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基质的生态学意义及判断标准
基质的生态学意义及判断标准答:.基质(概念、判定标准、孔隙度概念及生态学意义)概念: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中的背景地域《2》每一个基质必有一核心板块和外向的廊道;2、核心原则:占据所属基质20%时空体系的板块具有很大的发展势和一定的稳定势,是为核心板块;《3》、聚散原则:对基质进行时空体系划分时,按60%:40%的原则因具有很大的稳定势和一定的发展势,故一定程度上能取得相对较长的时空“瞬间永恒”。《4》生态学意义:1干扰与景观异质性一般认为,低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异质性,而中高强度干扰则会降低景观的异质性。如山林的不同程度的火灾。2干扰与景观破碎化一些规模较小的干扰可以导致景观破碎化,如经常发生的林火,砍伐。大规模的干扰可能导致景观的均质化,而不是进一步的破碎化。往往不是人们期望发生的。3干扰与景观稳定性干扰与景观稳定性是相矛盾的。景观对干扰的反应存在一个阈值,只有在干扰的规模和强度高于这个阈值时,景观格局才会发生质的变化,而在较小的干扰作用下,干扰不会对景观的稳定性产生影响。4干扰与物种多样性干扰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适度干扰下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在较低和较高频率的干扰作用下,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均趋于下降。对干扰的人为干涉: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产生出许多负面影响,如人工灭火、修筑堤坝防治洪水。《5》一般地说,孔隙度与边缘效应密切相关,对能流、物流和物种流有重要影响。景观的孔隙度与动物觅食密切相关。(多孔,跳跃)。孔隙度:指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是景观内斑块密度的量度《6》判定标准:1相对面积上的优势: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它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如果某种景观要素占景观面积的50%以上,那么它很可能就是基质。2空间上的连接度:如果某一空间在延续途中未被其它边界所穿插、隔离,空间是完全相连的,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观要素时,可以认为是基质。3对景观总体动态的控制程度如果景观中的某一要素对景观动态控制程度较其他要素类型大,也可以认为是基质。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往往也控制景观中的流。基质中的优势种也是景观中的主要种。基质主要是通过产生未来景观来控制景观动态。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基质的判定标准有三个:1、相对面积:当景观的某一要素所占的面积比其他要素打得多时,这种要素类型就可能是基质,它控制着景观中主要的流。2、连接度:如果景观中的某一要素(通常为线状或带状要素)连接得较为完好,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观要素时,可以认为是基质。3、动态控制:如果景观中的某一要素对景观动态控制程度较其他要素类型大,也可以认为是基质。《7》基质的判断标准由于景观结构单元总是与尺度相连,所以区分斑块、廊道、基质往往是相对的,有时需要研究它们的相对比例和构型。目前判断基质的标准有三条:相对面积、连通性、动态控制作用。一、相对面积是定义基质的第一标准,也是基质在景观中作用大小的重要指标。当景观的某一要素所占的面积超过其他所有类型的面积总和,或者说占总面积的50%以上,就很可能是基质,它控制着景观中主要生态流。任何一要素若低于50%则要考虑其他标准。二、连通性如果景观中的某一要素(通常为线状或带状要素)连接得较为完好,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观要素时,可以认为是基质。连通性高的景观类型有以下作用:1、分隔其他景观要素的物理屏障的作用。2、连通呈交叉带状时,起到网状廊道的作用,便于物种的迁移和基因交流。3、网状廊道环绕其他景观要素,使其成为“生物岛屿”,产生隔离,从而出现种群遗传分化。三、动态控制指景观中某要素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控制程度高时可认为是基质。该标准的重要性高于相对面积和连通性。综合判断: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考虑各景观要素的相对面积,超过50%为基质;如果相对面积类似,其次需要考虑各要素的连通性,优者为基质;如果以上两个标准还不能确定,再次需要进行野外调查,研究植物种类成分以及它们的生活史特征,估计哪个要素对景观动态的控制作用更大些。总体来说,相对面积最易估计,动态控制最难把握。22、基质的孔隙度孔隙度(也称孔性)是对基质中闭合斑块密度的度量,即单位面积基质内边界闭合(不接触所研究的景观边界)的斑块数目。
本文标题:基质的生态学意义及判断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96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