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大众传播理论专题研究
从三个方面分析我国传播学的发展困境摘要:影响我国传播学发展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但是大体看来我国的传播学发展一直在经受着本土化制约和西方传播学两个方面的影响,本文主要着眼于国内,从教育、影视产品和知识产权保护三个方面来论述传播学发展的困境问题。关键词:传播学高考制度影视产品知识产权自由和活跃是大学的魅力所在,创新性的理论几乎都来源于大学校园,传播学理论是一种新兴的理论,它的新兴不完全在于它产生的时间,而是它是一个深受各国实际情况和人类社会发展进度所影响的理论,大学校园的生机勃勃是否也能将这类依赖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理论发扬光大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得生机勃勃,但是自传播学被引入国内之初,关于传播学研究本土化的议题就一直伴随着这一学科的发展,但传播学在国内发展至今,也有30余年,其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反思性的文章里被频频指责过分依赖国外理论和低水平重复,换句话说,本土化的诉求并没有带来创新性的成就。①许多专家文献在指出我国传播学研究的问题的过程中受到了国外传播学发展的影响,这些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可曾过考虑问题是否也出在包括我国教育在内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传播学理论发展的困境。一、高考制度(一)中国式激进的教育情绪谈中国教育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史诗性工程,本文不做全面分析,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式教育中在我国高考来临之时的一种全民打鸡血似的激进风潮。这种激进现象分为三个阶段,首先第一个阶段就是所谓的高考誓师大会,2013年03月02日,衡水二中的高考誓师大会就把誓师大会这种形式推向了高潮,庞大的人群,规整的队伍和响亮的口号,学生代表成熟激昂的发言;老师满足的表情加上个别学生木讷呆滞的面容,构成了高考前夕的众生相。第二个阶段就是高考进行时,家长孩子以及全社会牵肠挂肚、翘首企盼,2014年6月6日高考当日,武汉的一些家长还沿街烧香跪拜,以这样的方式祈求孩子金榜题名。最后一个阶段:高考结束之后,许多考生为了释放压力,纷纷将高考使用过的书本和资料撕得粉碎从楼上扔下,使得许多高中都下起了白色的“书雨”。每年都有千千万万的考生带着这样的情绪进行高考,也依靠着这样的情绪考上了大学,但是这种激进的情绪值得反思。(二)高考制度与传播学的创新以上提到的“激进”,并不是近现代所提倡的具有西方文化特征的激进主义,而仅仅是指中国式高考时人们与社会产生的一种空前的亢奋和激动。这一种亢奋和激动作用于很强的目的性和具体的操作手段。高考的复习备考流程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计划和策略,但却有共同的特点,一般可以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一个极为严密和高效的流程,这个流程具有丰富的经验作为沉淀,也有一套成熟的操作手段,复习过程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解题形式,而更像是一个高密度、高精度的制造业流程。学生解题答案的优劣标准,并不在于答案是否具有个性;是否有唯美的意境和诗意;是否能联系社会实际;是否具有创新精神,高考正确答案的唯一标准,其实是在于答①张桂芳.本土化焦虑与方法论迷思——国内传播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济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案是否能符合考试大纲的“流程和框架”。流程和框架的东西,唯一的优点就是,可以很便利的进行筛选和淘汰,而其本身并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坏的答案。这导致了个性和创新在高考的要求之下就变成了很危险的东西,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历年的高考零分作文中看出,一些这类的作文极具个性和创新,2013四川高考零分作文《中国式平衡》和2009年安徽卷零分作文的《弯道超越》更是在个性和创意的基础上难得地反映现状的讽刺短篇文章。另外还有一些作文在文笔和语言属上乘作品,但是因为没有符合流程和框架的规定,被定义为所谓的偏题而获得低分。