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众传播学考试题型一、名词解析(4~5)二、简答题(3~4)三、论述题(1)四、小论文1.传播学概念和传播层次传播是人类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传播的定义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共享说:强调传播史信息的共享二、“影响说”或者“说服说”强调传播史有意识地施加影响三、传递行为说:传播被描述成信息的“传递”或过程。四、互动说:强调传播史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传播按低到高的五个层次: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自我传播是一个“主我”、“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从几个方面理解:它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是对外部世界一种积极能动的反应;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人际传播: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了面对面的直接传播和借助于媒介的间接传播。(人际传播的特点:一、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二、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三、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四、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活动;五、传播以单个的面对面的传播形式为主;六、适用于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接受者的态度和行为。)群体传播:也称为“小团体传播”,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共同认同和团结感的人所组合的人的集合,群体内的成员相互作用和影响,共享着特定的目标和期望。组织传播实际上是指各类社会组织在自己的内部或外部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主要是一种在公共场合进行的传播。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2.传播学理论来源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三论”为主干的信息科学。1.信息论:创始人是香农,其对传播学的贡主要是:一、提出了信息这个概念,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者消除不定性的东西;二、提出了一个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对传播学研究及其模式构造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2.控制论:创立者维纳,他提出的“滤波理论”和“反馈理论”成为传播学研究中重要概念和内容。反馈是指一个系统的输出信息中有一部分又返回输入一端,也就是信息的部分回流。3.系统论:包括三个基本成分:要素、相互关系、环境。系统论对传播学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方法论上。传播学研究的一大特色就是它的整体性、系统性;3.把关人理论理解(结合实践)卢英的把关概念:把关人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的实际含义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那么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过滤的过程就叫把关(gate-keeping),从事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把关人(gatekeeper)。怀特的把关研究:它是通过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前后对比,考察在具体的把关环节上,信息是如何被筛选和过滤的。用公式表示: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把关过滤信息输入信息→门区→输出信息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他“试图描述在新闻事件与最终的接受者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中间传播者。”举例说明信息流通过程中的多重把关现象。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巴斯认为,信息传播过程中把关的环节很多,事实上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可以算是把关人,但最关键的把关人还是传播媒介,相比之下,其他把关人都居于次要的地位。把关是传播活动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4.二级传播理论二级传播理论就是指意见从媒介到舆论领袖到受众再从受众到媒介的过程。两级传播的理念吸引了研究学者的注意。两级传播的假设开启了新的理论前景。在这之前,大众社会理论和魔术子弹理论都强调大众社会中个人的孤立,从未将社会因素视为重要因素。但是两级传播理论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大众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二级传播理论最大的贡献是否定了当时影响很大的枪弹论,为人们研究大众传播效果提供了理论武器。但该理论在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抽样技术和实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而且片面的过分地夸大了人际关系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作用。5.潜网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如刚踏入新闻界的年轻记者无所顾忌、敢作敢为,但最终会变得同老记者一样循规蹈矩,将自己逐渐融入那张潜网。这张潜网便是布里德所说的编辑部中的社会控制。6.社会责任理论及实践模式社会责任理论是规范理论的一种,用媒介产业的公共责任心取代了媒介的完全自由以及对媒介施加的外部控制。该理论的核心是强调责任与权力的统一。该理论从媒体、公众、政府三方面的新闻关系来考虑问题。新闻自由依赖于三方在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关系中,都有所承担才能实现。社会责任理论的创新特征在于它要求媒介为培育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大共同体”负责。它指出,媒介应该将多元文化置于首位,成为所有人的话筒,而不仅仅是精英群体和在过去控制着全国、某地区或当地文化群体的话筒。社会责任理论的优缺点:优点缺陷1、重视媒介的责任;1、对媒介履行责任的积极性过于乐观2、重视受众的责任2、对个体的责任心过于乐观3、限制政府对媒介运作的介入3、低估了利益驱动和竞争的力量4、允许政府合理地控制媒介4、使现状合法化5、重视差异和多元化6、帮助“无能为力”的人7、呼吁媒介从业者和受众的最佳本能社会责任理论的新闻实践:公民新闻: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7.编码、译码概念在传播学里,所谓编码就是指把信息转换成可供传播的符号或代码,译码就是从传播符号中提取信息;编码是有关传播者的行为,而译码是有关接收者的行为;编码与译码都是一种主观活动;在编码和译码的过程中会出现信息的失真与变形;施拉姆提出的传播模式:信源——编码——信号——译码——目的地人际传播模式:8.媒介的社会功能一、拉斯韦尔的正面论述1、监视环境2、联系社会3、传递遗产4、赖特增加了一项:娱乐功能二、拉扎斯菲尔德的负面分析:1.大众媒介持续不断的宣传会是人们完全丧失辨别能力,从而不假思索地顺从现状;2.“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3.媒介常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4.媒介的麻醉精神,是人处于虚幻满足的状态从而丧失行动能力;9.议程设置(麦克卢汉理论)议程设置:认为媒介不告诉人们怎样想,而是告诉人们想什么的观点。基本观点:①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公共传播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把关人。②媒介为受众对复杂的实践做出解释和说明,“对复杂的政治世界为他们指出方向。”意义:①从积极的意义说,媒介的议程设置对帮助人们准确地、正确地、全面地把握社会的变化,承担积极的“环境守望者”的角色是非常有利的。②媒介通过设置议程,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人们向善、向上,对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有积极作用。③媒介设置议程的功能对抵御各种不良的侵入、弘扬民族的文化等都有积极意义④媒介的议程设置还是形成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一种有效方法。缺点:1、根植于大众社会理论2、过于适合新闻和政治活动的特定情形3、议程设置效果的方向遭到某些人的怀疑。10.使用和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是媒介研究的途径之一,主要关注人们使用媒介。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意义:(1)提醒我们受众使用媒介的目的是很不相同的,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掌握控制权,该理论引导我们更加关注受众,把十分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2)认为受众的接触媒介是基于个人需求进行的,强调受众的能动性,推翻了受众被动论(3)指出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基本效用,矫正了有限效果论局限:(1)科学根据不可靠,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因素,忽略了社会条件和所处环境的制约。(2)受众的能动性是有限的仅限于有选择的接触范围,其接触行为通常是仪式化的,而非高度精心的(3)脱离传媒生产过程和社会系统来单纯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11.沉默的螺旋沉默的螺旋(spiralofsilence):和媒介中主流观点持相反意见的人由于害怕被排斥而保持沉默;它可以被看作是议程设置理论的一种形式,但更关注宏观层面而非微观层面的效果研究;理论主要范畴:1.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舆论的形成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2.大众媒介在社会舆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形式是多样的。3.由于人们要寻求与大多数一致的意见以避免自己被孤立,所以他们往往可能支持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另一种意见,结果可能造成社会舆论的一种假象。它的优点1、具有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解释能力2、揭示了舆论的转移(尤其是在选举中)3、提出关于新闻媒介的角色的重要问题。缺点:1、对媒介影响力和普通民众持过于悲观的态度2、忽视其它更简单的保持沉默的原因3、忽视可能存在于人口和文化差异上的原因;4、低估了社区力量对沉默作用的抵消。
本文标题:大众传播学考试题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7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