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大学的功能及其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探讨
大学的功能及其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探讨天津大学理学院马世宁大学的兴起可追溯到柏拉图那个时代,那时哲学是学问之王,哲学家是城邦的精神领袖。大学的真正出现则是中世纪的事,这时宗教是大学最初的核心内容。文艺复兴终结了中世纪的“黑暗”,古典的人文思想得到复兴,以自然为对象的新科学也得到了新发展。大学形成的三个阶段“牛津精神”——“人文教育型”大学;“柏林转折”——洪堡所创造的“研究型”大学;“霍普金斯突破”——“多元化巨型大学”。现代意义的大学——创立于一八○九年的柏林大学西方现代大学的起点公认为始自于一八○九年创立的柏林大学。但柏林大学从何而来?它来自德国人的战败耻辱感──一八○六年拿破仑在耶拿击败普鲁士,并于一八○七年逼迫普鲁士签订辱国和约,这一战败国命运强烈刺激费希特同年在普鲁士科学院发表“致德意志人民”的著名演讲,大声疾呼德国只有靠文化与教育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自立。随后洪堡尔特出任普鲁士内政部新设的文化教育专员,费希特出任新建柏林大学校长,全力推动德国的文化教育复兴,在短短时间内,德国这个以往欧洲最落后的民族居然一跃而执欧洲学术文化之牛耳。无论德国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没有十九世纪德国学人的精神,就没有柏林大学的典范,也没有什么现代大学制度。北洋大学的诞生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方不敌,惨遭失败。随之严重的民族危机笼罩着中国大地。面对此情此景,国人痛定思痛,而各界有识之士纷纷上疏,争献救国强国之策,时任津海关道的盛宣怀提出了“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主张,并奏上《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1895年lO月2日,光绪皇帝朱批准奏。就是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为强我民族、兴我中华,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新型国立大学——北洋大学诞生了。一流大学与世界强国历史说明,在过去的几百年来,随着一流大学的兴起,这些学校所在的国家就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为世界强国。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英国的政治民主和工业革命,德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美国经济强国地位的建立,以及近几十年我国教育的发展,无不有其当时高水平大学的支撑。由此可见大学对国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可替代。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实力的象征。现代大学的四项功能被誉为美国当代高等教育改革“设计师”的克拉克·克尔(Clark.Kerr)曾把战后新兴的高等教育机构称为“多元化巨型大学”。“多元化巨型大学”模式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代表了当代高等学校的发展方向,“服务社会”应该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责。在“科学的综合化发展”时期,大学的功能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种功能,全球化的到来,大学的第四项功能——国际交流日益突出了。今天我要讲以下几个问题:现代大学的四项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国际交流;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搞好教学的几点具体建议。一,大学的功能1,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指大学教育的育人功能。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一句名言:“教育必须是人类的,然后才是专业的。”这话的意思是:教育首先是育人,然后才是教知识,教科学技术。大学之道,在明德我国对教育的育人功能早有明确的教导:《大学》开宗明义就指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国的教育传统特别重视人文教育,而这种修养又直接来源于道德教育。并有:“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的教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从育人的角度看教育的功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精神境界的提高和人格的发展与完善,从而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人才素质成了成败的关键大学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关注青年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的缺失在大学教育中,灵魂的东西被忽视了,于是大学教育缺乏基本的人文精神。有人曾说,高等教育已经沦为一种技术教育和工具教育,……根本忽视了综合教育,尤其是忽视了人文的教育……而人文教育意味着什么?斯坦福大学校长有着极美妙的阐述:“人文科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需要,它赋予社会、世界以方向,目的和意义。”大学的使命——追求真理,崇尚学术大学最大的与众不同就是她是一个关心价值观并影响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场所。这就决定了在大学使命的确定中,大学的一个不可放弃的重要的使命是:追求真理,崇尚学术。一则哈佛的故事一位中国留学生讲过一则哈佛的故事:以《正义论》奠定崇高学术地位的当代社会学大师罗尔斯教授,讲完学期末最后一堂课,谦称所讲全属个人偏见,希望大家独立思考自我判断。在他离开教室很久同学们的掌声依旧经久不息。于是该留学生问,到底要鼓掌多久,同学答曰:让罗尔斯教授在遥远的地方还可以听到为止。什么是哈佛?对真理的热爱,对学术的崇尚,对教授的尊重,这就是哈佛。哈佛的校训让柏拉图与你为友,让亚里士多德与你为友,更为重要的,让真理(VERITAS)与你为友。——AmicusPlato,AmicusAristotle,sedMagisVERITAS.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美国学者珀金说得好:“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既依赖于知识的进步,也依赖于知识分子的再生产,正如工业社会依赖于资本的不断投入和有技术的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再生产”。传播知识,造就人才是大学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价值表现形式。知识经济时代,不管大学的职能、作用发生什么变化,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职能都不会改变,这是大学的本质规定的。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这样认为:大学从事的是人的教育,大学应该是这样一个场所,在这里能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清晰的头脑、想象力等个人成功所必备的品质,而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保证。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认为大学的使命:一是发现和产生各领域的新知识,传承、传播、再阐释、校准已有知识。二是要提供探寻真理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毕业后50年仍能从中受益;要帮助学生学习对复杂世界进行分析和道德判断,使他们对自己、对其他社会成员有更好地理解。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工作的对象不是机器,不是商品,而是人,是富有活力的青年学生,这是它育人功能的根本所在。