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兰亭集序》书法艺术浅析
《兰亭集序》书法艺术浅析人大附中杜祥有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整篇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从《兰亭集序》的书法技法上解读其艺术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笔画上,笔笔精到,行云流水。《兰亭集序》的用笔,无一懈笔,特别是在起收笔上,王羲之非常注重,几乎每个点画的起笔、收笔都交代得非常清楚,无懈可击。它的起笔以露锋和一拓直下为主,轻松自如,一任自然。行笔流畅,形态各异,千变万化,中锋为主,遒健有力,侧锋为辅,灵动洒脱,这使得《兰亭集序》通篇笔调清爽流畅,浑洒自如,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样精到的用笔,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王羲之笔法娴熟之极的不经意流露,全篇字字意随心到,笔随势生,曲尽其美,满纸生辉的气象。这是王羲之51岁时的得意之笔,崇山峻岭之下,茂林修竹之边,乘带酒意,挥毫泼墨,一笔一划中凝结了作者一生对书法与人生的理解。二、字形结构上,字字别意,奇峻绝妙。王羲之在《书论》中曾论述到:“为一字,数体具入。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这一思想在《兰亭集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初看《兰亭集序》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平正的。但仔细观察偏旁之间的组合与点画之间的穿插,便会发现其结构的巧妙。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二十个“之”字,即是鲜明的例子,他们的姿态各不相同,或平稳舒展,或藏锋收敛,或端正如楷,或流利飞动,达到了多样与统一的艺术效果。通观全篇,看似不经意,但其巧妙均在情理之中。除了多变的特点,此外还有欹侧、尽态和错落。有的字看上去是倾斜的,实际上却是端正的,如“竹”、“怀”、“奇”等。从险绝中求稳定,从动态中求平衡。尽态就是据字遣形,曲尽其态,甚至予以夸张,使大者更大,小者更小,即便如此,大小仍然和谐,显得天趣盎然,如“斯”字与“文”字差别即有数倍,而毫无突兀之感。说到错落,就是打破固有的平衡,但丝毫不显露人工斧凿的痕迹。这样就使得《兰亭集序》参差错落,主次分明,虚实相生,情趣横溢。三、通篇布局上,疏密有致,浑然天成。《兰亭集序》没有着意安排的痕迹,字距稍紧,行距略疏,每行十一、十二、十三字不等,十分自然,全篇疏密有致,开合宽窄,出于自然,真正做到了笔意顾盼,若断还连,气脉贯通,处理的恰到好处。在处理字距的时候,同时将字的中心线形成一种呼应,形成行内字与字的呼应连贯,体现了连贯的气势,让人从静止的字形中看出其活泼飞舞的动势来。由于笔画比较细,起收笔多露锋,再加上行距的相对宽松,从而形成《兰亭集序》优雅的格调。总之,文采灿烂、字字珠玑的《兰亭集序》,无论是书法艺术,还是其深远蕴藉的文意,都堪称绝世经典。作者在兴逸神飞之际,可谓心手两忘,用生命拥抱自然,清新自然、格调高雅的王羲之书法,在平淡朴素、姿态天然之中流露出绵绵的魏晋风韵。附:个人简历杜祥人大附中教师,新闻中心主任。文学硕士,教授初高中语文,兼任人大附中书法选修课程。自幼学习书法,软硬笔兼能,擅习颜体,基本功扎实。
本文标题:《兰亭集序》书法艺术浅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2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