这种固定的流程和框架在影响着每一个科目的学习和复习:理科复习的策略在于加大题量和题型,为了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出难题怪题,在高压式的条件下训练考试面对难度的心理承受能力,考生能顺利解题反而是不乐观的现象,因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会导致因为平时训练太过于容易而导致不能适应高考的难度。但是,在平时的月考、模拟考等小考试中,考生又会被要求遇到难题怪题时,要选择放弃它们而去拿下有把握拿分的题目,平日训练难题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强化一种心理素质,而其实不是训练能力。如果说理科学科很多答案是客观既定的,追求确定的答案和准确度无可厚非,但是在许多文科类的复习中,考生依然被要求要做到能准确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例如在文综考试里,许多主观题的问题的提法就能暗示着答案的方向,(例如有何意义、规律、异同和不同等文字),甚至答案在题目里就可以照搬,学生通过平时反复的记忆和训练,可以通过本能反应甚至不看题目的资料就可以迅速写出答案。另外在语文考试方面这种现象尤为严重,语文的阅读理解题的答案被限定在很严格的框架和套路里,例如:各种中心思想类型题、细节分析题和判断题等,这些问题存在的文章都不同,但是不同的文章的答案却可以是一样的,这些答案可以利用赞美国家民族的词语,或者借用描述人性美的词语,再就是赞美大自然,万变不离其宗,考生依然能直接看问题而忽略文章做题。最后要说的是语文高考作文的写作,语文高考作文的改卷时间差不多是极短的十四秒钟,所以考生在高考作文写作时,要将文章段落分布明确,先铺垫说明,再举一到两个例子,最后再次做一次首尾呼应的总结,这种写作的框架,最能节省阅卷时间,并且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文笔的不足,平时训练时,只要反复地把不同的题目都能按在同一个框架中,那就能获得理想的分数,至于在写作时,发挥个人创意和个性那是不提倡的,因为构思一个创意并把它转化成具体的文字很耗时间,并且可能会有偏题的危险,考生为了节省时间,应该及早地将框架铸成,打一次粗略的草稿然后完成正文,这样,一次作文写作在熟练的训练后,可以变成一个简单的组装模具的过程。综上描述,我们看到的不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我们看到的只是在高压和高强度训练下的流水线工人,他们很早就被冠以高效率的重复和定向生产的原则,在此过程中牺牲个性和创意是达到高效率生产的重要保证,高考的成功与否,并不是在于考试的答案是否是最好的,而是在于答案和考试大纲的框架契合度是否是最紧密的,而好的学生就是能在最短时间内能写出最契合这种框架的答案。同时高考存在着非黑即白、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精神主张,这是一种高压的激进思想,有的时候,它确实能让人有孤注一掷和破釜沉舟的勇气。这些考生走进大学后,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学习传播学专业,在这个专业中,有许多著名的理论:魔弹论、有限效果论、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把关人理论和知沟论等,这些理论的研究方法所需要的思路和高考复习时考生所培养的做题思路差距很大。第一:传播学的学习不是什么框架和套路就能完成的,传播的内容中也没有非黑即白的东西,它所要求的是学生能否对传播学中的理论最出最正确的把握,而这种正确的程度也没有一个规定的标准,它就和传播学这门学科一样,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之中。第二:传播学研究要同中国的社会发展密切联系。传播学是典型的社会科学,以研究社会发展中的传播现象为己任。①所以传播学需要学生对社会和人文有一定的认识和感知,在中国,学习传播学更需要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可是,我们的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的学习是脱离社会实际的,所谓的政治考试里的时事政治题也不过就是草草的几个选择题而已,多年考试的题目和题型一尘不变,说是联系实际都是一种敷衍。实质上,高考一直很害怕和社会现实相结合,企图给学生营造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氛围,因为要和社会相结合就必须不断的进行制度改革,过于频繁的改革会破坏高考固有的模式。如今的研究生再看今年2014年的高考试卷,并没有发现有任何大的改动,文科类的题目依然是不断地再让学生机械地解释、简答定义,否则就是用五花八门的方式来去演绎一个死的定义和概念,考试追求的是文字上的准确,学生并没有领悟到这些定义内在的精髓。总的来说,在这样一种单一、定向和封闭的思维方式下,想学好传播学甚至做出理论创新,那是非常困难的事。