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围棋战略理念的内涵与实质
围棋战略理念的内涵与实质楼主发表于2012-11-2618:47:54|查看:976|回复:10围棋战略理念,是围棋战略艺术在思想理论和观念形态上的集中体现。这些理念,在不同时期、不同范围,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和基本内涵。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传统或经典理念围棋战略思想中的传统、经典理念,也可称为核心理念,带有普遍性质,反映围棋博弈的客观规律,被无数实战经验所证明,是公认的、不能随意违背的原则。如果违背了,或者直接导致竞技失利;或者偶然获胜,但不能在多数比赛中胜利;或者小有成就,但最终难以成为大棋士。这些理念,主要包括以下10条。第一,多算先胜。围棋是数的科学。围棋的战略构想、战役组织、战斗实施正确与否,都建立在计算是否准确的基础上,通过算度的深浅反映出来。《孙子兵法》中“多算胜”的思想,在围棋竞技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和突出。比如,博弈之前的“庙算”,就是预先分析敌我双方情况,构思、盘算作战的总体方略;布局开始时的“筹算”,就是根据双方初始构想碰撞的情况,筹划、谋算整个作战的走向和作战部署;子力展开时的“估算”,就是对不同方向投入子力的效率进行思索和估量;组织战役时的“测算”,就是对预想目标、手段步骤、发展变化和关联影响进行推想和测度;战局进程中的“格算”,就是对交战双方的得失进行比较和掂量;具体战斗中的“精算”,就是对行棋的着法、变化、结果进行精确、周密的计算。每一种计算方式,都联系特定的思维模式。计算,不仅是战术思维的要素和依据,而且是战略思维的要素和依据。战略构思也要计算。围棋计算的特征,纵向看,是从定性到定量、从大体到具体、从模糊到清晰、从概略到精确;横向看,每个阶段的计算都是在比较双方量化的程度、准确的程度、预测的程度。特别是在严格限制时间的情况下,更是在比较双方思维的强度、计算的准度和反映的速度。谁算得早、算得快、算得多、算得细、算得准,谁就是强者,谁就能胜利。第二,主导在我。掌握行棋的主导权,占据博弈的主动地位,是围棋战略思想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古训,是围棋竞技艺术的最高境界。博弈是双方意志的较量,主导,就是通过“手谈”传达的信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迫使对方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得不在行棋中偏离或违背自己的意志,而服从或屈从于我方的意志。主导,包括套路主导,使整个行棋的路数和步调,走入我方熟悉的、优势的、预想的套路,而使对方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局势主导,在双方对抗中以高人一筹的构思与计算,形成符合我方意图、抑制对方意图的局面、结构、态势;发展主导,对局面的发展趋势预想、设计在先,迫使或诱使对方按我方设想行走,从而把握整个棋局的走向。主导有两个尺度:一是我方满意、主动、得利的程度,一是对方难受、被动、损利的程度,这两个指数一正一反,都是形成主导的标志。主导权反映在行棋状态上,就是作战的主动权。主动权是重要的战略概念。毛泽东说过:主动权就是行动的自由权。自由权不是随意行棋的权利,而是能够制人而不制于人的表现,是主导权的表现。掌握行棋的主导权、主动权,是追求高端博弈艺术的目标。第三,以势压人。势是围棋战略思想的核心概念。势的构想、营造和运用,即谋势、造势、用势,围棋战略艺术的核心要素。势的本意是指由力量的一致性、事物的共同趋向和营造产生的潜能,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能量结构和表现形态。《孙子兵法》中有“势篇”专门论势,指出:“善战者,求之于势。”强调利用无可抵御的能量释放,创造一种压倒性的战斗力,比如“以碫投卵”、“鸷鸟之疾”、“激流以至漂石”、“转圆石于千仞之山”。