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抢占法律行业商机,你可以这么读财经新闻|技术派一、如何获取财经新闻?1.官媒比如CCTV,新华网、证监会官网、银监会官网、商务部官网等信息。TIPS:以官媒为纲,顺序梳理,注意不同用词。官媒信息往往只告诉大家信息本身是什么,其背后的意义需自己分析或者结合其他媒体的解读。特别提醒:CCTV新闻联播必看。想入门,可多看每年两会以后各大媒体寻章摘句的文章揣摩,外媒多是深谙此道。2.一般媒体即网媒及纸媒。网媒,如新浪网、凤凰网、财新网、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纸媒,以报刊亭常见为例:南方系——如《21世界经济报道》、《南方周末》,三联系——《经济观察》,一财系——《第一财经周刊》,以胡舒立为代表的财新系等。TIPS:关注报道角度和材料选取。针对纸媒与网媒的报道,法律人可多考虑其背后利益点,关注内外媒体发布口径不同的事件。以及报道位置(头版、副刊、长篇大论还是豆腐块文章等等)。相比官媒,一般媒体会对事件有一定深度的解读。但不同媒体视角出发点不一样,可以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思考。另外,网媒对系列新闻进行专题整理,也比较容易进行检索,适合小白们对某一领域进行专题研究。3.自媒体即微博、微信。TIPS:甄别真伪,以小见大微博微信平台上,信息量大,真假、质量均需要甄别,也要识别蛛丝马迹。律师可以与官媒、一般媒体的新闻想联系,梳理前后逻辑。比如,此前“日本人判断大庆油田情报”的典故,其依据都是公开资料,这个才是以小见大的功夫。4.其他A.行业协会和专家智囊发言这个是揣摩行业动向和发现疑点的捷径。TIPS:梳理人物背景、行业动态看到一篇好的财经文章时,法律人做尽职调查的本事就可以用上了——记下作者的名字,检索其的职业经历、校友战友亲朋故旧等。积累多了,能够把金融领域行业协会领导和业内专家都建立一个年表年谱,实时动态更新其讲话的,如果能做到这个功夫,一切财经类的都名堂都逃不过你的法眼了。B.行业公司新闻比如,股价变动、重大项目投产、高官人事变动、某论坛盛大开幕等新闻甚至是八卦。这些渠道的财经新闻量最大,不少还夹杂软文。TIPS:重点梳理利益点、商业逻辑用法律人强于常人的逻辑能力审视财经信息,凡是不合逻辑的都是疑点,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某些公司高官密集出席论坛宣扬普惠金融,和行业协会为何发布某白皮书等等。二、如何高效筛选梳理财经新闻?1.关注信息初始发布媒体就像研究法条时,要判断法律文件的位阶一样,筛选众多财经新闻时,也要看发布媒体(传统媒体、官媒还是社交媒体)。这是一个高效筛选值不值得关注的技巧。对于财经新闻,法律人需要关注其发布的时点、首发主体、以及这个媒体的背景。比如CCTV首发的意义;比如人民日报英文版有篇短文,但国内版删掉了这篇文章;比如看到财新网的头版头条,你脑子里需要转一下其主编的背景;再比如,某一国内事件,国外媒体有没有同步报道,又是哪家媒体进行的同步……这些也都是这一财经事件传递的信息。2.涉及政府公告,尽量查找官方原文A.信息求真。现在社交媒体发达,信息获取方便,在没有相应的行业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很可能跟着别人的思路走,进而出现一些滑稽的论点。作为法律人,务必养成检索信息源头的习惯。千万不要再在朋友圈里疯转还不存在的“公司法解释(四)详解”,或者追随媒体曲解新版《不动产权证书》“使用期限”的这类文章啦。B.了解发文流程。熟悉政府机关发文规则,有助于你看出一些细微的名堂。哪个机关发布的、谁接收、文件的级别,为什么发给这个机构、而不发给其他机构等等,可以阅读出财经信息的影响范围。3.分类整理关键词、利益方我们可以利用可视化的利器“思维导图”软件,来抽象出主体、观点、事件梗概等。以2014年初,央行暂停虚拟信用卡和条码支付(二维码)的新闻为例:首先,对新闻所涉的“支付司”,可以分出行业监管模式、二维码、线上线下等几个分支,通过这些逐步延伸阅读。其次,再从“线上线下”这个思维分支中,细化出银联、银监会和央行关系;再联系各类监管条例,银联垄断的历史背景等,最终可以细化到线下支付银联主导的721分配模式等等。