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内容提要:§8.1测图前的准备工作§8.2地形图的测绘方法§8.3地物的测绘方法§8.4地貌的测绘方法§8.5地形图的拼接、整饰、检查、清绘和验收§8.6数字测图概述§8.1测图前的准备工作地形图的测绘:也称碎部测量,就是依据已知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使用测绘仪器和方法测定地物、地貌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照规定的图式符号和测图比例尺缩绘成地形图的工作。白纸测图(模拟测图)——人工制图数字测图——计算机制图测图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管理方面:组织领导、场地划分、后勤供应等。§8.1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业务技术方面:1.收集资料(1)控制点成果(2)图根控制点成果(3)较小比例尺地形图2.野外踏勘(1)测区图根点状况(2)测区地形特征(3)测绘难易程度(4)交通运输状况§8.1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业务技术方面:3.图根控制点加密填写测区控制点成果表(生成控制点坐标文件)4.测绘仪器的检验与校正5.电子图板的准备(数字测图)(1)测图软件准备(2)上传控制点坐标文件到全站仪6.图纸的准备(白纸测图)(1)图纸的选取绘图纸、聚脂薄膜——透明、不变形、可洗。(2)坐标格网的绘制对角线法oabcd(3)格网的检查要求:格网交点应在一条直线上,偏离不应大于0.2mm。每格长度误差也不应超过0.2mm。(4)控制点的展绘例:展绘控制点A(647.43,634.52,4.50);B(913.46,748.63,6.45)。确定格网线的坐标、注记。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格,按比例尺展出。检查:在图上量取相邻控制点间的距离。其与理论值之差图上0.3mm。1:10000.5-0.510009008007006005005006007008009001000A4.506.45B§8.2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错综复杂,不可能测量所有的点来描绘地形。测绘地形图的实质是测绘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称为碎部点)。因此,地形测图一般分两步:1、测绘碎部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确定碎部点的位置;2、在碎部点的基础上绘制地物和地貌(绘制地形图)。东大道坚55.405.35一.碎部点的选择◆地物特征点:反映地物轮廓和几何位置的点。§8.2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地貌特征点P242图8-38地貌特征点:山顶点、鞍部点、山脊线、山谷线、坡度变化处等。测定碎部点的三要素:水平角(或水平方向),水平距离D,高差h。二.碎部点的测量方法◆测定碎部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①极坐标法②方向交会法③距离交会法④直角支距法⑤方向距离交会法1、极坐标法:是一种测定碎部点相对于测站点和定向点的角度和距离来确定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方法。βS测站点定向点碎部点2、方向交会法:◆量距困难,通视良好。◆在两个测站对同一目标瞄出方向线,相交得点的平面位置。◆交会角30°γ150°S1S2S3S43.距离交会法:◆通视困难,量距方便。◆从两个已测定的地物点出发,量两段距离S1、S2交得一点的平面位置。已测房屋待测房屋MN4、直角支距法:●根据基线AB,量取地物点的直角支距,得地物点的平面位置。AB123●注意:定直角要准。4、方向距离交会法:◆量距较困难,但通视良好。◆方向从测站瞄出,距离从一已测定的地物点出发量取。◆注意:交角要小。D2D1已测待测三、经纬仪测绘法(白纸测图)(一)配置1、工具:经纬仪、图板、塔尺、小钢尺、量角器、计算器、铅笔、橡皮等。2、人员:观测员、记录计算员、绘图员各1人、立尺员2人。(二)步骤1、安置仪器:在控制点A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2、后视定向:后视(盘左瞄准)控制点B,度盘置零。3、立尺: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东大道坚55.405.35(1)地物特征点取“轮廓转折点”。(2)地貌特征点取“地性线上坡度或方向变化点”。地貌特征取点方法4、观测:瞄准点1的塔尺,分别读取上、下丝之差、中丝读数、竖盘读数L、水平角β。5、记录、计算:记录上述观测值,按视距测量公式计算出点1的水平距离D和高程H。6、展碎部点:在图纸上,按β、D,定出点1的位置。7、绘制地形图(地物和等高线)四、其他测图方法(白纸测图)略视频经纬仪测绘法白纸测图§8.3地物的测绘方法一、测绘地物的综合取舍原则凡是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则将它们水平投影位置的几何形状相似地描绘在地图上;对于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在地形图上是以相应的地物符号表示在地物的中心位置上。