围棋博弈中的势主要指:态势,形成使对手感到压力和威胁、行动受到制约,使自己行棋顺畅、高效的格局和战略环境;外势,外线作战是战略主动的表现,把棋走在正面、宽大的空间,夺取战场制高点和控制权;气势,势是一种能量场,势能既包括物理能量,也包括心理能量,通过能量的聚集和发挥,不仅在局面上,而且在心态上影响和震摄对手;趋势,逐步释放蓄积的潜能,主导和控制棋局发展的走向。围棋造势、用势的基本手法是:布局、序盘作战中贯彻我方意图、破坏对方意图形成的压迫;营造大模样形成的压迫;实施包围、隔断形成的压迫;进行“宽攻”即保持一定距离的威胁和攻击形成的压迫,等等,都是“以势压人”的具体体现。势的运用是有条件的,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包括:要付代价,可能在实地上受损、出现漏洞或意图落空,关键在得失比较;有阶段性,只能在战略展开即序盘和进入中盘作战时使用;需要结合,不可能独立进行,要与其它作战手段相互融合;必须转化,围棋虚与实的转化主要表现在势与地的转化上,势要能导致优势,最终转化、落实到实际利益即实地上。势的功能和作用释放、发挥的过程,就是逐步向实利、实地转化的过程,转化的结果,是衔量势的作用的最终尺度。第四,照应全局。围棋博弈是由一系列战役战斗相互连接和组合而成的战略全局。把握大局、照应全局,是围棋战略思维的关键原则。照应全局的核心内涵是:全局利益高于一切,行棋所有问题和相互关系的判断、选择和处置,都必须以全局的需要为转移。围棋的全局与局部具有特殊关系,不存在抽象的全局,全局利益完全由各个局部利益组合而成,并通过各个局部的比较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围棋没有同步、统一进行的全局行动,各个局部的子力不能同时动作,只能按照轻重缓急依次行动。这就使得全局考虑与局部选择具有了高度的一致性,必须根据全局需要确定盘面最大、最紧迫的一手。“急所重于大场”,就是指在关键部位应对重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比占领一般大场对全局的影响更大。要着眼全局态势安排、协调相关局部的行动,使各个局部子力的运动目标统一、思路连贯、逻辑一致、动作协调,具有整体性。所谓“兄弟打架”,是指因为相关局部的行动相互抵触而降低了效率;而“缠绕攻击”,则是因为相关局部的棋形缺乏有机联络而可实施交叉进攻。这是把握全局者所务求避免的。第五,攻守平衡。进攻与防御,是作战行动的基本类型,也是围棋博弈的基本手段。围棋的攻防,集中表现在攻杀与做活、破空与护空、隔断与联络、打入与守地等等行动上。恰当的选择、使用攻防手段,达到攻守平衡,是围棋战略艺术的生动体现和重要指导原则。攻守平衡,不是在进攻和防守之间走一条中庸路线,而是使二者有机结合、互为保障、辩证统一。从一定意义上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而这并不意味着攻守可以失衡。进攻是主要的、第一位的,但进攻是有条件的。这里的条件除力量和时机之外,还包括自我防护的程度。没有相应防护的进攻不是最好的进攻。战争中,组织进攻作战的同时要组织防卫作战,原因就在这里。有人认为,攻守平衡在现代围棋中已经过时。其实不然。一方面,这是由战争的目的决定的,保护自己与消灭敌人是一切军事行动的依据;另一方面,是由进攻的规律决定的,进攻越过顶点会走下坡,防护意识是防止越过顶点的重要保证。围棋博弈是天然的攻防统一。比如,打入是进攻,而联络或者做活或者延气对杀,则是防守。坚持攻防的辩证统一,是攻守平衡的核心。表现在进攻上:利用厚势(既有的坚固防御阵地)进攻;攻击成空或攻击护空;攻击的目标、方向与己方需防护的区域不相矛盾;对攻击子力队形的保护,等等。表现在防守上:创造和利用对方进攻中的破绽和漏洞,为反攻创造条件;在收缩中强化自己,积蓄反攻的力量;发现和等待反攻的时机,适时反击制胜。第六,效率至上。竞技围棋以争胜负、夺锦标为首要目标,竞技性是主导因素。竞技围棋的本质,是基于效果,追求最高效率,实现局部与全局的利益最大化。这就是决定了在用棋博弈中,效率成为衡量行棋价值的根本尺度;效率至上,成为核心价值观。比如,棋谚所说的“高者在腹”,“入腹争正面”,“二路连爬活也输”,等等,都是讲的在行棋方向和路线上,效率决定价值的一般规律。追求最高效率和利益最大化,要坚持赢棋第一的原则。效率高低,利益大小,都取决于胜负相关联的程度。为了赢棋,不能满足于“有一手棋”的价值,而必须力求每一手棋的最高效率和价值,力戒松缓,力避低效、无效甚至负效,为胜利争取最大的可能。