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上高2013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分封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由此可知分封制A.不利于国家统一和久安B.加剧了社会等级的分化C.利于有序政治统治形成D.促成了中央集权式统治2.唐玄宗时代,共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其名称和治所如下:名称治所名称治所名称治所名称治所名称治所安西节度使龟兹北庭节度使庭州河东节度使太原河西节度使凉州朔方节度使灵州范阳节度使幽州平卢节度使营州陇右节度使鄯州剑南节度使益州岭南五府经略使广州唐朝设置节度使和经略使的主要目的是A.突出对边疆的防御B.加强对西北的管理C.巩固三省六部制度D.完善全国军事布局3.有人评价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时说:“在此社会中,非无贫富、贵贱之差,但升沉不定,流转相通,对立之势不成。”下列对此说法解读正确的是A.分封制有利于地方自治B.等级制破坏了国家统一C.科举制缓和了阶级对立D.皇权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4.下列图片,反映出中华民族在与“旱”“涝”斗争中形成的智慧成果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日本京都史学派的奠基人宫崎湖南认为:“中国唐宋之时发生了从中世转换为近世的大变革。经济上,交换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以下能支持其结论的是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民间集市“草市”形成D.政府特许广州一口通商6.光绪年间,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贩洋茶,以致华商连年折阅(注:商品减价销售)……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A.封建经济完全解体B.国内市场趋于饱和C.与世界的联系密切D.茶叶加工技术先进7.据史料记载,1905年上海织布厂“生意之佳,为往年所未有,实因各处相戒不用美货,是以本布销场,顿形畅旺”。上海织布厂的发展境况侧面反映出A.洋货的市场竞争力较弱B.国内商品市场过于狭小C.民族经济生存与发展艰难D.中国织布技术领先世界8.“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A.《论语》B.《道德经》C.《墨子》D.《韩非子》9.中国哲学史上有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下列思想家中最可能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墨子B.孟子C.朱熹D.王守仁10.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材料评价的领事裁判权A.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C.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11.马克思说:“克利斯提尼的新制度撇开了以氏族和胞族为基础的四个旧部落。代替的是一种全新的组织……此后不再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对立,而是奴隶和自由民之间的对立。”材料表明“新制度”A.扩大了雅典公民的民主权力B.保证了所有雅典人参与国家决策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D.极大提高了雅典公民的参政意识12.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A.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C.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3.中央集权制是国家政体的一种形式,它规定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特殊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秦)遂废诸侯改为郡县,以一威权,以专天下,其意主以自为,非意为民……故秦得擅其海内之势,无所拘忌,肆淫奢行,暴虐天下。——(东汉)荀悦《前汉纪·孝惠皇帝纪》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然诸侯……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第二》材料三行省有政令则布于天下,郡县有请则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明)宋濂《元史·百官志》(1)材料一认为秦朝“暴虐天下”的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为“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制度上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侯容易“害身丧国”的根源。(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行省的主要职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中央政府是怎样节制行省权力的?(10分)14、阅读下列材料:(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其他如锡如水银如锌铝,产额既有增加价值亦皆骤涨。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二夫计划之确切,组织之严密,技术之专精,会计之优良,以及一切管理之科学化,固为经营工业应备诸条件。然此仅能指环境优越而一时便利之某一地,或某一业而言,或指资本雄厚之某一工厂或某一公司而言。若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1)根据材料一,分别分析南方金属矿的产量激增及后来矿业发展失败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翰笙认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指什么?试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观点。(6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写道:“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材料二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材料三近二三十年来,多数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这是对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新概括。