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园林工程学第一章地形与土方工程1.构成园林实体的四大要素为地形、水、植物及构筑物。2.地形的功能:骨架作用:地形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骨架,是园林中所有景观元素与设施的载体,地形对其它各种造园要素的安排与设置有着较大的影响和限制。空间作用:地形具有不同形状、不同特点园林空间的作用。景观作用:景观作用包括背景作用和造景作用两个方面。工程作用:地形可以改善局部地区的小气候条件。地形对于地表排水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地形的表达方式a.等高线法(名词解释):等高线是最常用的地形平面图表示方法。等高线也可以理解为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想面与自然地形相交切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等高线表现了地形的轮廓,它仅是一种象征地形的假象线,在实际中并不存在。等高线法中还有一个需要了解的相关术语叫等高距。等高距是指在一个已知平面上任何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而且等高距是有一个常数。当设计等高线低于原地形等高线时,则需要在原地形上进行开挖,我们称之为“挖方”。反之,当设计等高线高于原地形等高线时,则需要在原地形上增加一部分土壤,我们称之为“填方”。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一般不相交或重叠。只有在表达某一悬挂物或一座固有桥梁时才可能出现相交的情况。b.重点高程坡向标注法在平面地形图上,往往将图中某些特殊点(园路交叉点、建筑物的转角基底地坪、园桥顶点、涵闸出口处等)用十字或水平三角标记符号▽来标明高程,用细线小箭头来表示地形从高至低的排水方向。c.坡度标注法坡度即地形的倾斜度,通过坡度的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的比率说明坡度大小,坡向采用指向下坡方向的箭头表示,坡度百分数应标注在箭头的短线上。坡度的计算可用下式来表示:i=H/L×100%式中:i——坡度;H——垂直高差;L——水平距离。4.地形的类型我们可以把地形分为平地、坡地、山地三大类。坡地按照其倾斜度的大小可以分为缓坡、中坡、陡坡3种。a.缓坡坡度在4%-10%,事宜于运动和非正规的活动,一般布置道路和建筑基本不受地形限制。b.陡坡坡度在25%-50%的坡地为陡坡。陡坡的稳定性较差,容易造成滑坡甚至塌方,因此,在陡坡地段的地形改造一般要考虑加固措施,如建造护坡、挡墙等。5.土方工程量计算分为估算和计算两种。a.体积公式估算法体积公式估算法就是把所设计的地形近似地假定为锥体、棱台等几何形体,然后用相应的求体积公式计算土方量。b.垂直断面法垂直断面法多用于园林地形纵横坡度有规律变化地段的土方工程量计算。c.方格网法(1)划分方格网(2)填入原地形标高(3)填入设计标高(4)填入施工标高施工标高=原地形标高-设计标高得数为正(+)数时表示挖方,得数为负(-)数时表示填方。施工标高数值应填入方格网点的左上方。(5)求填挖零点线零点线是挖方和填方区的分界线,它是土方计算的重要依据。建筑平面平行于等高线时,施工的填、挖土方量最小。6.土的工程分类与性质分类:1)松土;2)半坚土;3)坚土土壤的容重:指单位体积内天然状况下的土壤重量,单位为kg/m3。土壤的含水量:是土壤空隙中水重和土壤颗粒重量的比值。土壤含水量在5%以内称为干土,5%-30%称为潮土,大于30%称为湿土。松散状况下的土壤颗粒,自然滑落而形成的天然斜坡面,叫做土壤自然倾斜面。该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做土壤自然倾斜角(安息角)。土方从自然状况被挖动后,会出现体积膨胀的现象。由于虚方在经过一段时间回落后方能稳定,故在进行土方量计算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土壤的实方与虚方之比,便是土壤的松散度。土壤松散度=原土体积(实方)/松土体积(虚方)7.土方施工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即挖、运、填、压。8.土方施工的准备工作1)研究和审查图纸2)勘查施工现场3)编制施工方案4)清理现场5)做好排水设施6)定点放线(1)平整场地的放线对土方平整工程,一般采用方格网法施工放线。(2)挖湖堆山的放线堆山填土时由于土层不断加厚,桩可能被土埋没,所以常采用标杆法或分层打桩法。