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园林苗圃学考试考卷答案
1园林苗圃学作业一、名词解释1.母树林:母树林是指优良天然林或种源清楚的优良人工林,通过留优去劣疏伐,或用优良种苗以造林方法营建的,用以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树木种子的林分。2.种子生理后熟:从外表看种子已达到形态成熟,但种胚并没有发育完全,它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当条件贮藏后,种胚才能逐渐发育成熟,具有正常发芽能力。这种现象可称之为生理后熟。3.种子含水量:种子含水量是种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种子重量的百分比。4.种子发芽率:发芽率也称实验室发芽率,是指在发芽试验终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5.实生苗(播种苗):用种子播种繁殖所得的苗木称为播种苗或实生苗。6.分生能力:分生能力是指一些植物能够长出专为营养繁殖的一些特殊的变态器官,如球茎、鳞茎、匍匐枝等。7.扦插繁殖:扦插繁殖是利用离体的植物营养器官如根、茎(枝)、叶等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插入土、沙或其它基质中,利用植物的再生能力,经过人工培育使之发育成一个完整新植株的繁殖方法。8.嫁接:嫁接是指人们有目的地利用两种植物能够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枝)或根上,使之愈合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植株的繁殖方法。9.砧木:承受接穗或接芽的植株(根株、根段或枝段)叫砧木。10.嫁接亲合力:嫁接亲和力就是接穗与砧木经嫁接而能愈合生长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性彼此相同或相近,因而能够互相亲合而结合在一起的能力。11、生物性病原:寄生在苗木上的致病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线虫。12、杂草:苗圃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或者是人工作用下生长出来,并有碍于苗圃内苗木生长的草本植物。13、再生作用:当植物体的某一部分受伤或切除时,植株表现弥补损伤和恢复协调的机能。14、生长初期:从幼苗出土后能利用自己的侧根吸收营养和利用真叶进行光合作用维持生长,到苗木开始加速生长为止。15、种子形态成熟:当种胚的发育过程完成,种子内部的营养物质转为难溶状态,含水量降低,种子本身的重量不再增加,呼吸作用变的微弱,且种皮变得致密坚实,具备保护胚的特性时,特别是从外观上看,种粒饱满坚硬而且呈现特有的色泽和气味时,可称之为种子的形态成熟。216、种子催芽:催芽即是促进种子萌发。人为地调节和控制种子发芽所必须的外界环境条件,以满足种子内部所进行的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增加呼吸强度,促进酶的活动,转化营养物质,有利于种胚的萌发生长,达到尽快萌发的目的。17、分株繁殖:把根蘖和茎蘖从母树上分割下来而得到新植株的方法称为分株繁殖。18、压条繁殖:是将母树上的枝条埋入土中或用其他湿润材料包裹,促使枝条的被压部分生根,以后再与母株割离,成为独立的新植株。19、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各种活的植物组织或部分器官,并给予适合其生长、发育的条件,使之分生出新植株的一种技术。20、种子被迫休眠:一些树木种子成熟后,由于种胚得不到发育所必须的环境条件,而处于休眠状态。21、种子长期休眠:又称生理休眠。有些种子成熟后,即使给予一定的发芽条件也不能很快发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或经过特殊处理才能发芽,这类休眠称长期休眠。二、填空题1.苗圃辅助用地包括__管理区建筑用地__、_苗圃道路_、_排灌系统、___防护林带__、晾晒场及积肥场及仓贮建筑等占用的土地等,苗圃辅助用地一般不超过苗圃总面积的百分之__20~25%____。2.从种子发育的内部生理和外部形态特征看,种子的成熟包括生理成熟和形态成熟两个阶段。3.影响种子呼吸的因素有:_种子本身状况___、_种子含水量___、____空气相对湿度___、__温度__、__通气状况__、__生物因子___等。4.播种苗的第一个年生长周期可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苗木硬化期。出苗期育苗的中心任务是___促使种子迅速萌发,提高种子的场圃发芽率,使出苗整齐、均匀、生长健壮5、幼苗期的中心任务是__提高幼苗保存率,促进根系生长,为苗木的生长发育打下良好基础6、速生期的中心任务是__加强抚育管理,满足各种环境条件,促进苗木快速生长,提高苗木质量7、苗木硬化期的中心任务是_促使苗木木质化,防止徒长,以提高苗木对低温和干旱的抗性8、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嫁接方法有__枝接___和__芽接__等两种。