二、影视产品“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4.3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②这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隶属新闻出版总署,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于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发布调查的结果。这个调查显示,我国如今的人均读书量已经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而国人对另一种文化接受方式——影视剧却是十分热衷,例如韩国电视剧,从早期的《冬季恋歌》到最近的《来自星星的你》,无论其他影视作品如何多样化,传播手段如何丰富,这些韩剧总是能脱颖而出,在中国制造万人空巷的景观。理论的创新总是来自于各种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但是如今我们看到,很多知识分子、大学生和专家学者,都成为了西方国家这些影视剧的忠实观众,这样的现象,对于我国传播学创新具有一定的影响。(一)各国影视剧在我国百花齐放如今在我国国外影视剧的主流力量分别是:美剧、韩剧和日剧,这几种剧情有着不同的观众群。韩国首尔大学媒体信息系教授姜明求研究称看韩剧中国观众多为低学历低收入者,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观众中喜欢看韩国电视剧中的人多为低学历、低收入人群。该论文称,学历与收入水平越高的中国观众越爱看“理性而轻松”的电视剧,如美国和日本电视剧,而收入和学历低越低,则越青睐韩国与中国台湾地区电视剧,是因为部分韩剧逻辑性较差,观看时无需动脑子,可以单纯的“感情发泄。③而国产大陆电视剧,处境似乎就比较尴尬了,许多国产剧被冠以“神剧”和“雷剧”之名,旨在讽刺这些剧集制作简陋、剧情单一、逻辑混乱、表演浮夸、毫无欣赏价值可言。这项分析也不是毫无证据,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是美剧《纸牌屋》的忠实观众,并曾提出想要客串一次剧中的角色。著名的经济学家郎咸平也曾在节目中表示他也是美剧《绝命毒师》的观众。依照这个调查,高收入和高学历人群都几乎成了美剧和日剧的观众,但是这些剧集何以捕获他们的芳心呢。这些国外影视剧的生产国包括美国、韩国、日本,都拥有着发达的工业实力。强大实业水平给了影视作品一种坚实的理论背景和充足的想象力,这种优势强烈地体现在节目的制作水平和剧情的创新性上。科幻类美剧《迷失》的预告导航集花费将近1400万美元,创下了ABC电视网剧集史上之最。这些资金基本用于购买、运输、安置、设计真实的失事飞机残骸上。而之后的每集大概的成本也在400万美元左右。《迷失》在美国夏威夷的瓦胡岛进行拍①段京肃.传播学在中国遭遇的困境[J].新闻大学,2008年第2期②调查显示中国年均读书量世界最少[OL].搜狐网,2012年10月29日③穷矮搓看韩剧台剧,高富帅看美剧日剧?——童鞋你看什么剧?[OL].时光网,2013年7月21日摄,剧集一共拍摄了6季,成为了流行文化的标志象征,为获得了无数的奖项和赞誉,其中包括2005年艾美奖最佳剧集;《危机边缘》是在《迷失》之后的科幻力作,依旧大手笔,导航集就花了1000万美元,长达两个小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曾在2014年两会期间在媒体面前评价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称“韩剧走在咱们前头。韩剧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升华,是用电视剧宣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央领导对于韩剧有此种评价,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如今的流行影视剧产品对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确实产生了影响,而韩剧的这种影响,不像美剧那样气势磅礴,充满未来感和科幻的特质,它具有的是一种人文的美感。正如王岐山所说,韩剧中的完美的人物形象和华丽的事物特征,正是如今中国人在苦苦追寻的中华民族曾经辉煌的历史情景,韩剧就以这样一种现代剧的方式勾起同为东方民族的中国人一种审美的共鸣。(二)国外影视产品对理论创新的影响上文以各种方面说明了国外的影视剧对国人产生了深深的影响,而在这些受众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知识分子和社会上层人士,因为,精良制作的影视剧,已经不单单是一种休闲娱乐产品,影视剧中缜密的剧情、严谨的逻辑、独到的观点和深刻的哲理对这些人来说,已经配得上一种自我修养的方式,而
本文标题:大众传播理论专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7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