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1再塑自我,赢在起跑线上――大学新生心理困惑与解决对策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如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就职等。进入大学的新生,刚刚脱离了中学时期单一的生活,再加之身心发展的过程正在进行,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李伟调查研究资料表明,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人数约占总体20%~30%,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约占10%,有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被测试的380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约有60%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压力的处理没有信心;在情绪方面54%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情开朗,但也有35%以上的认为情绪易被破坏,32%以上认为情绪起伏过大,29%以上认为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面临人际关系的困扰,在意识品质上44%以上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耐力,耐挫感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这在每年的新生义务劳动、军训中表现较为突出;在神经症、强迫症、偏执、忧郁等方面比例也偏高,34%以上学生认为自己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在乎别人的视线、摆脱不了毫无意义的想法等。西安晚报10月20日报道:南郊某高校对入学新生1290人(男生837人,女生453人)进行了心理测查:对“是否有能力应付困难”问题的回答,“48%人回答不是或不一定”;38.1%的人认为“主动与陌生人交谈是一桩难事”;22.1%人在社交场合选择“退避三舍或沉默”;另外,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谈恋爱不是为爱而爱,而是为了“碰到困难两个人好商量”。反应了心理依赖。很多研究表明大学阶段是人心理健康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时候正在发展中的人格和学习独特的经历,对重新塑造自我,改善心理适应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什么是心理健康?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久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2潜力和积极的社会功能。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有十条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心境乐观;3)意志健全,行为协调;4)注意集中度;5)完整统一的人格;6)积极向上,面对现实,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7)适度的反应能力;8)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9)自我认知;10)创造性、成就感。但是,作为新入学的大学新生,刚刚度过了大学的兴奋感和新鲜感,接踵而来的是种种不适应和困惑,正在经历着因环境改变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和不适应。表现在:(一)心理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大学新生在入学前大都为自己描绘了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博学多才的教授,和蔼可亲的师长,意气风发的同学,自由的学术空气,美丽的青春故事,幽静的菁菁校园等等。然而,入学后的新生很快就会对大学的现实感到失望:他们没有发现大学里有什么惊人的智慧宝库,没有找到梦中的彩云公主,也没有遇见幻想中的白马王子;大学教授也不像传说中无所不知的饱学之士,大学同学也只是土头土脑的一群;什么“学人”“博士”之流,仍然都是食用人间烟火的动物,与常人无异;他们要面对索然无趣的专修科目,要到乱糟糟的学生食堂打饭,还要到布满灰尘的图书馆翻阅陈旧过时的图文资料。总之,一切都与他们设想的不一样,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十分巨大。大学新生的心情是失望的,心理是迷失的。大学不是什么神圣的殿堂,只是一个舞台,舞台上充满了各种道具有形的和无形的道具。大学舞台有多大――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每个人在这样的舞台上选择怎样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同时,为展示自己装备自己。大学教育有预设的部分,也有生成的部分,网络、图书,各种讲座、报告会,时间上的自由保证了选择的自由(二)自我价值感失落:重新评价自己主要是重新给自己排定坐次。有很多考上一流大学或一流专业的学生在原中学是几年一贯的拔尖生,进入新学校后,拔尖生集中到一起,各自拔尖的优势没有了,优越感、自豪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失落感、不安全感,从而产生焦虑、挫折、压抑等消极心理感受。强中自有强中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3家长口中的骄傲,同学身边的榜样,教师眼里的尖子,到了大学校园这些光环由于太多的骄傲、太多的榜样太多的尖子都消失了。学生是否能及时调整认识,从大局评价自己,会使他的整个的大学生活有完全不同的结果。缺乏价值标准,难作价值判断。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所谓价值,系指个人所觉知与已有关事物的重要性与意义性;事物之重要而又有意义者,即有价值。大学新生多是独生子女,在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长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保护和约束,一切都被事先安排好了,独立作出决定的机会很少,难以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也缺乏相应的价值判断能力,在心理上容易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像填报高考志愿,很少是完全根据新生自己的爱好和志趣,父母的导向作用不可低估。还有新生入学后发现院系之间专业冷热悬殊,因内心价值冲突而陷入苦恼,甚至有新生因转系不成而自杀者。大学新生在价值观问题上的困惑,表现为自我追寻中的心理迷失:对人生前景感到迷惘,对所求的学与所做的事感到怀疑,怀疑是否所学与所做者为最有价值。对策:重新建立自我价值系统,多元价值系统的建立以调整心态。价值的产生缘于需求。需求是一种状态,在生理上是缺,在心理上是惑。因缺与惑而生需,因需而生求,因求而生得,因得而生价值。大学新生应该了解价值是可以学习的,可以重建的。个人必须在众说纷纭中,经由了解、思辩、选择、比较、组合、调试等学习历程,始能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因此,大学新生不要企盼别人的给予,要自己在书本知识与生活体验中多方面寻求。无论世界如何进步,环境如何变化,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原则,是永远不变的。人生就是个人不断地适应环境来满足需求的历程。