嫁接过程中,应使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对齐,才有利于嫁接成活。9、在播种繁殖中,苗期管理包间苗和补苗、截根、水分管理、降温措施、施肥、中耕除草、防寒越冬等技术环节。10.根据苗木年龄表示方法,碧桃嫁接移植苗,接穗为1年生,砧木为2年生,移植1次,其表示方法为__1/2---111、园林苗圃的分类一般是依据苗圃的种植内容、苗圃的面积和苗圃的生产年限可划分3为:园林苗木圃、景观花圃、草皮生产圃、种苗圃和综合性苗圃。12、辅助用地包括道路系统、灌溉系统、排涝系统、防护林带、管理区的建筑房屋、堆肥场等,但这些用地一般不得大于苗圃总面积的20%。三、简答题1、为什么砧木和接穗嫁接能够成活?(8分)答:接穗和砧木嫁接后,能否成活的关键在于二者的组织是否愈合,而愈合的主要标志应该是维管组织系统的联结。嫁接能够成活,主要是依靠砧木和接穗之间的亲和力以及结合部位伤口周围的细胞生长、分裂和形成层的再生能力。形成层是介于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再生能力很强的薄壁细胞层。在正常情况下薄壁细胞层进行细胞分裂,向内形成木质部,向外形成韧皮部,使树木加粗生长,在树木受到创伤后,薄壁细胞层还具有形成愈伤组织,把伤口保护起来的功能。所以,嫁接后,砧木和接穗结合部位各自的形成层薄壁细胞进行分裂,形成愈伤组织,逐渐填满接合部的空隙,使接穗与砧木的新生细胞紧密相接,形成共同的形成层,向外产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木质部,两个异质部分从此结合为一体。这样,由砧木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养分供给接穗,接穗的枝叶制造有机养料输送给砧木,二者结合而形成了一个能够独立生长发育的新个体。2、嫁接繁殖中,选择砧木的条件有哪些?(8分)答:性状优异的砧木是培育优良园林树木的重要环节。选择砧木的条件是:①与接穗亲合力强;②对接穗的生长和开花有良好的影响,并且生长健壮、丰产、花艳、寿命长;③对栽培地区的环境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④容易繁殖;⑤对病虫害抵抗力强。3、园林苗圃的任务是什么?(8分)答:以市场为导向(1.5分),运用先进的技术,良好的生产设施和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1.5分),在较短的时间内比较低的生产成本,通过引进,选育、快繁等手段,迅速培育出各种用途(3分),各种类型的园林植物苗木,以满足园林绿化市场的需求,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分)。4、如何确定种子是否成熟?(8分)答:一般都以种子形态成熟的外部特性来确定种子的成熟和采收期。不同的树种,不同的结实类型,其表现特征也不一样:2分(1)浆果类(浆果、核果、仁果等)成熟时果皮变软,颜色由绿变红、黄、紫等色,并具有香味、甜味;2分(2)干果类(荚果、蒴果、翅果)成熟时果皮变为褐色,并干燥开裂;2分(3)球果类:种鳞干燥硬化、变色,并且有的种鳞开裂,散出种子。2分5、播种方法都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点?8分4答:播种方法:①撒播(产苗量高)2分;②点播(一般只适用于大粒种子如银杏,侧放种子利于幼苗生长)2.5分;③条播(优点:苗木有一定的行间距离,便于抚育管理及机械化作业,比撒播节省种子;幼苗行距较大,受光均匀,通风良好,苗木生长良好,能保证苗木质量,起苗方便,多数树种适于条播,一般南北方向,利于受光均匀)3.5分6、为什么要进行苗木移植?(9分)答:苗木进行移植的意义:在育苗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①移植扩大了地下营养面积,改变了地上部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因而使苗木地上、地下生长良好,同时使树冠有扩大的空间,可按园林绿化用苗要求发展。3分②移植切去了部分主、侧根,促进须根发展,有利苗木生长,可提前达到苗木出辅规格,也有利于提高园林绿化种植施工的成活率。3分③移植中对奶系树冠进行必要的、合理的修剪,人为地调节了地上、地下部分生长的平衡,使培育的苗木规格整齐、枝叶繁茂、树姿优美。3分7、园林树木为什么会出现结实大小年现象?生产中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减轻或消除大小年现象?答:树木结实要消耗许多养分,特别是结实丰年,光合作用产物的大部分被种实发育所消耗,树体的营养积累减少,树势减弱,有时甚至消耗了植物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使随后的花芽分化中营养不足,致使结实丰年后、甚至随后几年都难以形成足够数量的花芽,结果出现结实歉年。