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1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及对策探讨作者:贺东(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陕西宝鸡721016)摘要: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大学生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内涵入手,结合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表现特征。之后运用危机干预理论及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原理来寻找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对策,并就高校有效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和干预机制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心理危机;心理危机诱因;心理危机干预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sof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CrisisAuthor:HeDong(Baiji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educatedepartment,Baoji,Shaanxi,721016)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alcompetition,studentsfacedbiggerandbiggerpressure,mentalhealthandpsychologicalcrisis,hasattractedincreasingattentionandresearchment.Inthispaper,throughtheconnotationofpsychologicalcrisis,combinedwithpsychologicalcrisissituation,analyzesthecausesofpsychologicalcrisis,theperformancecharacteristics.Thenaftertheusingofcrisisinterventiontheoryandprinciplesofinteractionbetweenexternalandinternalfactors,findingsolutionstomentalhealthcrisisresponse,andtobuildontheuniversityeffectiveearlywarningsystemsandmentalhealthcrisisinterventionmechanismswerediscussed.Keywords:psychologicalcrisis;psychologicalcrisisincentives;mentalcrisisintervention目录一、心理危机的内涵··············································(错误!未定义书签。)2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别·····························(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在危机干预理论的指导下实施针对性干预·····(错误!未定义书签。)(二)预防为主,消除诱因································(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的体系,确保具有系统、全面的干预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谢辞····································································(错误!未定义书签。)3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转型、体制改革,加上贫富差距扩大,成长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个人情感、社会工作等方面需要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心理挑战。社会竞争激烈,学习和就业压力增大,加上身心疾病、感情波折和经济困难等因素,大学生心理危机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自杀和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已经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据官方网站公布资料表明,患有各种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网上调查,1989年,在参加调查的12.6万名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20.23%,1992年调查的4万名大学生中其比例为31.12%,1995年北京各高校的调查结果竟高达33.47%。北京16所高校的调查报告反映,因精神病而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39.7%和64.4%。最近几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和特殊。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再次强调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些都反映了国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和政策上的支持。随后,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水平。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要求要切实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在学工系统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一、心理危机的内涵目前关于心理危机的定义比较权威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的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当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4进入一种失衡状态,就会出现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生活中发生任何变化都会带来相应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果个体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应付这种变化,就容易发生心理危机。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在于“他遇到了对他的生活足以产生影响的事件”,而正是由于这些事件才让人产生了心理危机,所以这些事件就被看作为心理危机的诱因。心理危机的诱因可以是突发性的公共心理危机的诱因,如非典、瘟疫、地震、战争等;也可以是个人内在的冲突,如失恋、失业、丧失亲人、人际关系紧张、认知失调等。而这些心理危机的诱因能否使一个人产生心理危机不仅仅取决于事件的本身,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个人对心理危机的诱因的认识及其认知水平的高低。也就是说个体对心理危机的诱因的反应是不一样的,给个体带来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对待人际关系,有的人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缺点,他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并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主动来适应周围的环境。经过他的努力,交际困难不仅没有对他造成多大的心理负担,自身还得到了提高;而有的人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久而久之会在自卑以及逃避中慢慢消沉下去,“心理危机的诱因”就会对他产生严重的影响。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一)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特征(包括种类)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处于明显的内外夹击下。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既有生理基础、自身心理状况的影响,也有环境的作用。概括而言,成因可分为两类:1.内在因素: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处于青春期中、后阶段的大学生,是心理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变化的最激烈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发展与成长的困惑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两重性的特点:在掌握知识与思维能力方面似乎与成人无异;但是因为阅历浅、经验少,在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适应等方面,带有很大的盲从和稚嫩,因而产生多种心理矛盾和冲突。这使得其心理倾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比如富有理想又易脱离实际、热爱生活又易因受挫而悲观失望、思维活跃却容易偏激、自我意识强又难以对自己客观准确地定位。种种这些,都是同其心理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要消除上述心理障碍,一方面依赖自我身心的逐步5发育,另方面更需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的磨练过程。2.外在因素:周围环境的综合影响。(1)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加剧了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迷茫和不适。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状况是决定一个人生活方式的最重要基础,特别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使我国经济繁荣,科技进步,而且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乃至民族文化、国民性格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常常使学生失去稳定感而变得难以认同、无所适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等经济危机都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荷。大学生不再只是生活在圣洁的象牙塔里,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影响和干扰。有些社会问题甚至成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如特困生问题等。调查表明,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经济上的困难。因此贫困生都存在着将来如何通过自己的成就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压力。对于临近毕业的贫困生来说,由于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原因,在联系就业单位问题上也明显处于不利地位。这些外部压力都容易使贫困大学生形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情结,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调适,可能导致抑郁或绝望等较严重的心理疾病。(2)人际交往困惑和障碍阻碍了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和积极适应。大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即处于新的群体之中,不仅要与教师和同学发生各种交往关系,同时也要发生受个体人格特征调节的心理关系。社会心理学将这种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它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具体体现为群体成员间的心理吸引或心理排斥,表现为个人与他人感到满意或不满意。这种人际关系不仅与个人心理特征有关,也与其社会生活背景有关,同时又与外部环境形成强烈的互动性。进入大学后,环境、角色的变化也容易引起心理不适应。在生活上由父母包办的状况被一切生活要靠自己打理的生活方式所代替,这种依赖性和独立性的反差和矛盾造成了他们对以往生活方式的迷恋,对新的生活方式感到难已适应。同时,大学里学习内容复杂,难度大,中学时代老师“包教包学”、“保姆式”的教学被更多的自学所代替。这就打破了他们浪漫殿堂式校园的梦幻,产生失望的情绪。在学校教育中,不仅存在班级、年级等正式组织,同时也会形成与学生家庭背景和社会身份、文化差异有关的非正式组织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当今社会拜金主义风6气日盛,反映到大学校园里,学生喜欢相互攀比,表现在同学聚会、拜访老师和衣着消费等各个方面。从积极意义上讲,导致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烈,人际交往水平提高;但从消极意义上讲,自信心有所下降。(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别根据CapLAN.G和Burgess的危机种类划分,结合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危机的诱因,大学生心理危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成长性危机:是指在大学生从某一个阶段转入下一个阶段时,原有的行为不足以适应新的社会角色,足以调正其需要结构,如从高中升入大学,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都会发生改变。2.境遇性危机:是指突如其来的、无法预料的和难以控制的心理危机。区别境遇性心理危机和其他心理危机的关键在于引发大学心理危机的重大生活事件是大学生本人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如父母离婚、经济来源突然中断、非典、亲人逝世等。3.存在性危机:是指大学生因为人生的存在性问题而产生的心理危机。中国学者石中英曾总结出人作为人的六个存在特征,这些作为人的存在的特征决定了人的一生中所必须面对的存在问题的存在。它们是死亡、自由、
本文标题: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0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