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题鉴定书范文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题鉴定书学科分类中学化学课题名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优化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立项编号L110716034课题主持人胡耀所在单位扶沟县高级中学联系电话1393806200(移动)0394-6221683(固定)主要成员胡耀安姜俊领周发根刘富安郁俊峰彭占强梁凌艳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论文完成日期2013年5月5日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制2课题研究情况及主要成果(如本页不够用,可另附纸)一、课题提出的背景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拉开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序幕,2009年河南省全面实施新课改教学,大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并“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对于完成化学课程的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验证知识、获得结论,而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依据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背景,通过实验、观察、质疑、思考、分析、判断、归纳、综合、概括等多样化的过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在亲自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全面认识事物,学会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理性认识。但是目前班级授课制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依然是常规教学的主阵地,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使学生获得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实施实验的有效教学,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提出该课题。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大力开展实验探究,是化学实验教学中体现和落实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的重要方面。从传统的注入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向以探究式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转变,是当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本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改的学习体会,探究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建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将科学探究训练引入化学教学中来,使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并且掌握获得和分析信息的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3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四、课题研究的目标本项目研究的目标是通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无效和低效的表现及成因分析,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尤其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探索出提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创造有效和高效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探索和构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及其改进;2、历年全国高考探究性的实验试题;3、展现实验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优化实验的演示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5、深化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6、拓展实验成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研究的难点是基于农村中学的现状,如何在较差的现有条件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六、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实验、学生座谈、个人学习、高考实验研究、学科组研讨、外出观摩学习交流等方式方法。拟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带动教研组学科教师学习研究教材演示实验和全国各地高考探究性实验题,并以教材演示实验或教材中出现的化学反应为基础设计改进实验或新的探究实验,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实验室做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七、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与具体实施步骤2012年3月15日——2012年4月30日确立课题,进行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个人任务。2012年5月1日——2012年7月31日认真研究历年全国各地市的高考实验题,把握高考实验题的出题方向和动4向。举行校级研讨会,交流教育、教学、研究心得。2012年8月1日——2012年9月30日召开开题报告会,明确人员具体分工。认真研究教材演示实验,再次举行校级研讨会,交流教育、教学、研究心得。2012年10月1日——2013年3月31日教学质量检测,参加各级实验教学交流活动,举行课题中期报告会,把对教材演示实验及高考实验试题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对全体师生进行问卷调研。完成课题终极总结报告。2013年4月1日——2013年5月20日完善各种材料,举行县级研讨会和县级公开课。写出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2013年5月上报课题结题材料。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1、阅读书籍,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这一年来,我们阅读了[德]W.A.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吴俊明的《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和《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导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以及《徐州教育科研》,《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教育教学著作和期刊杂志,并撰写了读书笔记。2、进行课堂实践研究⑴化学实验合作化“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宗旨和核心理念之一。但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态度,习惯,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互组合作学习。①科学分组。参与本课程的共有56位学生。