项目是1984年由广东省政府授权香港合和实业公司开发建设的深圳沙角火力发电B厂(目前该厂已于1999年10月顺利移交给相关部门)。虽然未直接称之为“BOT项目”,但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次BOT模式的实践。不久上海黄浦江延安东路隧道复线工程、广州深圳高速公路、海南东线高速公路、三亚凤凰机场等项目相继采用BOT模式引进外资建设。1995年5月,国家计委批复广西来宾电厂二期工程采用BOT方式建设,使该项目成为我国第一个经国家批准的BOT试点项目。来宾电厂二期工程项目的招标、评标、合同谈判等工作都是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直接指导下于同年6月份开始进行的,1997年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协议。该项目获得批准和协议的签署实施,标志着中国在能源、交通等领域试点进行BOT规范化管理的正式开始。之后,国家计委在“八五”计划中曾明确提出利用BOT模式吸引外资,目前又进一步声明将积极探索BOT项目融资等国际
本文标题:基础设施建设BOT模式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9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