如果愿意,每个节点分叉可以无限细分。不过,对于不是专业从事的领域,延伸阅读了解到某条公告或者某条新闻的利益相关方就差不多了。再深一步,无非就是“你断我财路,我要反击”;“有钱大家赚”;“某家是行业破坏者,大家抱团挤走他”等等。而这个,就是商业逻辑。4.分析利益方的你来我往将各类新闻时间线整理。根据自己的适用习惯,选择excel制表、思维导图或者T字型账户。在整理的时候,再回顾一下发文媒体、发布时间点等等。做完这些你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呢?总结:信息求真、分类整理、顺藤摸瓜、理清脉络和时间线、事件评判合乎商业利益逻辑。多问几个为什么,信息爆炸时代,懒得思考的人太多,你认真就赢了。分析方法例证:还是以2014年3月央行发函叫停虚拟信用卡和条码支付(二维码支付)新闻为例,加强监管的发展,如果有心将发函前的舆论串起来,可以看出清楚的脉络(当然也可能是过分解读)——传统银行势力和新兴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金融上的公关大战,你来我往、步步升级,最后惊动“家长”出面,一锤子先暂停。几个关键事件:(1)2014年过年前到正月十五:2013年12月到2014年的预授权套现风波,官方公布损失10几个亿。第三方支付的风控乱象应该已经引起监管层重视。阿里腾讯几乎一天一个新闻——“余额宝突破多少亿”、“财付通红包引爆网络”等等,高调的程度很难不引起重视。(2)钮文新发文质疑余额宝。这篇漏洞百出的文章,关注发布方、作者和所涉利益方——央视证券频道专家头衔+切合了老百姓对政府垄断的怨愤,掀起了公关大战的序幕。官场商场预作大事,先拿个小卒子探风,古今都不例外。(3)媒体曝光银行业协会“呛声”声明。——发布方升级到协会了,更进一步。(4)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互联网金融”,以及几个行业大佬发言力挺(会议期间还穿插了3大行“断供”余额宝新闻,这是银行方面在两会刷存在感)。到这个时点,互联网金融行业里再迟钝的人也会感觉有些不妙。政府的话有的时候要正反两面领会。(5)中信银行股票暴涨。各种新闻透底,八卦小道消息乱传——比如阿里腾讯两家争当虚拟信用卡首发厂商内幕之类。这个是函件发文的导火索。(6)《21世纪经济报道》爆出来的支付限额的讨论稿,第三方支付明显劣势。这个事情短期之内暂告一段落就是这个判断。继续再拿互联网舆论那一套折腾,结果就是惹了“家长”直接喊停。法律人如果对这些财经新闻作以深度阅读和梳理,则能及时意识到相应的法律问题,法务人员得以完善风控,律师得以寻求新的业务热点。三、深入阅读财经新闻,还需要做什么?1.积累财经知识财经新闻高效、深入阅读的基础是财经知识基本功扎实,简单说就是大学财经类公共基础课,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博弈论、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概率论、计量经济学等。如果对财政货币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国内“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体系都不了解,还能谈什么其他的呢?恐怕只能人云亦云了。2.发现疑点并展开思考这个和知识体系、行业敏感度、政治嗅觉有关。A.知识体系可以短期补足:可以去人大经济论坛看看,留意大家都在读什么大部头的书。B.行业敏感度要靠时间磨,没有捷径,如果有业内人士帮忙穿线理清脉络是天大的好事。法律人可以仰仗丰富的人脉,与相关领域的朋友多多咨询、讨论,培养自我的视角。C.政治嗅觉的培养:通过人事变动、政府政策去判断行业走向。法律人需要注意的是,对政策的分析,要避免流于条文的解读,而是需要进一步挖掘政府内部的运作方式,毕竟法规、政策仅是为行业发展提供法理依据,真正起到调控作用的是具体政策如何落实、能不能落实,进而才能预测行业方向。
本文标题:商机就在新闻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4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