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1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陈玲玲1郝华阳王杰李雪岳小虎(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南京,江苏,210000)摘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加速其社会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抽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了解了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目的、途径及岗位等现状,并从多方角度分析了实践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并认为高校作为学生和社会的桥梁,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应发挥更大作用。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抽样调查;访谈1引言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大学生队伍不断壮大,大学毕业生供给量逐年增加,导致大学生人才供给的快速增长与社会需求的缓慢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那么,大学生怎样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怎样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唯一的办法是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如果说,高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基地,那么社会实践活动便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课堂。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成功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和教学计划外的一切实践活动[1];具体是指高校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大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参加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和设计工作能力,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的教育活动[2-3]。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重新审视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的现状,并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深度了解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并且笔者发现了若干问题,非常值得教育者深思。在研究基础上,本文也针对性地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对策,希望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2调查背景与内容2010年6月10日-2010年6月30日,针对南京市各大高校本科生进行了实地抽样问卷调查,并且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生、教师、高校领导及用人单位进行了深度访谈,详细了解金陵科技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资助。1联系作者简介:陈玲玲(1982-),女,江苏淮安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旅游教育研究。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各类问题。调查过程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6份,有效率为92.5%。3调查结果与分析3.1大学生人口特征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观不尽相同,对社会实践的认知也会不同。此次问卷调查中的大学生男生占47.2%,女生占52.8%,说明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同时,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学生比例也基本持平,说明样本相对均衡,可以合理表达不同年级、性别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其看法。3.2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与目的图1显示,68.2%的人表示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非常强烈,16.5%的人表示无所谓,仅有15.3%的人表示不太愿意,表明多数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持肯定态度。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充满蓬勃朝气的青春时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希望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充分的了解、接触社会,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心理、技能等各方面的准备。图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愿进一步调查发现(图2),大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有着自己不同的参与目的,针对不同的参与目的,调查也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62%的学生希望在毕业时能积累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因此锻炼能力是其首要目的,这部分学生所占比重也是最大。学生们认为目前的大学校园虽然处于一种半社会化状态,但毕竟是学校,与真正的社会存在一定区别,大学课程仍然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锻炼;而社会实践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大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激发自身潜力,挖掘自己的兴趣点及擅长点,另一方面通过发现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各方面能力。通过访谈,充分说明了现代大学生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着高度清醒的认识,高校四年的专业理论学习以及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才是其从一个懵懂高中生到社会人过渡的最有力跳板。此外,部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最初动机和最大目的是为了缓解家庭贫困的状况,这部分学生比例占到27%,他们对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不十分挑剔,赚取生活费和学费以减轻家庭的沉重负担是他们最直接的想法。近十年来,大学教育日益普及和市场化,相当多的家庭为几代人才出了一个大学生而深感自豪,但同时学生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让很多贫困家庭无力支付,国家的助学3贷款、助学金等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地帮助了一部分学生改善求学的困境,但也并不能帮助所有有需要的学生,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参与了众多社会实践活动。如果说锻炼专业能力以及减轻家庭负担都是本着自我考虑的目的,那么有少数学生还是本着更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感而参与实践。调查显示,11%的学生非常愿意参与学校、社会组织等发起的奉献爱心的实践活动,例如地铁服务志愿者,运动会志愿者等,通过参与此类活动,将自己的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这也是现代大学生回报社会的方式之一,值得称赞。图2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3.3大学生选择社会实践内容时的首要考虑因素针对学生参与社会时间的不同目的,学生选择自己社会实践所考虑的因素也不尽相同,如图3。图3社会实践所考虑的首要因素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认为两类问题应该引起重视。第一,虽然有62%的学生进行实践是为了锻炼专业能力(图2),但是却有35.3%的学生将实践所得收入作为自己选择社会实践方式时首要的因素,(图3)。这说明学生选择实践内容时的经济性质非常明显,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性仍值得商榷,但却是教育者非常值得深思的现象。第二,17.1%的同学把工作劳累程度作为自己考虑的首要因素,这与当今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比例较高有关,他们在以前的生活没有经历过辛苦,更不愿意现在或将来承受强度较高的工作。