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大学哲学平台课哲学考试题(附答案)
1、结合你所学的专业,谈谈学习哲学有什么意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信息科技日新月异,媒体已突破传统的束缚,朝向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尤其继平面媒体和镜头媒体之后,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与流行,致使近代新闻事业日益蓬勃。但是,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传媒生态同时衍生出关于新闻自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等棘手的问题。因此,研究这些问题的基本原理,并探求其基本法则,以化解商业利益和新闻伦理之间的矛盾,极为迫切。换言之,没有一个时代比现在更需要新闻哲学。针对新闻传播现象的各种新闻难题和困境,厘清当中的纠葛并作出正确判断,从而总结出完整的理论体系,以此作为新闻伦理与道德实践的根据,是新闻哲学萌芽成长之因。新闻哲学是研究新闻本质和新闻与规律的科学,即原理新闻学。内容涵盖构成新闻的要素,新闻与信息、事实、政治、群众、社会舆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的关系。研究的目的在于厘清新闻的本质与规律,找出新闻的逻辑起点与建立一套科学的新闻理论体系。是对一切新闻传播现象的哲学研究,它借助哲学方法研究研究新闻传播现象一是对新闻本质原理的研究,二是对新闻工作中哲学问题的研究一、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爱智慧”。一谈到哲学,你可能就会感到高深莫测;但是一谈到智慧,你就会很感兴趣。殊不知,哲学就是“爱智慧”的学说。人们常说,学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而又有智慧。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也可能是学习哲学的最大“误区”了。因为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并不一定就不聪明,学过哲学的人也不一定就有智慧。事实上,按照哲学的本性而论,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缺少智慧,因而去追求智慧的学说。二、哲学的终极关怀是什么?哲学追求“真、善、美”。真就是真理,是就客观判断而言的。善就是道德,是就价值判断而言的。美就是境界,是就感观判断而言的。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说过一句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但真理也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比如西方哲学有真理,中国哲学也有真理,他们都有各自的特殊性。那哪个真理更真,他们之间有没有普遍性?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孔子讲“仁”,他并不是仅对着鲁国的人讲,也不是只对中国人讲,他是看到了人性的根本,所以是面向全世界的。中西哲学的特殊性则是由于文化传统和起源的不同,没有逻辑上的必然性,只有历史必然性和道德的必然性。四、哲学的特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决定了哲学的特点。哲学的任务在于探究世界最根本、最普遍的规律,它涉足于众多的领域,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中纷繁的现象和形式,最后的归宿是要探明世界的本原,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这就决定了哲学的极端概括性和极端抽象性。2、根据你自己对哲学的理解,你认为,中西哲学之间有根本性的差异吗?为什么?哲学一词英文为philosophy,它源于希腊文,语根为philo及sophia,原义为爱智慧(loveofwisdom),或是对智慧的追求(striveforwisdom)。智慧一词意义十分广泛,用现代的说话来说,它泛指一切人类理性的思考和反省活动。罗素把它总结为:“哲学是关于真理的学问”。现在中国官方的定义是:“哲学是世界观,哲学是方法论。”这应该是最为科学的定义。中国的哲学思想是根据宇宙规律建立的全方位整体思维形式,即道家的“阴阳”学说,并以此理论为先导,而后在具体实践中产生不同的方法——“术”。西方的哲学思想是在假设的前提下,以实验证明为先导,从而产生理论。中国的传统哲学是综合的、整体的、宏观的、超常的,既有一分为二,又有合二而一,同时还存在一分为三与合三而一的辨证思想。中国传统哲学是在“理”的基础上达到对“事”(实验、方法、技法)的认识。