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复习学案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选修2)
1复习学案: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选修2)【目标导航】一、考点集结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及其意义2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4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5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62002年《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7目前的成就与问题8改革发展的目标二、考向动态1结合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和意义,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2结合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说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及对当前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的理论和现实意义3结合目前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说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基础知识梳理】1、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作用(1)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建国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在此情况下参照苏联的模式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特点,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2)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第一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是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政治独立,第二,抑制了多年了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第三,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2弊端与影响: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过于单一。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的发挥。2、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业快速发展。面对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市场作用的事实我们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2)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二大后商品经济在我国发展起来,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是由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我国的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在党的十三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经济运行模式,要求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统一。(3)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框架。(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么克斯主义政治经济学,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四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作了如下规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换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市场主体主要有三类:企业、家庭和政府。其中最基本的是企业。3(3)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十四大以来我国价格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逐步形成,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大大增强。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开始形成。(4)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宏观调控体系包括调控目标、任务、手段、方式等。(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十四大以后,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在初步建立起来。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这一体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体制保证。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扩大开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2)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健全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就业,规范分配,实现社会和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有效性。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市场范围,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续发展的需要,可以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力。【要点名师透析】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例题:材料1:在产业转移浪潮汹涌的大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如火如荼的大舞台上,各地政府上演招商4大戏。招商引资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官员的头等大事。有的地方招商的确是引来了“金凤凰”,但盲目招商上当受骗、打着招商的幌子贪污腐败等有损政府诚信和公信力的现象屡屡发生。区域产业同质化、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据报道,某镇政府为招商引资建厂房,毁掉了即将丰收的千亩玉米田。专家指出,招商引资以政府为主导,是不折不扣地拿计划经济的手段管市场经济的事。材料2: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等资源紧缺、煤电油运力紧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东部沿海企业不断遭遇生存困局,加上国家不断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西部的比较优势日益突出,出现了东部沿海企业向内地进行产业转移的趋势。但近年来,内陆省份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也在逐渐上升;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存在经济基础薄弱、配套不足、引导不力等问题;各地之间的行政壁垒、市场壁垒和体制壁垒尚存;市场经济发育滞后带来的投资软环境欠佳,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东部产业向内地转移。(1)结合材料1,运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谈谈材料中地方政府在产业转移背景下招商大戏中的角色定位。(2)结合材料2,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说明如何更好地促进东部产业向内地转移。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学常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主要涉及对市场经济和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的理解;第(2)问主要涉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措施。答案:(1)①招商引资应是一种市场行为,其行为主体理应由企业担当,政府主导招商引资是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角色错位。②政府依靠其支配的公共资源,给投资者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优惠,在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材料所反映的招商引资中的种种不正常现象也表明,政府主导招商引资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显然背道而驰,不利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③在招商引资中,政府应该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充分发挥;政府应该在树立“民本”意识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型,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投资环境,从而实现科学发展。(2)①打破各地间的行政壁垒、市场壁垒和体制壁垒,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休系,为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②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增强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性,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破除各种壁垒,改善投资软环境,夯实内地承接产业的基础和配套能力。【考点精题演练】一、选择题1.“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理论的内涵是()①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②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③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5④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①公司法人这里结构不规范,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②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行业垄断、地区封锁依然存在③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薄弱④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水平低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3.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A.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B.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C.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D.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决议》把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十一五”期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举措,认真落实这项重要任务,对提升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效益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措施有()①优化出口商品结构②提高加工贸易产业层次③加快发展服务贸易④增加农产品等初级产品的加工和出口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③④D.③④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国的能源危机,国家通过减免税,鼓励在工业、服务、住房、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采取节能型设备。这表明()①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③经济调节是国家管理经济只能的重要内容④行政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A.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6.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2005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中指出:“促进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东中西各地区共同发展体现了()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空6②有利于市场自发调节资源,使之达到优化配置③东部地区的帮助是西部脱贫的根本条件④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④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①民主法制②公平正义③诚信友爱④充满活力⑤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A.②③⑤B.①②③⑤C①②D.①②③④⑤8.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主要有()①社会稳定功能②劳动力再生产功能③经济调节功能④实现共同富裕功能⑤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功能A.①⑤B.①③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一步是()A.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2010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203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205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我国的市场经济,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是()A.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B.发挥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C.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统一的D.坚持市场调节的基础性地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1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农村,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集体的,在城镇,除了部分集体企业以外,其他企业
本文标题:复习学案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选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3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