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声乐表演者的怯场问题研究
声乐表演者的怯场问题研究张雯雯摘要:怯场是每名声乐表演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演唱者应正确认识怯场,深入剖析其成因,进而从意识和行动上逐步克服怯场。本文从练习方法的改善,意识状态的调整以及演唱当天的综合准备工作等环节探讨声乐表演者该如何应对怯场。关键词:声乐表演;怯场;恐惧;自信心学习声乐表演的人,不论是业余还是专业,学生还是教师,每个人都会面临上台演唱,平时在声乐上付出的所有劳动,都是为了在台上向观众呈献出最佳的艺术表演,所以台上的发挥就显得至关重要。相信每个声乐演唱者都有过怯场的经历,它是声乐表演之路上的绊脚石,为什么会产生怯场现象?怎样才能克服怯场带来的恐惧心理?这些问题在笔者脑海中反复萦绕,本文针对怯场这个主题以声乐表演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希望通过交流切磋,共同克服怯场。一、怯场现象研究1.怯场存在的内在原因怯场是人类若干恐惧状态中的一种,它是自然存在的,每个人都会经历。“恐惧”广义上是指人类对新的情况没有准备或无法掌控,继而产生一种害怕的心理。有了害怕,精神和身体发生应急反应,而应急反应导致行为变化,这种变化促使人类慢慢进化和发展,所以恐惧是我们生存必备的感觉之一,没有恐惧也没有进步。表演者怯场存在的根源在于:上台表演时的效果好坏是外界衡量表演者的唯一标准,演出时一旦无法体现足够的专业技能,表演者就不能被大众认可,进而无法体现其自身作为音乐人的价值,这便是导致怯场的主要内因。2.怯场的实质怯场其实是表演者的“幻觉”恐惧,并不是事物本身使人不安,而是对事物的设想使人不安。发不准音、背不了词、达不到预期效果、观众不喜欢……这些都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只是演唱者的设想,并提前感受到了痛苦。事实上,消极的意念常常将表演者带入失败的怪圈:演唱者恐惧上台表演,导致在台上行为能力的受限,最终造成恐惧情形演变为事实,从而更加恐惧上台表演。3.怯场的后果在生活中因果关系随处可见,怯场也存在“如果…就…”的因果关系,它会导致表演者出现以下状况:(1)演唱时的发声受到影响,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声音干涩是其最明显的表现形式;(2)音乐表现力受到制约,强弱起伏、呼吸、共鸣等乱了方寸;(3)演唱时的体能和耐力被削弱;(4)记忆力出现波动,大脑会暂时性空白,从而导致忘记歌词;(5)节奏感弱化,表现为由于脉博和呼吸的加快而抢拍子、超速演唱,少数人也会因害怕而越唱越慢。4.对待怯场应有的态度演唱者应认识到怯场永远不可能完全消失,应接受怯场现象的客观存在,学会与它“和平相处”,尽管它是一种障碍,但也正是提升自我、提高自身艺术能力的挑战和机遇。克服怯场需要演唱者调整或改变某些思维方式和发声方法,对此,演唱者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勇于调整和应对。二、克服怯场的方法1.重新认识怯场儿童拥有没有被破坏的原始自信心,所以他们原本没有怯场心理,或者说只有因好胜心而产生的上台前的紧张情绪。德国儿童心理学研究证明大约从11周岁开始,儿童多了一层意识,也开始从别人那里获取反馈信息,正是这种反馈信息作用于自己,使得怯场随之产生。有些人的怯场发生在上台之前,有些人是在刚开始演唱时,还有些人是在演出当中,无论怯场的感觉何时降临,它都会在完成演唱那一刻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轻松感,甚至会觉得之前如此紧张毫无必要。演唱者的怯场现象会随着他们登台次数的积累和登台频率的增加而减少,但是充足有效的针对怯场的准备工作也非常重要,两者缺一不可。2.修正引起怯场的错误意识(1)“我与观众是对立的”怯场来自于演唱者的各种假想:观众犹如“铁面判官”,他们仔细观察演唱者的每一个举动,毫不留情的评判对错。其实,演唱者不妨将思维方式进行调整,把对峙变为交流,将演唱者的评判对象改换成交流对象,同时仔细体会并享受与观众的互动。(2)“我要让所有人喜欢”观众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感受和品味都不一样,因此,不要去强求每位观众都能喜欢自己的音乐,只要保持自我,展现自我,一定会打动大部份观众。当然,演唱者若能设想出亲近的交流对象,假想其就在演唱现场并会对演唱者的音乐作出积极的响应,这种寄托感和注意力的转移对克服怯场也有帮助。(3)“我要控制自己、不暴露、不表达”传统教育要求我们做事不浮夸、不张扬、谦虚谨慎,这些固然是优秀的品质,但在声乐表演中为了表达喜怒哀乐各种情绪,恰恰需要演唱者毫无保留的将内心感受展示给观众。演唱者要刻意训练自己的戏剧化表演能力,如通过观看戏剧排练,或是向话剧演员请教学习,模仿他们的动作、神态、举止等,这能提高演唱者的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3.