所谓“理”是以宇宙的规律建立起来的一种抽象认识,在这个“理”的基础上进行“术”的实践,从而达到证实其“理”的应用价值。西方哲学是分析的、实证的,是在“事”(实验、方法、技法)的基础上达到对“理”的认识。西方以假设、实验作为认识事物的方法,并且从中得到新的“理”或新的经验,这正体现出西方“否定之否定”的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发源于对宇宙“气”的认识,太极整体思维体现出了中国哲学辩证的思维形式,由此影响到中国人走向“螺旋式”的思维方法,中国人以曲为美正体现出了这种思维形式。西方哲学发源于对“数”的绝对认识,这种绝对认识必然会使西方哲学朝着“实证”的方向发展,由此影响到西方人走向“直线式”的思维方法,西方人对事物的直接与实际的心态体现出了这种思维形式。中国哲学观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是天、地、人合一,这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西方哲学观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是人即人、自然即自然,它们之间是独立的,不存在任何相联的关系。中国哲学对事物的认识决定于“心识”,在“心识”的基础上达到对事物的根本认识,因此中国人提倡“修心养性”,以此达到人心理的平衡。西方哲学对事物的认识决定于“物质”,在对物质感受与认识的同时达到“心识”,从而使人达到正常的心理平衡。中国哲学对虚与实的认识是相对的,即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因此在中国太极整体思维中不但有“意象”与“象意”,而且还存在“悟象”,在这“三象”之间不是绝对的关系,其中存在着相互调和的余地。西方哲学对虚与实的认识是绝对的,“虚”就是虚,“实”就是实。具象就是具象;抽象就是抽象,它们都是独立的、绝对的,不存在任何相互调和的余地。中国哲学观对事物的认识,在A是A的认识同时,也存在A是B的超觉意识的认识。西方哲学观对事物的认识,A是A,A不等于B。虽然近代西方理论家提出了“两面神”Ω=AUA’的学说,但是这种具有超觉意识的思维形式对西方画家而言毕竟十分生疏,因此至今也未能引起西方画家的注意。西方实证科学的理念为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是在“无”的前提下认识“理”,从而指导“术”。中国哲学是以先天之“道”为理念,是在有“理”的前提下指导“术”。中西哲学最大的差异在人的主体地位问题。西方哲学源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之后经历了中世纪经院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几个阶段。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以自然为关注中心,不断探究自然的本源、关于自然的知识的确定性、关于自然的语言的准确性,结果产生了逻辑实证主义,只承认以科学为真理的标准。所以开西方哲学传统就是开自然科学传统。中国哲学则是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圣王开始,由孔孟、老庄、佛教三派共同支撑起来。关注的重点不是宇宙、不是自然,而是人的生命。这个生命也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而是形而上意义上的生命。比如如何来调节我们的生命,运转我们的生命,安顿我们的生命。生命的核心就是德性或道德。此外,真理还分为内容真理和外延真理。外延真理(广度真理)是指科学、逻辑和数学的真理,是可以脱离我们主观态度的。西方哲学大多由外延真理而产生。内容真理(强度真理)则是系属于主观态度的真理。中国哲学大多是这方面的真理。比如,孔子的哲学、老子的哲学等等。中国文化和哲学两三千年以来一直重视内容真理,调节人生命的态度,不注重外延真理,所以科学、逻辑和数学就不行。但科学、逻辑、数学这些都是外延真理,具有普遍性,因此,我们中国人可以学。但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献身真理不完全靠聪明,还需要外延性态度(科学态度)的转变,不然就还是回到重视内容真理的态度上了。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西方文化也一样,西方文化和哲学在当今领导世界,它本身不觉得它的文化有没有毛病,即使有感觉,也不是很严重。西方传统一直试图把哲学科学化,证明形而上学的科学可能性。而对人的生命和德性关照较少,由此才会出现个人主义、个人暴力等社会问题。但是当它一旦感觉到光讲外延真理是不够的时候,那它就可以正视东方文化中这种内容真理也有它的价值。现在西方人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他们还不把中国哲学当成一个真正在学术上可以客观站得住的问题来研究。现在的西方人把中国学问当考古来看,是属于东方研究这个范围。西方也研究老子、研究儒家,但没有正视其中的内容真理,没有将中国哲学与人的生命、宗教和哲学相连接,所以不能意识到中国哲学的价值。