(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的表现。(4分)(2)根据材料一回答辛亥革命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4分)(3)根据材料二回答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6分)(4)根据材料三的观点,你会对近代前期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至少列举两例)并任选一个重要事件进行评价。(8分)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上高2013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选项CACDBCCBDBCB1.解析:材料强调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加上当时是贵族政治,因而说明了分封制促进了有序的政治统治局面的形成,故选C项。A项与材料含义不符;材料也没有涉及“社会等级的分化”,“中央集权式统治”在秦统一后才出现,排除B、D两项。答案:C2.解析:题中的“龟兹”“幽州”“益州”“广州”等地,都是唐朝的边疆地区,故A项正确。B项错在“西北”的表述上。C项是中央体制,与题意不相符合。D项与题中材料不相符合。答案:A3.解析: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等级分明,与材料中“流转相通”不符,故A项不符合题意;B、D两项与材料中心含义不符;隋唐实行的科举制,不仅不分贫富和贵贱,也推动了社会各阶层人员间的“流转相通”,缓和了阶级对立,故选C项。答案:C4.解析: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二牛一人的犁耕法、翻车、耧车和坎儿井等农业成就。①是农业耕作方式之一;②是农业灌溉工具;③是农业播种工具;④主要适用于西北地区,能有效地防止地表水的渗漏与蒸发。故符合设问条件的只有②和④,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5.解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故B项正确。地区性商人群体即所谓商帮的出现是在明清时期,A项错误。民间集市“草市”在宋代时更加普遍,但其形成早在宋代之前,C项错误。广州一口通商反映出政府的对外政策日益保守,这一情形也是发生在明清时期,D项错误。答案:B6.解析:材料反映出国际茶叶市场变化影响到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说明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密切,故正确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不符。答案:C7.解析:由材料可知,上海织布厂的发展得益于“各处相戒不用美货”,且这一状况“为往年所未有”。故上海织布厂的发展境况反映出国内民族企业的发展深受洋货的影响,侧面反映出国内民族经济生存发展的艰难状况,故正确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史实;B、D两项对材料理解错误。答案:C8.解析从材料中“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说明是顺其自然的思想,和道家思想相符。《论语》是儒家思想经典之作,故A项错误;《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故B项正确;《墨子》是墨家著作,体现不出材料的意思,故C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著作,主要介绍法家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B9.解析从材料“心之体”“意之动”“良知”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心学,王守仁属于心学,“致良知”是其观点,故D项正确;A项是墨家,B项是早期儒家代表,C项是程朱理学代表,故排除A、B、C三项。答案D10.解析:《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领事裁判权”反映了中国传统司法制度与近代西方的司法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司法制度的改革,已向国际司法制度接轨,故B项符合题意。A项“由人治走向法治”夸大了这一规定的作用;C项说法错误,适应列强侵略需要不能说是时代需要;D项说法也不符合史实。答案:B11.解析:材料反映了该项改革“撇开了以氏族和胞族为基础”,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特权,材料所述“不再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对立”,说明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得到了缓和,A、B、D三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与主题不符。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12.解析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代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层次—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故选择B项。A、C、D三项均只反映了其中一个层次。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3、【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题的第一问可通过解读材料,材料一中间省略号前后显然是因果关系,应抓住关键信息“郡县”;第二问应联系秦的统一等史实回答。第(2)题汉初的“创新”是“郡国并行制”,和郡县制相比,其突出的特征是权力世袭,与中央集权冲突,据此回答。第(3)题的第一问根据材料三逐一概括;第二问答出具体节制行省的措施即可。【答案】(1)推行郡县制。秦的统一。(4分)(2)郡国并行制。诸侯世袭。(4分)(3)颁布政令;掌管军事;招讨安抚。(6分)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央;不能随意更改赋税制度、调动军队;定期朝觐皇帝、述职;受中央监督;省官互迁等。(任答两点)(4分)14、答案:(1)产量激增的原因:一战的影响,与军工相关的原材料价格暴涨。(2分)矿业失败的原因:一战结束,列强重新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传统采矿技术逐步落后;经营者应对无方,改革措施不力。(4分,答出两点即可)(2)前提: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状况,实现民族主权的独立。(2分
本文标题: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84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