建筑物轮廓凹凸小于图上0.4mm,可以舍去凹凸部分,用直线表示其整体轮廓。一般房屋甚至0.6mm的凹凸部分都可以舍去。综合取舍的度很多时候需测绘人员酌情处理。§8.3地物的测绘方法二、地物的测绘方法1、居民地的测绘对于居民地的外轮廓,都应准确测绘。测绘房屋时,一般只要测出房屋三个角的位置,即可确定整个房屋的位置。2、道路的测绘铁路:铁路符号按图示规定表示。测绘铁路时,标尺应立于铁轨中心线上。测出铁路中心位置后,应将标尺移至轨面上测定高程,但图上注记仍标在中心。路堑的上边缘也要立尺。铁路两旁的附属建筑物如信号灯、板道房、里程碑等,都要按实际位置测出。§8.3地物的测绘方法公路:公路在图上一律按实际位置测绘。公路的拐弯处,交叉处,标尺点应密一些,两旁的附属建筑物应按实际位置测出。大车路:一般指农村比较宽的道路,但是宽度不均匀,部分的边界不十分明显。测绘时将标尺立于道路中心,以地形图图示规定的符号描绘于图上。人行小路:测其道路中心,正确表示其位置。坡状路面:每15米1个高程点。3、管线的测绘架空管线、在转折处的支架塔柱应实测,位于直线部分的可用挡距长度在图上以图解法确定。塔柱上有变压器时,变压器的位置按其与塔柱的相应位置绘出。§8.3地物的测绘方法4、水系的测绘无特殊要求时均以岸边为界。河流的两岸一般不太规则,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对于小的弯曲和岸边不甚明显的地段可进行适当取舍。湖泊的边界经人工整理、筑堤、修有建筑物的地段是明显的,在自然耕地的地段大多不甚明显,测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用图单位的要求来确定以湖岸或水涯线为准。5、植被的测绘测出各类植物的边界,用地类界符号表示其范围,再加注植物符号和说明。如果地类界与道路、河流、栏杆等重合时,则可不绘出地类界,但与境界、高压线等重合时,地类界应移位绘出。§8.4地貌的测绘方法一、地貌特征点的测绘1、地貌特征点的选择(不明显)(1)山顶、鞍部;(2)山脊、山谷、山脚等地性线的坡度变换点;(3)地性线的转折点、方向变化点和交点;(4)平地的变坡的起点、终点、变向点;(5)特殊地貌的起点、终点;(6)跑尺员和绘图员要沟通配合,结合地形要综合取舍。二、勾绘等高线(白纸测图)1、首先描绘出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2、再在相邻碎部点之间内插出等高线的点;3、对照实地勾绘等高线。基本等高距的规定表9-11比例尺丘陵基本等高距(m)山地基本等高距(m)15000.50.5110000.5112000121500025基本等高距的规定等高线内插等高线的绘制方法24.230.034.827.120.627.423.924.024.222.430.525.826.128.421.322.118.630.730.932.529.727.727.823.023.718.7一、地形图的拼接一般规定每幅图的图边应测出图幅外1cm。若偏差小于容许值,可以平均分配到两幅图中。§8.5地形图的拼接、整饰、检查、清绘和验收二、地形图的自检测区野外巡视和设站检查相结合三、地形图的整饰和清绘擦掉不必要的点、线条、高程和注记等。按图式规定的符号、线条清绘上墨,使图面整洁、规范。四、地形图的检查验收1、室内检查(1)图根控制点密度、精度;原始记录手簿。(2)坐标格网和展绘控制点精度;图式符号运用;接边精度等。(3)图面、线条、注记是否规范。(4)地物和地貌测定有无矛盾之处。2、野外检查野外巡视检查和设站检查相结合的方法,随机测量若干点,用统计的方法来评定地形图精度。五、检查验收的编写(由检查验收主持人编写)主要内容:1、检查工作进展情况;2、内外业资料和原图的评价;3、验收成果和地形图数量和质量统计;4、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质量控制:1、图根控制测量--------20%2、地形图的数学精度----35%3、地形图内容情况------45%五、检查验收的编写(由检查验收主持人编写)地形图品级评定:1、评定图根控制测量品级(密度、总长、误差、手簿、字迹等)2、地形图数学精度(实测检查地物点和等高线按规定评定品级按照误差区间评定优、良、合格、不合格);3、地形图内容质量(综合取舍、符号应用、高程注记点分布、图面美观等综合评定);六、资料的整理1、图根控制测量成果(1)图根点分布图及点之记(2)外业观测手簿(3)计算表及成果表2、地形图成果(1)清绘好的地形原图(2)图历表和接合表3、技术报告(1)任务委托书(2)技术设计书(3)质量检查统计表(4)检查验收报告(5)技术总结§8.6数字测图概述视频1、全站仪草图法2、PDA数字测图法9.4电子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测站A后视B测点P◆A、B坐标和高程以及测站数据预置于全站仪内。◆测站A安置全站仪,后视B;●将全站仪内数据文件输入计算机,经测图软件处理、编辑成数字化地形图。●测点P放置棱镜,对P点进行坐标测量,全站仪自动记录P点的三维坐标(测点代码须输入),逐点观测。SOKKIASET2000全站仪能储存3000个点的数据。§8.6数字测图概述全站仪野外数字化测图流程图全站仪控制点成果预置于机内电子平板(便携机)机内数据文件电子手簿计算机◆测图软件自动成图◆人工编辑显示屏打印机绘图仪软盘输出碎部测量
本文标题: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70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