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园林景观复习参考资料
园林景观复习参考资料1园林景观复习要点一、填空:1.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2.西班牙天才建筑师高迪的园林代表作—居儿公园3.现代建筑四大师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弗兰克·劳埃德·赖特4.美国第一代现代景观设计师托马斯.丘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唐纳花园5.美国现代园林发展中引发“哈佛革命”的三剑客:丹·凯利、埃克博、罗斯6.颐和园原名清漪园7.1925年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古埃瑞克安设计的新花园是“光与水的花园”二、简答:1.古埃及庭园的概况、类型及特点答:1.类型①墓园:陵墓建筑,常见植物有椰枣、棕榈、无花果,多置水池,如雷克马拉庭园。②宅园:方形、四周围高墙,入口处建有塔门,采用规则对称布局,中轴线上覆葡萄架,最后为住宅,水池为庭园主要组成要素,多为矩形,较大时建为“下沉式水池”,池边有凉亭,周围植物以埃及榕,枣椰子,棕榈、无花果、洋槐为主,花卉有莲、蔷薇等。③神苑:寺庙园林,结合庙宇,庙前有坛,进入庙前有园林,多采用对称布局形成宗教氛围,常见树种为香木。因埃及人的灵魂不灭论,陵墓较发达,其中壁画与庭园画可以概括其园林的特点。如祭祀阿蒙神的德尔·埃尔·巴哈里神庙。2.特征①受当地自然条件影响:炎热干旱,树木遮荫功能,棚架、凉亭、水池(墓园注重地形利用与树木园结合);②受宗教思想影响。追求生命永恒,产生墓园,神苑;③形式为规则式,规整的对称布局,人工气氛浓厚,明显人工改造自然的思想。2.古巴比伦庭园的概况、类型及特点答:(一)猎苑(二)圣苑(三)宫苑-“空中花园”特征:首先,从古巴比伦园林的形成及其类型方面看,有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猎苑,有受宗教思想的影响而建造的神苑。至于宫苑和私家宅园所采用的屋顶花园的形式,则既有地理条件件的影响因素,也有工程技术发展水平的保证,如提水装置、建筑构造等,拱券结构正是当时两河流域地区流行的建筑样式。这些条件也是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园林形式及特征形成的基本因素。此外,由于两河流域多为平原地带,因此,人们十分热衷于堆叠土山。猎苑内通常堆叠着数座土丘,用于登高嘹望,观察动物的行踪。有些土山上还建有神殿、祭坛等建筑物。就古巴比伦的宫苑和宅园而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采取类似今天的屋顶花园的形式。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为避免居室受到阳光的直射,人们通常在房屋前建造宽敞的走廊,起到通风和遮阳的作用。同时,人们还在屋顶平台上铺以泥土,种植花草树木,成为屋顶花园。【另答:特征:受自然条件及宗教思想影响,分别出现了圣苑,树木呈对称行列种植。受地理条件的影响以及工程技术的保证,拱券结构正是当时两河流域地区流行的建筑样式,出现了以空中花园为代表的宫苑,其特点最主要即是采取屋顶花园的形式。猎苑以森林为主题,以自然风格取胜造园。】3.意大利台地式的产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埃斯特庄园和兰特庄园为例,分析台地园的布局和空间特色。园林景观复习参考资料2答:1、地理原因:意大利台地园林的形成和意大利国家地理十分吻合。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境内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0%左右,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各地平原十分闷热,而在山丘上有凉爽的海风和来自山林的冷空气。自古以来,意大利的贵族、富豪多背靠山坡面向大海建造宅院别墅。2、社会原因:文艺复兴使西方摆脱了中世纪封建制度和教会神权统治的束缚,生产力和精神上都得到了解放,人文主义者渴望罗马人的生活方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作为经济繁荣的中心,使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达到极盛时期。特色:1.台地园的平面严整对称的,建筑常位于中轴线上,有时也位于庭园的横轴上,庭园轴线有时只有一条主轴,有时分主、次轴,甚至也有几条轴线。2.设计者多为建筑师,以建筑设计的方法来布置园林。强调园林的使用功能。花园被看作是府邸的室外延续部分。植物、水体、建筑及小品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3.采用借景的手法。4.作为装饰点缀的“园林小品”极其多样。5.水是极为重要的题材。6.庭园植物:摆脱植物的情趣,逐步展示植物的个性美。7.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中还出现一种新的造园手法—绣毯式的植坛。