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学目标: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5.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6.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1.从实际切入。激趣: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谈话: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提问: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生1:我最喜欢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生2:我最喜欢侧面的,站在她的旁边,拍的是她的正面。2.导入新课。讲述: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出示课题)[设计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构建新知。(1)本位观察:谈话:(出示玩具恐龙)这是什么?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恐龙?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恐龙是什么样子的?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手细细的,有尖尖的爪子。生2: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生2: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恐龙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3)全面观察: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说明:这是老师绕着恐龙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4)情感交流: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恐龙说些什么?生1:那些小恐龙真可爱,我都想养一个。生2:恐龙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谈话: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可是还有一些动物也快要灭绝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2.巩固新知。(1)摆一摆教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铅笔盒……你观察过吗?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数学书都是什么样的?你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操作,回答。)生1:我看到了侧面,我能看到3个面。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个面。(3)找一找实例:大家知道吗,开学以来,只要我们班级的桌椅坏了,总是有一位同学把它修好,可是却没有留下姓名。老师一直调查不出来。在星期六的时候,老师正好看到了这位同学和他的爸爸一起为班级修理课桌,老师悄悄的拍下了这些镜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小结:我们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为大家服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8-3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比赛:快速抢答。下列照片中分别是什么?(师分别出示三组物体照片:电话、手机、手电筒。以下是一组图形照片。)师:同样一个物体照片,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却看不出?(板书课题:观察物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学生喜欢的“猜一猜”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1.引入:神探“冒险小虎队”的故事同学们知道吗?他们就是靠敏锐的观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们最近在忙些什么?(板书:观察)[设计意图:运用课件动态演示,讲神探小故事,声色并茂,立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出示例1:一位专家刚刚研制出一种新药,他把新药放在小药箱里,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药不见了,是谁偷了药?3.请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小药箱,问:你观察到什么?(分小组操作、交流。)4.“冒险小虎队”找到四个犯罪嫌疑人,他们每个人看了一眼小药箱后说了一句话:A我看到的那一面上画了个红十字。B我看到的那面上写:小药箱。C我看到的是白色的面,没什么标记。D药箱相对的面颜色是一样的。你认为谁说了谎话,为什么?(板书:推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5.如果前面为正面,其它面分别是什么面?如果右面为正面,其它面分别是什么面?小结:物体的左、右、正面都是相对的。6.填写观察实验报告:从不同角度观察下面三个物体,把你从各个角度看到的形状画下来。上面正面左右面7.如果降低高度,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课件出示)8.课间小歇:欣赏古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欣赏古诗,进行美育教育,体现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合](二)教学例21.引入例2。神探“冒险小虎队”最近又在忙什么呢?某博物馆被盗了两件古董,被盗当天门窗都是锁好的。(形状如下)“冒险小虎队”突然发现房梁上有一个小洞。接着,他们找到四个犯罪嫌疑人,他们每个人都画了古董的形状:ABC2.出示例2。(1)思考:他们谁是小偷?为什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2)动手操作。(3)汇报,小结。三、巩固新知1.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它可能是什么形状?2.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它可能是什么形状?3.这是我看到的两个物体的一个面,它们可能是什么形状?4.画一画。选择两个物体摆一摆,先确定一个面为正面,然后分别从上面、正面、左(右)面等角度观察所摆物体,在纸上画出所见到的形状。5.猜一猜:展示作品,其它组同学猜猜这组物体是什么。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还学会了推理。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设计意图:这几个实际动手操作的练习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你想听吗?故事发生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一天一只小鸟飞到一棵树上,看到地上有一个大大的蛋。然后它就想这个蛋孵出来会是什么动物呢?正在这时,这个蛋壳破了,出来了一只小恐龙。可这只小恐龙急着要找妈妈,它问小鸟:“你知道我妈妈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吗?”小鸟告诉它:“你妈妈的腿长的粗粗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恐龙根据小鸟说得话能找到自己的妈妈吗?(能。那我们来看看小恐龙找到了妈妈没有。小恐龙往前找,真的被它找到了腿粗粗的动物。可是它妈妈吗?那小恐龙为什么会找错呢?)(不能。为什么不能?)只有认真观察物体了才能找到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应该如何观察物体。二、观察物体(一)观察恐龙1、老师把恐龙的模型带来了。请你说说这恐龙到底是怎么样的?(说说恐龙的特征。)2、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和他看到的是一样的同学请起立。其它同学还看到了哪幅图片的?你为什么会看到这张图片?和他看到一样的同学请起立。看到不同的图片还有吗?你为什么看到的是这张图片?和他看到一样的同学请起立。老师发现还有一些同学没有起立过的。那你看到的是哪一面的呢?为什么看到的是这个图?3、刚才同学们都把自己看到的那个面说清楚了。现在,全体起立,请每小组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向前进一个位置。再请你观察一下,现在你看到的是恐龙的哪一个面?为什么和前一次看到的面不一样了呢?(板书:位置变了,图像也变了)4、刚才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请你坐回自己的位置。把你们组的小恐龙拿起来,转一下,请问现在你看到的面和第一次看到的面一样吗?现在你们的位置又没有变?为什么会不一样了?(板书:物体转了,图像也变了。)5、同学们不仅观察的仔细,而且还会动脑筋。就在我们观察恐龙的同时呀。电脑里有几个小朋友也在观察恐龙。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它还带给我们一个问题。谁能来解决呀?为什么小亮看到的是正面?小明看到的是侧面?小红看到的是后面?(二)、观察书本。1、你们真厉害。小恐龙呀觉得这观察物体太好玩了。于是他就拿了一些书来观察,你们能观察吗?先请小组里的同学把数学书绑成一捆竖起来,摆在桌子的中间。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看到的是哪个面?为什么?2、你看到是哪个面?为什么?3、我们去看看小恐龙他们的观察的怎么样了。(出示做一做)6、你能给他连一连吗?7、同学们有没有一点累了?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先听清楚游戏规则:老师点到哪一个面上,就请小组里的同学站到能看到这个面的那个方向,听清楚了吗?好,看看哪个同学反映最快。(三)、观察汽车小恐龙得去找妈妈了。小亮他们带着小恐龙往前走。在路上他们又遇见什么了呢?1、汽车。对,汽车。哪位同学能来说说他们看到的各是哪个面?2、小明和小亮为什么看到的是同一个面?(板书:位置相同,图像相同)3、那如果小恐龙要看到的是侧面的话应该和谁站在一起?想看到后面的话应该和谁站在一起?4、我想小恐龙了一定在为我们同学这么精彩的发言而感到开心。我们看了这么多物体,你想说点什么吗?(四)、观察雕塑。小恐龙在小亮他们的帮助下找到了他的妈妈,而且还来到了我们学校。看,他们来到了校门口。刚到校门口,小恐龙就被一样物体给吸引住了,你们认为是什么?1、对呀。它被我们学校那美丽的雕像吸引住了。这是小恐龙看到的几幅图片。你认为这几幅图小恐龙分别是站在哪个位置看到的?2、如果小恐龙想到我们教室里来,他们要经过哪两个面?如果到报告厅的话要经过哪两个面?三、小结小恐龙跟了我们一节课,你想小恐龙会对你们说点什么呢?单元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重点:从正面、侧面上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难点:感知对称现象,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课时安排:3课时课题:观察物体(一)内容:教材P67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能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确定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位置。3.在观察的过程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教学过程:一
本文标题:观察物体的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0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