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提供了许多成长的机会。从适应中成长,是大学新生成功的要决。适应重和谐协调,成长重改变超越。在变迁中追求成长时,不必斤斤计较能否获得单一机会,而应放大放远眼光去认识更广更远的机会,果如是,大学新生将因感觉前途广阔而减少现在的心理迷失。(三)学习目标的失落:有人说:大学新生缺乏学习目标,求知兴趣不高。入学前,新生所受到的教育都是以升学为目标的,考取大学等于目标已达到,因而入学后就失去目标,不知所措了。而且,进大学前后,新生的求学心态也有很4大的转变:未考取大学时,求学意愿强烈,学习非常紧张,进大学之后,求学意愿低落,学习非常松懈,形成了“两极现象”;大学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表示对目前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因此不安所学,碌碌度日,指定的书籍不到考试不读,指定的作业不到最后期限不交,逃课与旷课现象屡见不鲜,见怪不怪;还有人身在课堂内,心在课堂外,神游九州,心鹜八极;至于课余时间自查资料以求精进学问,或参加学术活动以求开阔视野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大学新生平日的生活都是循序进行,按理说生活是最有目标和方向的,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在大学校园对新生日常行为的观察,可以发现他们有的沉迷于电子游戏,通宵达旦,生活毫无规律;有的专注于流行音乐,影视大片,昏昏然不能自拔;还有的生活松懈,精神不振,整日随波逐流,茫茫然不知所措,得过且过这些都可视为求知兴趣不高的表现。其实,这只是个别现象或者暂时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大学新生经历的学习变化有关:关于学习三大变化:目标变了、态度变了、方式变了跨入大学校门,最大的感受就空闲时间太多了,从中学时每天8节课到大学时有时一整天都没有课上,不知道该干些什么。1.要建立新的学习目标,由原来的读书与升学,改变为求知与展才。大学新生应意识到,读书只是求知的一种手段,求知是第一层目的,展才才是高层目的。展才的意识是经过读书与求知的活动把个人的天赋才能发挥出来,也就是自我实现。2.要建立新的学习态度,由原来被动地读书改为主动地求学。主动才能面对困难,接受挑战。大学新生常挂在嘴边的“学习困难”是事实,但“能力不足”是借口。面对专业学习,只有在个人尽了全力而未奏功之时,才可以说能力不够,如浅尝即止,企图不劳而得,结果因不劳不能得而失败,这不是能力的问题。大学新生教师是经高考录取的,基本智力都不低,只是进大学后未充分运用将智力转化为求知能力而已。换言之,纵然失败,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因此,大学新生必须持主动自信的态度,相信只要肯努力,对所学没有不成功的。3.学习方式改变由中学阶段的填鸭式、强迫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的、有兴趣的学习方式。大学的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监工的角色,而是引导者的角色,正如“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样,有的学生会感觉无所适从,生活和学习变得没有目标,心理上感到茫然,情绪低落。5(四)生活与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绝大部分学生的高中生活都是走读生活,加上紧张的学习压力,学生的团队生活很少,彼此相处的技巧没有得到锻炼。加之紧张的学习,中学时期也无暇顾及交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家的生活,人际关系简单。进入大学,同宿舍的同学要朝夕相处,但生活习惯、性格特点、自身修养都有所不同,因此很容易产生矛盾。比如,这个同学习惯宿舍干干净净,总是要收拾一下,那个同学大大咧咧,随手乱放东西,时间略长,就会产生矛盾。或者一个性格外向心直口快的同学会随便指出另一个同学的弱点,就容易引起与被指的同学的矛盾,等等。宿舍里和班集体活动中各种矛盾的激化都会产生,很多大学新生为人际关系难处而伤心苦恼大学新生来自四面八方,个人成长经历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又共居一室,同吃同住,时有矛盾发生,人际交往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障碍。他们许多人都感叹:找不到真正的知心朋友。另外大学里师生关系冷淡,互不了解,新生很少从教师那里寻求帮助,也是公认的事实。任何个人生活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内,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极少数靠利害结合外,多数靠感情维系。古人云“益者三友”。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新生们可以有意识地多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从自然的活动中去接受人并让人接受,然后由彼此认识接纳而自然产生的感情,从而建立人际关系。人之所以能吸引人,主要靠人格的品质,而人的品质真相只有在自然情境中才会表露。例如,参加学术性活动可表现人的专科才能,参加康乐性活动可表现人的特殊才艺,参加社会性活动可表现人的社会领导才能。个人的这些才能就是吸引人的重要品质,只有在各种活动中才有机会让别人欣赏到自己这些方面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人际关系才是真正和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到了有一个新的环境中,都会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有一个主观预设。这种预设会影响你对周围人的态度。从而影响人际关系。怎样预设自己?对策:1.是重新塑造自己的个性。个性的重塑(1)金字塔型人格结果理论介绍6(2)大家还记得萨穆尔斯迈尔(SamuelSmiles)的名言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3)恩柯维(SeanCovey)在他所著的《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中,给习惯以很高的定位:他说:“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你,就是毁掉你”习惯养成了,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作几个动作实验:交叉双臂,双手。检查一个月。你比习惯伟大,你能改变它。不成熟的性格的改变、不良性格的改变2.改善人际关系的良方改变自己,是心存感激和付出。西方的感恩节所想到的。基督教的感恩思想。换位思考。3性格中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品质:真实、真诚负责宽容有正义感。有爱心善良谦逊因此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寻求有效的解决矛盾的方式就成为重要的保持健康心理的途径。(五)情感的失落与爱的寻求大学新生,在情感上存在一个从对家庭、父母的依赖到对立情感的建立过程。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想家、想念父母。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对家对父母的情感依赖是稳定的、可靠的,踏实的。带着这样的情感依赖。希望在新群体中也能够建立起这样真挚的、可靠的情况。然而。期望现实有跟自己开了玩笑,在同学中似乎很难找到这样的感觉,同学之间的情感是那么飘忽不定,难以琢磨。情感的失落往往也会带来无尽的烦恼。7广泛友谊感的建立。接纳每一个可接纳的同学。
本文标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0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