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 大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
大学数学教学论文: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在机理及择用制度发表时间:2013年12月17日17:32:33一、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在机理大学教学组织形式不仅表现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时空等要素的组合,而且是一个由多重结构叠加形成的网络联合体。其中包括,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交往形式和互动结构;教学内容及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展开的步骤和次序;教学主体和教学资源在时空中的组合结构。三重结构以不同的线索链条相互嵌入、共同作用,形成了较为稳固的组织形式。与此同时,内部要素的不断变化也给大学教学组织形式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一方面,传统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各种变形;另一方面,在大学教学活动中也出现了各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一)镶嵌于大学教学组织形式中的三重结构1.师生交往的互动结构大学教学具有哲学性、学术性、生命性、实践性和复杂性五类品性,因此大学教学不单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种师生间生动的交往过程。教师和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组合,形成了师生互动结构.并且构成了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轴。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课堂中教学设施的布置,都要围绕师生的交互结构而展开,而交互结构的形式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效果和目标的达成。在大学教学组织形式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结构根据师生比例、互动形式、关系样态等可以分为一对一、一对少、一对多、多对多等四种结合方式。一对一主要是指个别教学制或导师制,教师对单个学生进行教学与指导;一对少是指小组教学,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一对多就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班级授课制,一个教师对整个班级进行教学;多对多在教学组织形式中称为协同教学或小队教学,即有多名教师协作组成教学团队,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2.教学过程的次序结构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次序结构就是教学要素和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的分配组合,也称为课的结构,它取决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以及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等。长期以来,一般把课的结构看成一种固定的模式顺序,即“组织教学一复习提问一讲授新教材一巩固新教材一布置作业”,这种结构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的体现,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出学生认识活动的心理状态。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连续体和运行程序,但是以纵断面的方式进行审视,则表现为大学教学组织形式中相互连接的教学环节和步骤,显现出各教学要素之间的次序及排列结构。不同次序结构的安排往往与相应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并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教学组织形式的样态。例如,确定任务一分组合作一师生讨论一归纳总结,这种次序安排适合小组教学。3.教学时空的组合结构师生之间的交互和教学过程的展开都是在特定的时空当中进行的,教学时空为这种教学活动提供了物理载体,它是大学教学组织形式中在场的“缄默者”。教学时空在教学组织形式中一方面表现为具体教学媒介的布置结构和组合形式。例如,教室桌椅的摆放方式,电脑、投影仪等设备的安放位置,这种显性的空间布局暗含着“隐性课程”的因子,不仅规定了教学活动进行的方式,而且也发挥着相应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是指教学活动发生场所的空间位置,其中,空间位置又可分为实体的地理位置和虚拟的空间位置。如课堂、校园、实习现场和网络空间等。因此,教学场所在空间位置上的不同,往往导致了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根据教学时空表现形式的不同,从课堂内部座位的排列结构来看,教学组织形式的空间结构可分为秧田型、马蹄型、方型或圆型、模块型,不同结构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频率以及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按教学活动发生场所的空间位置来划分,大学教学组织形式有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教学沙龙、午后茶、咖啡馆、BBS板与聊天室等。随着教学场所的转移,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学组织形式的组织性与制度性特征也会进行改变。(二)四大要素对大学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制约和使能作用关于制约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学界主要有两种看法:其一,教学组织形式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和改进;其二,教学组织形式决定于教学任务和内容,并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服务?。但是,这种观点只注意到了大学教学组织形式中要素的制约作用,而没有认识到这些因素的发展变化也为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即具有使能作用。1.大学教育目标大学教学组织形式是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建构形成的,因此,大学教育目标的设定、变化,以及实践中对教育目标解释的差异,都会反映在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组建和选择上。首先,从大学教育目标演变的历程来看,主要包括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矛盾,专业与通识的困惑。现代大学教育目标同样面对着这两对矛盾,因此,实践中有的学校侧重于其中一个方面,有的学校则选择通融兼顾。而这种对于大学教育目标的选择和理解同样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师生所持的教育目标观直接影响了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择用和效果。例如,知识目标导向的大学教学组织形式更倾向于班级教学,能力目标导向的大学教学组织形式侧重于现场教学,素养目标导向的大学教学组织形式则对沙龙、咖啡馆、茶座等非正式教学组织形式更为注重。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并不是一致的,这种差异会导致对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认可与选择发生冲突,从而影响大学教学组织形式运行的效果。2.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也是制约教学组织形式的一个因素,是偏重认知还是偏重技能操练,是理论性认知还是事实性认知,是学科课程还是活动课程,都有其相宜的教学组织形式。在选择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不同学科、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性质是不同的,有的适合整体教学,有的适合个别讨论,有的适合现场指导,有的适合自主探究。因此,要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要求,选择或是构建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同时随着教学内容的进程和要求的变化,也可以适时对大学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动态转换。