通过学习态度,习惯,能力,兴趣,性格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在此基础上组建合作小组。每组设组长一人,在实验时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实验过程。②合理分工。为使实验时不出现混乱局面,必须进行合理分工。5例如:如何用球棍模型表达常见共价化合物?首先,准备了两斤新鲜的豌豆,玉米,半斤花生,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原子,还有一些细铁丝和剪刀。其次让学生分工合作搭建下列物质的球棍模型:HCl、Cl2、H2O、NH3、白磷、CH4、C2H6、C2H4、C2H2、环己烷、正丁烷、异丁烷、乙醇、二甲醚,氯化钠、干冰的晶胞和金刚石的晶胞的结构。因为源于生话的材料,学生兴致很高,效率很高。由于搭建的结构有易有难,组内分工合作,每位同学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在实验过程中每位同学都能动脑、动手、动口,让每位学生亲身体验一些常见物质的空间构型。部分同学搭建了HCl、Cl2、H2O、NH3、白磷、CH4、C2H6、C2H4、C2H2,部分同学搭建了环己烷、正丁烷、异丁烷、乙醇、二甲醚,能力较强的同学尝试搭建了氯化钠、干冰的晶胞和金刚石的晶胞的结构。这种互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时间和空间。⑵化学实验趣味化科学探究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倡导学习者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这种思想,我们在校本课程中进行了《制作水果电池》的实验探究。在参加实验的56位同学的讨论的基础上我们为学生准备了铁丝、镁条、锌片,铜丝和石墨棒(直径1cm、长度6cm)番茄、草莓、西瓜、梨子、苹果等水果,万用表、砂纸、导线(带鳄鱼夹)、音乐贺卡(带发光二极管)、水果刀、纱布、小烧杯、玻璃棒、酒精灯。另外,学生可自带水果和电极。要求学生通过列表方式记录有关实验数据和现象。重点提出如下猜想:①你认为哪些水果能制作水果电池?②你认为那些材料能作电极?③另外还需要哪些材料?④你能利用实验原理大胆地进行想象并运用实验材料制作水果电池吗?⑤通过猜想与实践你能得出水果电池的电流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吗?⑥实验过程中你有何发现?⑦通过实验探究你有和体会?6⑧水果何以能发电,水果发电与原电池原理是否相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深刻体会到水果不仅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而且还能神奇的发电,深刻理解了原电池的原理。通过实验,发现每种水果都能发电。有的小组还做了水果串联、并联、挤出果汁,给水果加热等发电实验。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学生都非常积极投入,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交流讨论非常热烈,富有创造力和奇思妙想,极大地焕发了生命的活力。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水果电流的电流强度与水果种类、成熟程度、电极材料、电极深度,电极间的距离,酸碱度、温度等因素都有关系。本实验的成果虽然目前不能解决用电量需求,但说不定有一天“奇迹”会出现,通过水果能成功找到新能源,使腐烂的水果得到合理的应用,又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进行实验等探究环节,从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⑶化学实验生活化生活是学习的源泉。教学如果远离生活,也就远离了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实施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悟化学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们的教学要尽可能地挖掘与中学生密切相关的素材去创设情境,由学生去实践、去感悟、去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在一定情境中得到激活和升华,从而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时下修正液在中小学中相当流行,基于此,我就让同学们收集各种品牌的修正液,要求对其中的主要成分卤代烃的性质进行探究。学生们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了如下几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7然后,再要求各组派一名代表对以上四种方案进行评价,并回答以下问题:①你是如何检验修正液中是否含有卤代烃的?②浮在液面上的白色物质是什么?③实验时应注意哪些事项?④你检验的修正液中有卤代烃吗?⑤哪些品牌是不合格的假冒产品?⑥卤代烃具有哪些性质?⑦它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这个实验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的,让学生以身边的素材进行实验,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环保意识,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⑷化学实验微型化和绿色化针对高中化学实验的现状,根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开展绿色化、微型化的若干实践与探索,从提倡微型化学实验、创新实验方法、绿色实验设计等方面来实现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同时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探索能够使中学化学实验成为灵活多样的创新型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化学素养。如:“浓硫酸的脱水性和氧化性”的探究实验。我们利用七水合氯化钴遇浓硫酸脱水变为蓝紫色,氯离子被氧化产生氯气,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来验证。此试验全部操作在试管中进行,只需将针筒中的浓硫酸推入试管中,即可观察到贴在管壁上的碘化钾试纸变蓝,全部操作简便、对环境基本无污染;使用针筒盛放浓硫酸,试剂用量小;七水合氯化钴变为蓝紫色、有气泡产生、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等现象明显。本实验满足绿色化、微型化的要求。不足之处是无法保证产生的有毒尾气全部被沾有氢氧化钠的棉花吸收,有可能造成少量污染,若氢氧化钠量过多,易延试管壁流下,影响实验现象。实验结果:CoCl2•7H2O失水变成蓝紫色,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可以证明浓硫酸有8脱水性和氧化性。另外,对教学实验进行重新设计,进行课堂实践,找相关老师进行听课,寻找不足,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改进。然后再下一个班再尝试,然后再循环以上的过程。关键是要及时,多次改进总结。还有就是参加市里举办的教研活动,听课,交流,对比完善自己。最后,选比较成熟的撰写案例。3、调查分析实验教学现状,初步拟定研究方案,探寻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笔录等形式,研讨现阶段化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实施现状,通过统计分析了解把握化学实验与化学实验教学开展与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撰写调查报告,依据调查结果拟定优化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案,指导教学实践。4、完善内容并撰写结题报告对这一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进行相关修改并撰写结题报告。九、课题研究的情况及成果1、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在最初的探究性实验学习中,学生一般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本文标题: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题鉴定书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22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