挖湖工程的放线和山体放线基本相同,但由于水体挖深一般较一致,而且池底常年隐没在水下,放线可以粗放些,但水体底部应尽可能整平,不留土墩,这对养鱼和捕鱼有利。9.填方工程应注意以下质量问题(1)未按要求测定的干土质量密度(2)回填土下沉(3)管道下部夯填不实(4)回填土夯实不密(5)在地形、工程地质复杂地区内的填方,且对填方密实度要求较高。(6)填方基土为杂填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地基。(7)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8)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第二章假山工程1.人们通常称呼的假山实际上包括假山和置石两个部分。2.根据假山使用土石情况,可分为4种:(1)土山:是以泥土作为基本堆山材料,在陡坎、陡坡处可有块石作护坡、挡土墙或作蹬道,但不用自然山石在山上造景。(2)带石土山:又称“土包石”,是土多石少的山。(3)带土石山:又称“石包土”,是石多土少的山。(4)石山:其堆山石料主要是自然山石,只在石间空隙处填土配植植物。3.假山的沿革汉武帝在长安城西建章宫区域内开凿太液池,池中堆土为蓬莱、方丈、瀛洲诸山。明清时代是我国古代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堆山专家著名的有计成、张南垣、戈裕良、李渔等,其中明计成所作的《园冶》,是中国造园史上唯一一部造园专著,其中《掇山》、《选石》等章专论叠石造山。4.假山的功能作用(1)骨架功能(2)空间功能(3)造景功能假山景观是自然山地景观在园林中的再现。(4)工程功能用山石作驳岸、挡土墙、护坡和花台等。(5)使用功能可以用假山作为室内外自然式的家具或器设。5.假山常用石材(1)太湖石:a.太湖石、b.房山石、c.英石、d.灵璧石、f.宣石(2)黄石(3)青石(4)石笋6.置石1)特置由于某单块山石的姿态突出,或玲珑或奇特,立之可观时,就特意摆在一定的地点作为一个小景或局部的一个构图中心来处理,这种理石方法就叫“特置”。特置石多为湖石,对于湖石的特置要求“透、漏、瘦、皱”四字,后人又加一“丑”字。2)孤置孤立独处地布置单个山石,并且山石是直接放置在或半埋在地面上,这种石景布置方式是孤置。3)对置两个山石布置在相对的位置上,呈对称或者对立,对应状态,这种置石方式即是对置。4)散置5)群置6)山石器设7.掇(duo)山掇山的基本法则是:“有真有假,作假成真”,“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掇山的具体方法可概括为32个字,即:因地造山,巧于因借,山水结合,主次分明,三远变化,远近相宜,寓情于石,情景交融。8.假山工程量估算假山工程量一般以设计的山石实用吨位数为基数来推算,并以工日数来表示。9.假山山脚施工山脚施工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拉底、起脚和做脚三个部分。a.拉底:就是在山脚线范围内砌筑第一层山石,即做出垫底的山石层。b.起脚:在垫底的山石层上开始砌筑假山,就叫“起脚“。c.做脚:就是用山石砌筑成山脚,它是在假山的上面部分山形山势大体施工完成以后,于紧贴起脚石外缘部分拼叠山脚,以弥补起脚造型不足的一种操作技术。10.山体结构山体内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4种,即环透结构、层叠结构、竖立结构和填充结构。1)环透式结构它是指采用多种不规则孔洞和孔穴的山石,组成具有曲折环形通道的或通透型空洞的一种山石结构。2)层叠式结构3)竖立式结构4)填充式结构这种假山的山体内部是由泥土、废砖石或混凝土材料填充起来的。(砖石填充结构:即可增大假山的体积,又处理了园林工程中的建筑垃圾,一举两得。这种方式在一般的假山工程中都可以应用。)11.山洞洞顶设计盖梁式洞顶:假山石梁或石板的两端直接放在山洞两侧的洞柱上,呈盖顶状,这种洞顶结构形式就是盖梁式。盖梁式结构的洞顶整体性强,结构比较简单,也很稳定,因此是造山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第三章园林挡墙景观工程1.在斜坡或一堆土方的底部起抵挡泥土崩散作用的工程结构体,称为挡土墙。2.园林挡土墙的功能作用a.固土护坡,阻止土层塌落以防止陡坡坍塌。当由厚土构成的斜坡坡度超过所允许的极限坡度时,土体的平衡即遭到破坏,发生滑坡和坍塌。因此,对于超过极限坡度的土坡,就必须设置挡土墙,以保证陡坡的安全。b.节省占地,扩大用地面积为了获得最大面积的平面,可以将地形设计为两层或几层太低,台地之间若以斜坡相连接,占用较多的面积。