教师对学生不仅有传授知识的责任,而且在思想品德方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书和育人是密不可分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作风,学风,都是特殊的信息,都会在漫步经心,无声无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深刻影响。有人把这种影响比作“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今,我们强调学校和教师的“熏陶”作用,意思在于此。哈佛的“熏陶”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很重视这个“熏陶”功能的.如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William·James).他把哈佛大学描写为:“哈佛的环境不只允许,而且鼓励人们从自己的独特行动之中寻得快乐。相反,倘若有一天哈佛想把她的孩子塑造成单一固定的性格,这将是哈佛的末日。”下面我谈谈个人在西方名牌大学感受到的“熏陶”。在剑桥大学开学术会的感受;在美国DUKE大学参加授学位典礼的感受;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作访问学者的体会。行“不言之教”有位学者曾说过:“Oxfordteachesyounothingabouteverything;Cambrigeteachesyoueverythingaboutnothing”这话直译为:这两个学校什么也不教你。其实它的意思是:“牛津教你无中之有,剑桥教你有中之无。”这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2,大学是学术最先进﹑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场所。从学术角度看,大学又是科学研究的中心。大学要引领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大学科研要起到引领科学技术潮流的作用。大学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大学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大学的青年学生又是科学研究的有生力量和后备军。你们参加到教师队伍,不仅要准备做好一名教师,还要做好一名科学家,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如此。英国的剑桥大学,出了牛顿,麦克斯韦,汤姆孙,卢瑟福等一批物理学家。近百年来,有56位诺贝尔奖得主来自剑桥!剑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就出了二十多位诺贝尔物理奖。哈佛出了36位诺贝尔奖得主。大学又应是人类社会追求文明进步的精神殿堂,是先进文化最活跃的地方,是新思想的源泉﹑推动者和交流中心。一个综合大学的学术研究,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应占有重要地位。开展各种学术活动要坚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如:Seminar讨论会,文献报告会,专家讲座,各级学术会国际性的学术会等等。科学研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科学研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大学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职能是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科学研究的功能是大学的本质派生而出的,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是造就高层次、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创建新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新兴学科的生长点、优势学科的发展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也是培养创造性拔尖人才的有效途径。当今世界,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生,大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多学科交叉融合,也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共识和特征。高水平的学者要积极参加本科教学高水平的学者要积极参加本科教学活动。教学与科研室密不可分的,提倡高水平的教授积极参加本科的教学,这是国际一流大学一个惯例。一些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的事例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得主RichardP·Feynman教授,60年代主讲大学物理,写了《FeynmanLectures》讲义,影响很大。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得主EdwardMillsPurcell教授,1965年写的《电磁学》,是一本著名的电磁学基础教材。Goodman教授的事例Stanford大学J·W·Gaoodman教授,曾任过国际光学学会主席,他写的《IntroductiontoFourierOptics》一书,是世界光学界公认的一本信息光学的基础教材,被国际光学界评为引用最多的基础理论书籍。韦曼教授的事例2001年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韦曼教授的事例,当他得知得奖的当天举行完记者会之后,上午的十一点,他还要去给本科一年级上物理课。韦曼一直很重视大学的科学教育,自1984年起,他除搞研究外,一直在科罗拉多大学(博多分校)教授物理学,他认为那是他的职责,以后也还会继续教下去,他希望获奖将使自己有机会推动大学的科学教育,尤其是非理工科专业学生的本科教育。教育部文件最近,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教授和付教授必须参加一定工作量的本科教学,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青年教师和学生是科研的生力军大学搞科研有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它有一大批年轻的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他们是科研的生力军。哪个大学招的研究生多﹑质量高,那它的科研队伍一定强大。还要尽可能的吸收高年级的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年轻时的文章30年后得奖三位美国科学家30余年前发表的研究成果,让他们荣膺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3年,维尔切克正在普林斯顿大学读研究生,师从格罗斯。师徒俩1973年发表论文,揭示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当时他们分别只有32岁和22岁。同年,波利策也独立发表了相关论文。3,服务社会——大学对知识经济社会的功能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大学对知识经济有两方面的功能。其一,开发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本﹑科学技术和智能支持。从教育产业化的角度看,高等教育是生产人力资本的产业,同时又是生产知识资本的产业。其二,教育直接融入经济之中,作为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为经济市场投入和参与高水平的人力资本与高新技术。教育具有产业性在任何时代和社会,所有的教育都既具有产业性,又具有非产业性;既具有社会生产性,又具有社会生活福利性的双重性。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生产逐步成为知识的生产。知识和信息逐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的知识和智力在社会生产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的这种产业性也将显得越来越明显。高等教育
本文标题:大学的功能及其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09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