4.按照人与自然关系划分的亲和期、自豪期、自大期、觉醒期的世界园林不同阶段的社会背景、造园特点、园林形式。答:亲和期:园林开始萌芽1社会背景:狩猎和采集来获取生活资料,几乎完全依赖大自然;不了解自然而产生的恐惧敬畏心理,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当做神灵的化身加以崇拜;人对大自然处于感性适应状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呈现为亲和关系;没有必要也无可能产生园林。(1狩猎和采集为主,2群聚,3感性适应,4原始公社)2造园特点:原始公社后期,出于生存目的,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3造园形式:种植场地,果木蔬圃。接近雏形。自豪期:农耕经济为主的文明社会1社会背景:古代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首先发展了农业,人类对自然界已经有所了解,进行开发;创造了农业文明所特有的“田园风光”;早期:人与自然环境已经从感性的适应变为理性的适应状态,仍保持亲和的关系。后期出现了大小城市和集镇,居住在城市、集镇里面的统治阶级为了补偿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的情况,而经营各式园林。2造园特点:直接为统治者服务或者所私有;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追求视觉的美和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3造园形式: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建,形成了时代风格、名族风格、地方风格的园林形式和园林体系,如:古罗马园林体系,文艺复兴园林体系,古典主义园林体系,英国园林体系,东方的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日本园林体系等,即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园林的基本要素“地貌,植物,建筑,道路”形成。自大期:园林景观复习参考资料31社会背景:工业社会,18世纪中叶,蒸汽机和纺织机促成了产业**,工业文明兴起,人们对大自然无计划的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了对大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城市人口密集,大城市不断膨胀,居住环境恶化。2造园特点:A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了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共开放的公共园林。B园林规划设计从封建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C兴建园林不仅为了获得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注重发挥其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D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3造园形式:公园,城市防护林带,觉醒期:后工业时代或信息时代1社会背景:A二战后,先进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入后工业时代。足够的休闲时间和经济条件促使与接触大自然有直接关系的休闲,旅游活动得到迅猛发展。B同时人类面临人**炸,城市膨胀,粮食短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贫富不均、生态失调等严峻问题。促使人们认识到过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所导致的恶果,认识到开发,利用的程度超过了资源的恢复和再生能力。C19世纪末期兴起的生态学到20世纪50年代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理论。2造园特点:A城市公共园林、绿化开放空间以及各种户外娱乐交往场地扩大。B城市的建筑设计与园林绿化相结合,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相当数量的“花园城市”。C园林绿化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D园林规划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各种先进技术,由城市延展到郊外,与城市外围营造的防护林带,森林公园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甚至向着更广阔的国土范围延展,形成区域性的大地景观规划。5.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构成。答:1.东方园林:典雅且精致。