加强日常练习中的情感控制中医有个理论,治标兼治本。如果我们把克服怯场心理仅仅局限于舞台的话,那只能是“治标”,而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控制才是“治本”。声乐演唱是在异常复杂而又无法准确驾驭的生理系统的框架下进行的精准、细致、复杂而又微妙的动态机能调节。歌者在此过程中,积累的直接和间接经验包括:呼吸的力度,喉头的深度,真假声的转换,高音关闭的技术等等。当技术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的时候,就要进入表演性练习阶段。这时候,情感调控就应占主导地位。把技术性练习时的动作意识,进一步与心理感受协调统一,使心中之情与嗓中之音完美统一,水乳交融。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之艺术境界。歌曲内容的情意性可以使其潜在的静态的信息转化为动态的内心动势,推动相应的发声器官的连环动作,诱发发声体的趋于协调的状态,使其“软而不垮,硬而不僵”,始终感情饱满,情绪充沛。三、音乐会的准备及进行中的怯场克服1.音乐会当天状态及外部条件要避免怯场,演出当天个人的状态是重要基础。演唱是脑力与体力劳动的高度结合,为了保证演出效果,演出前充足优质的睡眠尤其重要;正式表演前一般应有两到三次走台的过程,走台就是事先了解并适应表演环境,了解表演场地的大小,观众席的数目,音响反射的状况,灯光的强度,以及表演道具的位置,台口到自己表演位置的距离等等,其中声音回响与灯光亮度是至关重要的。在试台时,听到的是空场的回响;等观众坐满后,更多的声音会被人体和衣服所吸收而显得比空场更干涩,对此,表演者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些粗看起来似乎是心理之外的技术问题,其实恰恰是调整表演心态、适应演出环境的必要步骤。通过走台,表演者可以提前适应环境,这就避免了临场时多种新因素突然出现带给表演者的心理压力,避免了表演者注意力的分散,使之能较快投入到音乐表演中去。2.预热及呼吸练习好的预热练习不仅能从心理上有效的缓解怯场状态,更能为正式的演出奠定好的基础。演唱者可以尝试慢唱,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身体的慢动作上,最后一次加深记忆。预热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且不要再因任何原因而做临时改动,因为记忆力在恐惧状态下只会记住已经深印在脑子里面的模板,而最后的改动不但记不住,还会引起内心的不稳定情绪,不利于克服怯场。此外,演唱者还可通过呼吸练习镇定心情。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系列缓慢深长的呼吸上,每一次吸气都是自然的,不需要过度用力,而每一次呼气嘴微微开启,发出一个轻轻的“F”音直到下一次吸气,然后重复整个过程若干遍,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及情绪都能够慢慢地平静下来。⒊音乐会进行中演唱者可事先计划好登台后的一举一动,演唱时要充满自信,即便出现失误,也应马上忽略,对一切外部“干扰”无动于衷,只专注于音乐表达,同时还要消除内在的“强迫控制心理”。有些演唱者认为在台上必须每时每刻保持大脑的警醒,监控所有的活动,才能获得正常运转并有效防御怯场。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只有将“大脑内容”排空,机体才能随机应变。所以,不要指望强迫控制机体就能把控怯场,演唱者真正应该做的是解放大脑,充分地相信自己和准备工作。综上所述,音乐演唱者只有做到认识上淡定清晰,行动上积极有序,才能最大程度上消除怯场,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声乐表演中。作者简介:张雯雯(1981~),女,三亚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三亚572000)。参考文献:[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2]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3.[3]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4]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5]袁路安.注重歌唱时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J].人民音乐,2000,(3).[6]刘同炯.如何克服音乐表演“怯场”现象[J].音乐探索,2003,(1).
本文标题:声乐表演者的怯场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0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