此外,由于结实丰年消耗营养多,影响了新枝新梢的生长,使形成的果枝减少,导致随后开花结实量减少。树木结实的周期性随树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而异,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又受所处的环境条件所制约。环境条件常常是制约结实周期性变化特征的重要原因。在大范围内,树木结实周期性受光照、温度和降水量等气候条件制约。在各个年份又受具体的天气条件影响。在花芽分化、开花直至种实成熟的整个过程中,霜冻、寒害、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常使种实歉收。此外,病虫危害也对结实周期性变化有重要影响。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人为经营活动与园林树木的结实周期性具有密切关系。掠夺式的采种,不加控制地折断过多的母树枝条,致使母树元气大伤,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使母树恢复正常的结实,延长了树木结实间隔期。在深入了解树木结实的自然规律以及弄清影响树木结实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如浇水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疏花疏果等,可改善树木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促进树木结实,大大缩短或消除结实的间隔期。8、保持种子生命力的关键是什么?5答:保持种子生命力的关键:依不同园林树种与品种的不同要求,给予不同种子以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使种子的新陈代谢处于最微弱的程度,即控制其生命活动而又不使其停止生命活动,并设法消除导致种子变质的一切因素,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种子的生命力。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都有哪些?答:(1)内因:①种皮坚硬,致密以及具有蜡层,不易透气透水,因而种子不能发芽;②种胚发育不全影响发芽;③种子本身含有发芽抑制物质,如单宁,因此,只有当这些抑制物质,在外界环境条件作用下,通过自身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改变性质,解除抑制作用,种子才能发芽。(2)外因:①水分:水分是种子发芽的首要条件。只有有了水分,才能使种子吸水膨胀,种皮破裂,促使酶活动,将种子中贮藏的营养物质从难溶状态转变为种胚可以吸收利用的易溶状态,以保证种胚的生长发育;②温度:种子内部的一切生理、生化作用,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的,适宜的温度可促使种子很快萌发。变温条件可以刺激酶的活动,有利于种子内营养物质的转变,有利于气体交换,对种子萌发起加速作用;③空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足够的氧气能增强种子的呼吸作用,促进酶的活动,分解种子中贮藏的营养物质,供给种胚生长。④光照:光照条件有时对种子萌发产生一定影响,有些喜光的种子在有光的条件下发芽更好。9、为什么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答:适宜的播种时期能促使种子提早发芽,提高发芽率,且出苗整齐,苗木生长健壮,抗寒、旱、病等能力强,节省土地和人力。10、春播都有哪些优点?答:①从播种出出苗时间短,可减少圃地的管理;②春季土壤湿润,不板结,气温适宜,有利种子萌发,出苗整齐;③幼苗出土后温度逐渐增高,可避名低温和霜冻的危害及减少种子被鸟、虫、病和牲畜的危害。11、苗木密度的大小对苗木生长有什么影响?确定苗木密度的依据是什么?答:要实现苗木优质高产,必须在保证每株苗木生长发良健壮的基础上获得单位面积上最大限度的产苗量,这就必须有合理的苗木密度,因此苗木的密度对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密度过大,则苗木的营养面积不足,通风不良,光照不足,降低了苗木的兴合作用,光合产物减少,影响苗生长,叶量少,顶芽不饮满,根系不发达,易病虫为害,移植成活率低。当苗木密度过小,不但影响单位面积的产苗量,而且由于苗木稀小,苗间空地过大,土地利用率低,易滋生杂草,同时增加土壤中水分、养分的损耗,不便于管理。确定苗木的密度要依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的快慢
本文标题:园林苗圃学考试考卷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1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