这个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大学教育日益普及,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在就业市场上竞争非常激烈;而部分学生和家长的固有思想仍然认为考上了大学,就意味着将来的金饭碗,家长不让学生做任何体力性或强度略高的活动或工作,认为读好书本4知识就行。因此,在对部分毕业生的调研中就发现,的确存在很多此类现象,这部分学生踏入社会不久就开始后悔或抱怨自己工作经验太少、工作薪水太低等等,从而造成了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宁愿待在家里靠父母养,也不愿意出去工作。3.4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途径大学生属于年轻人群体中最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最敢于接受挑战的一部分,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如图4。调查发现,通过老师推荐参与社会实践的比例最低,仅占11%,说明高校教师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中的效用最低,如何更好的发挥教师在此类活动中的作用,是值得教师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此外学校组织、朋友相邀、中介公司、报刊传媒等都是大学生们青睐的途径。图4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到,很多同学愿意花钱选择中介公司来寻找自己的实践岗位,是鉴于这种途径简便快捷,能够迅速找到适合的岗位,同时中介公司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我国目前的中介市场相对混乱,存在着大量欺骗求职人员的现象,甚至某些中介公司针对大学生社会经验少,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的情况,专门欺骗压榨在校大学生,不少学生表示曾有过与中介公司发生摩擦或被欺骗的经历。而那些通过大众传媒获取相关的岗位信息的同学,通过查看其他网友评论等方式,主动鉴别是否存在欺骗性,这部分学生平时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3.4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所从事的岗位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会利用假期、周末和闲暇时间在校外兼职打零工。进行各类商品促销的比例最高,占45.5%(图5),这类活动要求同学们要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也很青睐此类工作,通常节假日居多,不会过多占用理论课程的时间。另外,22.1%的同学从事了推销岗位,这类岗位和促销有异曲同工之效,对人的应变能力要求较高。还有21.3%的高校学生选择了家教的工作,同时大学生也正是家教市场的主力军,一5方面通过家教可以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对于中文、数学、英语等专业的学生,另一方面家教工作具有时间较短,经济回报可观,安全性又较高的特性。最令调查者感到遗憾的是,虽然促销、推销等工作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却仅有5.1%的学生选择了与专业直接相关的实践岗位。这充分反映了目前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专业脱节的状态。图5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所从事的岗位3.5大学生实践过程的常见问题在问卷的基础上,调查小组与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同时分头对高校教师和部分用人单位等进行了请教,而后笔者整理了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常见的若干问题。3.5.1学生角度(1)部分学生根本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一类情况是学生抱着进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的态度来对待学业,认为只要混一混,肯定能毕业;另一类则是过分重视文化课成绩,带有功利色彩的去追逐奖学金和各类资格证书。具有任何一类心态的学生都不会对社会实践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也根本没有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2)社会实践渠道不畅通,大学生难以自主选择。有的学生提出很多公司了解到学生只是短期实践且尚未毕业,大都表现出对其能力的不信任,导致很多同学只能随便找个单位实践,其效果可想而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校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同时用人单位也害怕实践过程中出现纰漏,承担责任等,这直接增加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难度。(3)专业知识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很多学生反映,当他们初次参加社会实践时就发现课本知识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实践过程中很难将书本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4)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权利受到侵害。部分同学在校外参加活动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受到不法商家的利用,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可能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做出违法的事情而不自知。3.5.2高校角度6(1)社会实践方式相对单一。虽然高校通常组织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但高校组织的这些实践活动,内容设置缺乏创新性,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2)实践活动的收益面窄,且持续性不强。学校组织的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大多集中于寒暑假等几个特定时段,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难以很好的组织起来,因此这些活动也仅局限于家在高校周边的一小部分同学参加;而校外的实践活动大多属于兼职打零工的性质,所以很难保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连续性。(3)学生社会实践的物质保障不足。一方面,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使得用于社会实践的经费相对减少,部分高校也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工作计划中,没有提供专门资金给予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高校实践基地不稳定或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实践活动的需要。(4)高校对学生社会实践监督及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学校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很难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指导与监督的平台。高校的通常做法是发给学生社会实践等级表,要求学生在其实践单位签字盖章,但这种方式导致许多学生对实践草草了事。3.5.3用人单位角度用人单位领导普遍认为,企业是盈利组织,招收员工的目的是为了给企业创造利润,与此同时学生作为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学到各种技能。但是目前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经常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理论知识相对较强但实践操作能力不够。并且发现很多学生不能吃苦,难以胜任一些高强度的工作,刚工作就会喊着又苦又累,缺乏忍耐力。因此很多用人单位并不会见到大学生就录用,而更多的选择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同时具备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的学生。用人单位的这种考虑恰恰在提醒着大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涯不仅要学到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一般企业很不愿意招收临时工,因为对临时工进行职业培训成本较高,他们更希望招收长期稳定的员工,这也导致了部分企业将参加实践的大学生驱之门外的现实。4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对策与建议根据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方案。首先,学生作为主体,要明确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把参加社会实践作为促进自己全面发展的
本文标题: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05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