教学方法与大学教学组织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教学组织形式在演化的进程中,最初都表现为一种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方法不断地被采用,并与其他要素的关系逐渐稳固,才转变为一种正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大学教学组织形式一方面囿于使用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也为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提供了契机。3.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技术变迁对生产、组织形态的作用是革命性的,随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传统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性质和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首先,教育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物理教学时空的界限,延伸了教学活动的范围,创建了新的大学教学组织形式,如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和虚拟教学社区(BBS板、QQ等)等;其次,教育技术促进了师生间一对一、一对多的多元互动,为个别指导、个别化教学、研讨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最后,教育技术有助于选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转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次序以及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化,同时利用技术特点,模拟一定的自然和社会情境,有助于教师采用观察法、协作讨论、发现式教学、模拟教学和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4.学校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各要素的组合,受制于学校相应教学资源的水平和条件,因此,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并不能按照理想的方式进行,而是必须依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学校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和教师资源两个方面,学校的物质资源指的是学校的教室、实验室、仪器设备、教学用具和图书资料等,这是大学教学组织形式运行的物质基础。例如,教室中座椅是否可以灵活摆放,有没有圆形或椭圆形教桌,是否安装多媒体设备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学校的教师资源是指学校的教师、教辅人员的数量与水平。在大学教学组织形式中主要体现为师生比,若教师人数多、学生人数少,则可以实现小班教学,采用个别教学、教学沙龙等教学组织形式,反之则采用班级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学资源的配置情况决定着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实际选择范围和可能性。二、大学教学组织形式择用依据与策略(一)依据课程特征,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优点和缺陷,不可能同时实现所有的教学要求,也并不存在万能的教学组织形式。衡量教学组织形式的标准是看其与教学内容、方法的匹配和适合程度,而非盲目地“创新”、“追新”。因此,在选择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时,教师首先要依据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对于那些学习过程中容易拉开差距的课程(如数学、自然科学),采用同质结合为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利于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而对于另外一些课程,如有关社会问题的课程,可采用异质结合为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利于学生对不同于自己立场的观点增进了解,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其次,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的进度,在不同时段按照需求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动态转换和变形。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课程内容会有不同的特点,如有的内容适合教师讲授,有的适合师生讨论,有的内容则需要学生小组合作,这时就需要适时调整并选择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最后,在以班级教学组织形式为主体的情况下,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辅助教学组织形式,运用不同方式完成课程教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二)注重师生互动,创建多元化、个别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化教学是大学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一个趋势,一方面,个别化教学缘于弥补班级教学组织形式的不足,注重对学生因材施教,发展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心智、知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水平,民主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他们要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往互动。良性的师生互动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起着重要作用。而师生互动主要是通过个别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的,此外,历史和实践也证明,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如教学沙龙、俱乐部等对于提高师生互动、促进人才培养成效显着。因此,在大学教学中除了要改进班级教学,加强课堂内部师生间的互动,如运用研讨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等,另外还也要注重课堂外咖啡馆、茶座以及BBS板、QQ等方式的运用,从多方面构建多元化、个别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三)借助教育技术,创新构建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大学教学提供了新型的教学工具、设施,并破除了时空的局限,实现了教学内容呈现的集中化和动态化,同时借助声像技术营造、模拟教学情境,使得大学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具有了可能性。因此,大学教学要积极、充分地利用教育技术的发展成果,一方面,加强并优化多媒体技术设备的配置,改变课堂空间布局结构,扩充教学信息含量,丰富教学展现方式,从而为教师改变教学方法、重组教学要素、构建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扩展教学活动的空间,改变师生交往互动的形式,建立网络教学、远程教学、虚拟社区、聊天室、教学博客等新型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目前,我国大学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仍局限于班级教学,对个别化教学和网络教学的重视和实践都不够,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育观念,重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需要,积极利用发展的教育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另外,学校要改进教学管理制度,加大教学设施的建设,为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应用提供制度、物质和技术支持与保障。
本文标题:大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8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