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2018思修与法律基础-期末试卷与答案
第1页共3页XXXX学院XXXXXXXXX学年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B)XXXXXXXXX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答题卷上。1.思想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A思想道德与法律是互不相关的两个学科领域,遵循不同的规律B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但遵循不同的规律C思想道德和法律既具有各自的领域,但又彼此相联系D思想道德和法律是相互对立和排斥,两者水火不容。2.实现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是()A、志存高远B、社会实践C、理论学习D、人际交往3.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高尚品质的是()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人生观的核心是()A、人生价值B、人生态度C、人生目的D、人生信仰5.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强调()A.维护小团体的利益B.先私后公,先己后人C.压制个人,束缚个性D.重视、保障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6.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A、宪法和法律B、社会道德C、社会习惯D、风俗和礼仪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A.党的领导B.人民政协C.人民当家作主D.人民代表大会8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下列哪个机关行使。()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公安机关D、人民政府9社会道德规范是人们为了社会稳定和发展所必须遵守的()A、公共原则B、行为准则C、法律规范D、社会标准10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主要体现的是法律的()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强制作用D、预测作用1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人民群众B、中国共产党C、人民代表大会D、司法机关12.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中,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央军事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3.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下列哪个机关行使。()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公安机关D、人民政府14.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遵纪守法D、保护环境15.社会主义道德以()为重点A、团结友善B、诚实守信C、勤奋自强D、敬业奉献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漏选均不给分)1.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形式实现()A、禁止性规范B、授权性规范C、强制性规范D、义务性规范E指引性规范2.宪法的基本特征是()A、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B、法律效力最高C、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D、坚持法治原则E是我国第一部规范性法律3.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服务群众E、奉献社会4.人生目的决定()A人生道路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标准D人生观E人生价值5.道德的功能主要是()A强制功能B认识功能C调节功能D指引功能E评价功能三、材料分析题(15分)根据以下材料,请你结合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试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哪儿?(5分)并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10分)晨报讯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50万人,比2007年增加50多万。据介绍,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2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多的一年。到2007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351万人,虽然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万人,但是仍有大约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2007年毕业生中到基层就业的人数稳步增加。”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些毕业生到县和县以下单位就业的达到58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16.6%。到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了55万人左右。这一变化和目前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有关,比如到西部农村地区的毕业生可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可以代偿国家助学贷款。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143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40.7%。另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有1.3万人左右,占已就业毕业生第2页共3页的0.4%左右。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27万,创历史新高,就业仍旧难。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2.道德的社会作用包括哪些?3.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哪些制度?五、论述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什么是健康?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2论述如何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3.大学生应如何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B)标准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345CBBAD678910AACBC1112131415ADACB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漏选均不给分)12345ABDABCABCDEABCBC三、材料分析题(15分)1、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凸现出来了;2、就业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用人机制还不健全;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劳动力要素的配置还未达到完全优化;3、就业观念有待更新。许多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缺乏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不从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出发,就业期望值过高。(5分)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十分必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当做到: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5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应当做到: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5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A学习法律知识b掌握法律方法c参与法律实践(2分)d努力树立法律信仰e积极宣传法律知识f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3分)2.道德的社会作用包括哪些?(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1分)(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1分)(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1分)(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1分)(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1分)3.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哪些制度?我国的国家制度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等(5分)五、论述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什么是健康?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3分)第3页共3页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一个人自觉地调试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3分)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分)②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1分)③合理调控情绪。(1分)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1分)2.论述如何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此题要展开回答6分)(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1分)(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1分)(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1分)(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1分)3.大学生应如何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一.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思考、去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4分)二.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4分)三.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2分)
本文标题:2018思修与法律基础-期末试卷与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50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