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精神及当代意义doc
1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精神及当代意义摘要: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浙东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浙东地区特有的人文环境和背景下,产生于抗日相持阶段,并以延安精神为榜样;增添了浙东地区特有的智慧、开放、爱民、自强的人文特色,并结合作为浙江抗日主战场的实际情况,四明山精神才得以形成。服务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民本精神;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求实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的今天,四明山精神因其自身的成长性和发展性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关键词: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精神当代意义中图分类法:D67文件标识码:A一、四明山精神的形成任何精神的形成都建立在它所处的特定的社会环境基础之上。根据因果论,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原因和结果,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必定是另一种事物发展的结果;一种事物发展的结果,也必定是另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本文追根溯源,从时代背景、人文环境以及根据地的实际情况论述四明山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四明山精神产生于抗日相持阶段,此时也是毛泽东思想进入成熟阶段的时期,它继承并发扬了延安精神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这四种内容。21、特定时代背景:抗日相持阶段由于日军攻占广州、武汉后,消耗巨大,占地甚广,战线过长,兵力不足,抗日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改变了斗争策略,集中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则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而重点进攻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抗击着68%的日军和几乎百分之百的伪军,成了抗日主战场。浙东的革命形势异常严峻,日军通过海空军配合行动,将镇海、宁波、慈溪、余姚等纵横四百余里的富庶平原收入囊中。浙东大地,悲惨之声遍彻原野,凄凉之景不忍目睹。中央和毛泽东接连发出指示,要求认为“有单独成立战略单位之必要(此区大有发展前途)”,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四明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和组织基础。首先,浙东人民素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近代以来的抗英、抗法,以及余姚盐民大罢工等,浙东人民都站在了勇于抗争的第一线。浙东的宁波,曾一度是中共浙东省委机关的所在地。怪不得毛泽东在视察宁波时对宁波发出由衷的赞叹,称其是个“英雄的城市”。其次,中国共产党在浙东的活动由来已久。北伐战争时期,组织过工人、农民和盐民的斗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过地方红军。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浙东兴起了轰轰烈烈额的抗日救亡运动,甚至有的地方还组织了地方武装。延安精神概括起来,包括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反帝反封建的新3民主主义革命为总路线和指引,把革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统一,实现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因此,我们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吸引了无数先进的革命青年抛下一切,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让自己在革命的大熔炉中,经受血与火的洗礼,净化自己的灵魂,投身于救国救亡的运动中,形成时代的滚滚洪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党才能在关键时刻绝处逢生,挫折之后毅然奋起,磨难面前百折不挠。为培养抗日干部,储备必要的人才,延安开办了几十所干部学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在1937年春改名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抗大认真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时期,我们党认真总结了建党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尤其对于教条主义不顾国情,盲目照抄照搬苏联经验、道路和模式,几乎葬送了党和革命事业的沉痛教训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摈弃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的前提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陈旧的思想经验的束缚和禁锢,以实际情况为准绳,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式生存发展的道路。延安整风运动便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是我们党一次有领导、有准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的马列主义教育运动。整风运动以整顿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风为主,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4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经过整风,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大大增强。正是在延安整风时期,我党形成了特有的三大优良作风: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为谋人民的福祉,为求民族的独立兴盛。她深刻地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个政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就是衣食父母,脱离了人民,何以立足,何以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决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关心群众疾苦,真诚听取群众意见,从善如流,集思广益。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简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时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依靠对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和全心全意的服务,确立了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我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真心诚意的拥护和全力以赴的支持。张思德精神正是延安精神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典型代表。