如果不用斜坡而用挡土墙来连接台地,就可以少占面积,使平地的面积更大些。c.削弱台地高差当上下台地地块之间高差过大,下层台地空间受到强烈压抑时,地块之间挡土墙的设计可以化整为零,分为几层台阶形的挡土墙,以缓和台地之间高度变化太强烈的矛盾。d.制约空间和空间边界当挡土墙采用两方甚至三方围合的状态布置时,就可以在所围合之处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独立空间。能够为园林造景提供具有一定环绕性的良好的外在环境。e.造景作用由于挡土墙是园林空间的一种竖向界面,在这种界面上进行一些造型造景和艺术装饰,就可以使园林的立面景观丰富多彩,进一步增强园林空间的艺术效果。3.挡土墙的材料挡土墙常用石块、砖、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硬质材料构成。4.园林挡土墙的构造类型1)重力式挡土墙这类挡土墙依靠墙体自重取得稳定性,在构筑物的任何部分都不存在拉应力,砌筑材料大多为砖砌体、毛石和不加钢筋的混凝土。2)悬臂式挡土墙其断面通常作L形或倒T形,墙体材料都是用混凝土。墙高不超过9m时,都是经济的。3)扶垛式挡土墙4)桩板式挡土墙5)砌块式挡土墙这种挡土墙的高度在1.5m以下为宜。5.重力式挡土墙常见的横断面形式(1)直立式:只适用于几十厘米到2m左右高度的挡土墙。(2)倾斜式:倾斜坡度在20°左右的挡土墙。(3)台阶式:将墙背做成台阶形。6.挡土墙排水处理设地面截水明沟利用明沟纵坡将降水和上坡地面径流排除,减少墙后地面渗水。7.景墙在园林中用于分割空间,遮挡视线,同时也是增加景观、变化空间构图的手段。8.砌体工程包括砌砖和砌石。9.砖石基础大放脚摆砖撂底施工工艺工艺流程:砖基础:检查放线→垫高标高修正→摆底→收退(放脚)→正墙→检查、抹防潮层完成基础。10.料石砌筑工艺流程1)方法:a.干砌法;b.浆砌法2)料石砌筑的标准a.组砌方法应该正确,料石砌体应上、下错缝。b.料石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应按料石种类确定c.料石墙长度超过设计规定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变形缝。3)冬雨期施工雨季施工应防止雨水冲刷墙体,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第四章园路与铺地工程1.园路的功能作用1)组织交通园路承担了游客的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工作和安全、防火、职工生活、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2)引导游览“人随路走”、“步移景异”。园路能担负起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向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3)划分空间,构成园景2.园路的分类1)主园路(路面宽度6.0-7.0m)2)次园路3)小径(游览步道)(路面宽度0.8-1.5m)3.园路系统的布局形式1)一般所见的园路系统布局形式有环套式、条带式和树枝式。2)环套式园路系统布局:由主园路构成一个闭合的大型环路或一个“8”字形的双环路,再由很多的次园路和游览小道从主园路上分出,并且相互穿插连接与闭合,构成另一些较小的环路。特点:主园路、次园路和小路构成的环路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套、互通互连的关系,其中少有尽端式道路。不走回头路,能适应公共园林环境,为广泛应用的一种园路系统。套环式园路也有不易构成完整系统的遗憾之处,在狭长地带一般都不宜采用这种园路布局形式。4.园林铺地的主要功能1)提供活动和休憩场所游人在园林中的主要活动空间,毫无疑问应该是园路和各种铺装地。大型的活动场地需要一定面积的铺装地支持,当铺装地面以相对较大并且无方向性的形式出现时,它会暗示着一个静态停留感,无行中创造出一个休憩场所。2)引导和暗示地面的用途铺装地能提供方向性,引导视线从一个目标移向另一个目标。改变铺装材料的色彩,质地或铺装材料本身的组合,空间的用途和活动的区别也由此而得到明确。3)对空间比例产生一定的影响每一块铺料的大小,以及铺砌形状的大小和间距等,都能影响铺面的视觉比例。形体较大、较舒展,产生宽敞的尺度感。相反,使
本文标题:园林工程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06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