中式园林的风格,写意的造景手法。日式风格的园林,善于用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风格淡雅,表达玄妙深邃的儒、释、道法理,体现出禅宗的意境。2.欧洲园林:规整而有序。欧式园林主要均依地势而建,以占地绿化和宏大建筑为主体。着意在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3.阿拉伯园林:植物和水法。通常面积较小,建筑封闭,十字形的林阴路构成中轴线,全园分割成四区。6.西班牙伊斯兰园林的特征、类型。答:西班牙伊斯兰园林类型:内庭院,台地花园。特征:伊斯兰信徒向往的“天国”,水、乳、酒、密河呈十字交叉,以喷泉为中心的布局,封闭的拱形建筑,是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反映了阿拉伯人的帐篷式居住形式及对绿洲、水的崇敬。西班牙人效法荷兰、英国、法国造园艺术,推广水法、绿化,使伊斯兰教与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结合一体,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西班牙伊斯兰园林。7.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有哪些造园要素?在不同时期有哪些变化?答:初期:人文主义园林1.选址时注意周围环境,可以远眺前景→多建在佛罗伦萨郊外风景秀丽的丘陵坡地上。2.多个台层相对独立,没有贯穿各台层的中轴线。3.建筑风格保留一些中世纪痕迹。4.建筑与庭园部分都比较简朴,大方,有很好的比例和尺度。5.喷泉、水池作为局部中心。6.绿丛植坛为常见的装饰,图案花纹简单。园林景观复习参考资料4中期(盛期):人文主义园林16世纪40年代后,意大利庄园的建造以罗马为中心,进入鼎盛时期。16世纪后半叶庭园多建在郊外的山坡上,构成若干台层,形成台地园。1.中轴线贯穿全园2.景物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3.各台层上常以多种理水形式,或理水与雕像相结合,作为局部的中心。4.理水技术成熟,包括各种光影与音响效果(水风琴,水剧场),跌水,喷水(秘密喷泉,惊愕喷泉)等,水景与背景在明暗与色彩方面形成对比。5.植物造景(迷园,花坛),水渠,喷泉等日趋复杂后期:巴洛克园林1.造园愈加矫揉造作,大量繁杂的园林小品充斥着整个园林。2.滥用造型树木,对植物进行强行修剪作为猎奇的手段,形态愈来愈不自然。3.线条复杂化。花园形状从正方形变为矩形,并在四角加上了各种形式的图案。花坛、水渠、喷泉及细部的线条少用直线,多用曲线。8.借助意大利园林谈谈自己对人工美和自然美的认识?答:自然美的特征是指自然美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美的独特属性.自然美属于现实美,与集中、典型的艺术美相比较,自然美虽相对零散和粗糙,但更为生动和丰富.自然美与社会美虽然都属于现实美,便由于它们存在于不同的现实领域,自然美亦有别于社会美,表现出三方面的独特属性:第一、鲜明的自然性.第二、侧重于形式美.第三、具有多面性和变异性。人工美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9.印度瓦法园出现于哪个时代?答:巴布尔时代10.中世纪西欧园林特征?答:中世纪西欧园林特征1.游乐园园林:寺院园林与城堡园林都由实用→装饰性与娱乐性。2.迷园:用大理石或者草皮铺路,以修剪的绿篱围在道路两侧,形成图案复杂的通道。3.开放型结园与封闭型结园:用低矮绿篱组成图案的花坛,空隙不种植物者为开放型,种植物者为封闭型。4.小型猎园:在大片的土地上围以墙垣,内种树木,放养鹿、兔以及鸟类的小型动物供狩猎游乐。【另答:特征:中世纪欧洲园林最初都是以实用性为主,是政教合一的折射。随着战乱平息和生活稳定,园林装饰性、娱乐性日趋浓厚。有些果园逐渐增加观赏树木,铺设草地,种植花卉,点缀凉亭、喷泉、座椅等设施,将果园演变为游乐园。用低矮绿篱组成花坛图案,图案呈几何形或鸟兽形状及徽章纹样,在空隙填充各种颜色的碎石、土、碎砖或者色彩艳丽的花卉。最初花坛高出地面,周围环绕木条、砖瓦等,后与地面平齐,常设在墙前或广场上。花架式亭廊也较为常见,廊中设坐凳,廊架上爬满各种攀缘植物。】11.中法园林比较?园林景观复习参考资料5答:中法造园艺术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审美价值观、造园的艺术风格、园林建筑等方面:1.从审美价值观进行比较:(1)人工美与自然美。法国园林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树木都修得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而中国园林却追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就算是修剪也修剪的参差不齐,错落有致,力求与自然融合。(2)形式美与意境美。对于自然美的态度也各有侧重,法国园林虽不乏诗
本文标题:园林景观复习参考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0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