以民为本,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普通战士,没有做出任何惊天动地的伟业,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无论在哪个平凡的岗位5上,都能够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毛泽东高度赞扬道“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不分国界,不分阶级的。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顾医疗条件怎样艰苦,不顾医用物资如何匮乏,仍然在传播正义,拯救人类,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自信、自强、自立的主体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创造精神,蕴含着克勤克俭的高尚品德,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特征。我们党立足自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组织动员边区人民开展生产自救,他们吃小米,住窑洞,穿补丁衣服,开荒种地,纺纱织布,以无比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积极乐观的态度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种种困难和艰险,把荒芜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为我们党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铸就了南泥湾精神和延安县精神,发扬了中国传统的愚公移山精神。我们党和所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都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展壮大的,在艰难的历程中,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就依靠着这种精神,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凝聚的力量也越来越大,最终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使革命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四明山精神既孕育于延安精神之中,又有浙东特定的人文背景。在面对残忍的日军、穷凶极恶伪军、和横行霸道国民党的顽军残酷艰苦的窘境下,四明山根据地经过短短不满4年的艰苦奋斗,从最初的几百人迅速发展成为1.5万多人的不对,成为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6之一;这就是四明山精神的真谛。2、特定的人文背景:浙东人文环境四明山精神的形成有着特定的人文环境,这里是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是智慧的发源地;这里作为沿海城市,自唐宋以来成为著名的外贸出发地,具有开放的胸怀和视野;这里是浙东文化的渊薮之地,有着浓厚的爱民情结;这里是明清以来反侵略阵地,一次次反对外来侵略,有着自强不息的良好品质。(1)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智慧浙东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在今天的浙东西部山区一带活动。最为著名的就是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以南的宁绍平原,是世界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面积约有4万平方米。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长期生息在这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创造出灿烂文明的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是对传统认识的突破,也是考古发掘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突破了传统认为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摇篮,而长江流域古代是未被开发的荒芜之地。它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都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2)唐宋以来外贸出发地:开放早在七千年前,河姆渡先民们就“善作舟划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句章港”是越国重要港口,是中国九大港口之一。自西汉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后,到唐代与各国的海上交往达到了全面繁荣时期。随着明州城的崛起,对外交通贸易日趋繁荣,明州港成为全国四大港口枢纽之一,在唐宋,一度成为日本、韩国“遣唐使”“遣宋使”出入内地的必经口岸。唐代开辟的南线——从扬州、明州出发,横渡7东海,直航日本值嘉岛(今之平户岛与五岛列岛)再前进,经松浦、博多就可到筑紫(北九州),这条航线较其他航线航程短,中途没有停口岸,一路顺风只需六七天就能到达日本值嘉岛,成为唐代中后期东渡日本航路最捷近的港口。这条航线上行驶的主要是中国大海船,船舶建造及操驾技术高超,耐风浪,安全性高。两宋时期,政府对于海外贸易的重视以及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技术,海外贸易远远超过前代,同日本、朝鲜、东南亚和阿拉伯诸国的友好往来更为频繁,对外贸易进入了鼎盛时期,与广州、泉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而且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而设立的九个市舶司,浙东的杭州、明州就占据了两个,足以看到浙东对外贸易之突出地位和贡献。(3)浙东文化的渊薮之地:爱民浙东文化中一个闪亮的标志就是爱民。诚如黑格尔所说:“我们再现世界所具有的自觉的理性,并不是一下子得来的,也不只是从现在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而是本质上原来就有的遗产。”正是承载了独特的浙东这种文化,四明山精神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人民谋福祉不惜排除万难的勇气等等正是浙东这片土地经过千百年来的演化而积淀传承而来的。浙东文化的根基在于古越文化。古越文化重人事,在处理天人关系上,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越绝书》开卷就吴越之兴亡成败加以探讨:“吴亡而越兴,在天与?在人乎?”结论是——“皆人也”。“道出于天,事在于人”,重视人的力量,肯定人的价值,这是爱民思想的开端。浙东文化产生于浙东地域经济文化特殊环境之中,同时也推动了浙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早在南宋时期,政治中心难移,浙江成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不仅商品经济繁荣,而且也成了全国8学术思想最发达的地区。才华洋溢又怀抱着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学子围绕着强国爱民的主题形成了诸多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主要有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还有以“甬上四先生”(杨简、袁燮、舒璘、沈焕)为代表的四明学派等等。明代中期,浙东地区的商品经济已很具规模,四明又出现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学者。他就是余姚王守仁,尊称阳明先生。他补习程朱理学和佛学,后转研陆九渊心学,发展成为陆王心学的“姚江学派”,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包括“体认良知”的静的工夫和“实现良知”的动的工夫这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个人本身的身心修养,后者指道德修养见之于行动的功夫。他还主张为政之道应在于亲民,亲民是
本文标题: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精神及当代意义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9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