要坚持效率高于审美的原则。行棋效率与棋形美感本来是统一的,所谓的棋形美本意是指效率高。但在有的围棋流派的观念和实践中,美的棋形成了形而上的东西,审美要求甚至超过了胜负标准,这是不正确的。实践中棋手之所以在意棋形,是因为好的棋形本身就是高效行棋的结果,而好的棋形会带来好的效率。所以,不能以疆化的思想对待棋形和效率,要贯彻实战第一、效果第一,为了争取优势,敢于和善于运用“场合手段”,必要时敢于使用“怪招妙手”、“愚形杀手”。要坚持以风险搏效果的原则。风险与效果往往是辩证的统一。追求利益最大化必须用于面对风险。风险是共同的,自己冒风险,也把对手拉入风险;一方不按规则出牌,另一方也要陪着走钢丝;一方看不清,另一方也未必看得清。夺取最大利益,要敢付风险成本。这不是盲目冒险、挺而走险,而是在客观估量、精确判断基础上的自觉选择。第七,抢占先机。先机是战机的一种,是能够直接夺取主动和优势的战机。所谓战机,是作战中出现和遇到的有利于我方的机遇、机会。战机稍纵既逝,可遇不可求。善于捕捉和把握战机,是重要的战争指导艺术。抢占先机,争夺先手,在围棋博弈中具有战略意义,是把握战机最重要的内容。过去有“占山为王”,围棋则是“占先为王”。《棋经十三篇》上讲“宁输数子,不失一先”,就是指先手的重要性。争取先手,是为了先敌抢占战略、战役、战斗的要点,夺取全局和局部的主动地位;在作战中先敌动手,在竞争的起跑线上就取得领先优势;在各种利益的选择上抢先占有较大、较多的利益,而把较小、较少的利益留给对方。抢占先机,争取先手,也有相对性。要把握“绝先”的利弊。所谓“绝先”是我动敌必应,在定形时好处极大,但如使用时机不当,也会失去变化,损失劫材,可见绝先并不是绝对的。要防止“似先非先”。先机、先手是比较的概念,相对于全局利益而言,如果对形势、得失判断不准,也会出现以为是先其实不是,造成我动而敌不应,抢先而未得先机的局面。要认清“先中后”和“后中先”。先手、后手与主动、被动是辩证关系。一般情况下,先手主动,后手被动,但由于作用与反作用的原理,在有的情况下,抢先会落后手,后发可以制人。第八,弃保转换。转换是围棋博弈中双方在战略层次进行对等较量的一种思维模式和作战模式。转换以已布下的子力或已取得的利益为成本,得到相应的战果。转换本质上是有代价的获取。转换在理论上应是对等或基本对等的,完全不对等的不称其为转换。转换分为三种类型:主动转换。按照我方的战略意图和行棋步调,或佯顺敌意,迫使或诱使对方接受利益的交换,结果一般于我有利;被动转换。当形势不利或行棋受制时,为了求得转机或保持相对平衡,不得不实行的交换;劫争转换。劫争的表现为要点争夺,实质上是围绕利益转换进行讨价还价的谈判。谈判中实力强(劫材有利)的一方,往往使得对方接受不平等条约。转换不仅需要敏锐的眼光、精准的计算和深远的预见,而且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很强的魄力。几乎所有的棋类都有子力兑换的战术行为,惟有围棋的弃保转换,堪称战略艺术。第九,以强击弱。在作战行动中,集中优势兵力,形成强势坚壁,用于打击敌人,这是重要的军事方略。在围棋博弈中,强指的是厚。厚为强,薄为弱。厚有三种:铁厚,就是活棋,无可撼动;厚势,子力多,棋形好,眼位丰富,联络可靠;厚味,有厚的初步形态和发展趋势,但还不够厚。以上也可统称为厚势。厚势作为支撑,主要用于攻击对方,或制约对方行动,但一般不用来围空。“厚势不成空”有数学根据。用大量子力构筑厚势,再投入子力进行围空,行棋的平均效率和总效率会降低;与此同时,对方在空旷处行棋,相同的子力速度、效率可能会更高。以厚势坚壁为背景,在对方的背面或侧翼空虚处展开行动,一方面,自己成空并破坏对方成空;另一方面,迫使对方在我厚势面前行棋,行动受制,或被动作战,从而改变双方行棋的效率比。这就是围棋的以强击弱,实质是以厚制薄。运用厚势的原则:形成要早,多方发挥辐射作用;充分用于作战,依托厚势,强手攻击。厚势形成的过程,是力量积蓄的过程,是拳头攥紧和收缩的过程,需要付出子力效率的代价,其实际效益应当结合力量释放和爆发的总效果一起计算。第十,出奇制胜。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是古今中外共同的军事原
本文标题:围棋战略理念的内涵与实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17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