这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所以,有人讲中西文化的异质性,其实就是对两种真理的侧重不同而已。但既然都是真理,那就都有其普遍性,应当采取一种包容的态度,消除两种真理之间的误解和障碍。一,起源的不同,产生的意义也不相同。中国的哲学起源于八卦学认识论,这是一种唯心论的方式。与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自然科学为起源的唯物方式是正好相反的。为什么会相反呢?在前面我做了一个初步的探索,认为从人类的发源地非洲出发,向亚洲的迁徙,是一个最大的锻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东方人在抽象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的提高,一开始就从关心事物的结果出发,先就想要预知结果而采用了占卜问卦的方法,这是一种超前的意识,与古希腊的神话完全发育成熟了才产生的宗教信仰是不同的。中国人好像是跳跃式的前进一步,又返回头来爬行一段,这样的前进方式,真的是让现在的我们很难理解。从考古学上有一个仰韶文化,其方式也与这个八卦学相同。仰韶文化的精彩之处就是它的彩陶。在公元前5000年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的彩陶,是中国人的一个最辉煌的文化。但是这个最辉煌的文化就像是一颗流星,在公元前3000年就突然消失了,后来又回到从土陶红陶灰陶黑陶的一步步爬行,再到唐三彩的辉煌。其间又历经3000多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逻辑呢?先行发展出一个顶端,后又回到最低处,然后再慢慢前行。我们的哲学也是这样,在2500年前就发展到太极学认识论的哲学最高峰。而2500年后我们还跟在人家的屁股后面学哲学认识论。还抱着落后的唯物论死也不放。我们一发展社会主义,一夜之间就仿佛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结果还是又回过头来,重新开始从资本主义社会慢慢爬行。我们的行进是如此的迂回曲折,这是为什么呢?西方的哲学发展,它是一条循序渐进式的道路。它先由条件反射式的思维产生了自然科学,这是朴素唯物论的必然之道。然后由自然科学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产生了神学,这是唯心论的根据。由神学走向唯理性,唯人性,进而民主,自由的一条连贯的道路,最终以狄德罗的统一论影响了现代社会政治。二,是时间上的巨大差距让人吃惊。当我们研究完了中国哲学的三个阶段后,惊讶的发现,我们的哲学成熟期竟然是西方哲学的起点时期。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以老子为代表的太极学认识论已经是达到了哲学的最高境界。而西方的哲学才在毕达哥拉斯的带动下刚刚起步。这样巨大的时间差距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研究八卦学的起源时间与甲骨文的起源时间相同,大概是公元前3000年,而成熟期是商时的公元前1500年至1100年。易学的起源时间不能确定,但成熟期却有明显的记载,那就是周武王时期,即公元前1100年。太极学的起源时间如果追溯到黄帝时期,那就要早许多,起码也要到公元前3000年以上,而成熟期却在春秋未期,即公元前500年左右。中国的哲学从起源到最高境界所花的时间是2500年。无独有隅,西方的哲学从公元前500年起步到最高境间的2000年,基本上所花的时间恰好也是2500年。所花的时间基本相同,而早和晚的时间跨度却也整整差了2500年,这是我们的哲学超前发展了吗?三,在发展形式和过程的比较。中国的哲学由于早期的文字缺失,后期的人为原因(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其发展过程已很难从历史中找出,有一些蛛丝马迹只可一谈而过。比如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双方就各自的政治主张作一个辩论,但结果怎样呢?各种历史书中只有这一句,而无下文。按我的猜测,老子肯定是严辞驳斥了孔子这种复古倒退的政治主张。在前面曾说过他们的政治主张是针锋相对的,而这个下文却可能被后来的儒学者给删除了。另外如别墨之争,诗经的只言片语,己很难考据。就哲学的发展而言,西方哲学的发展史是很有历史根据的。虽然有许多著作也消失了,但它们的文字记载却是在哲学发展之前,古希腊的文字发展来源于腓尼基文字,腓尼基文字则起源于公元前1300年,是从更早的古埃及文字中来的。在公元前400年已非常成熟,并且有了一个统一的规律,基本上古文句皆可解读。而我们的甲骨文一共有4000多单字,目前能解读的仅1000多字而已,尚不能完全弄明白。这种情况对于古典哲学的研究增加了更大困难。拼音字母的发
本文标题:大学哲学平台课哲学考试题(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83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