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园艺学总论chapter1
园艺学总论陶书田园艺专业本科专业核心课——2020年1月第一章绪论一、园艺学、园艺作物及园艺业二、园艺业的历史三、园艺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园艺学、园艺作物及园艺产业园艺是指种植果树、蔬菜、花卉等的技艺,是农业生产和城乡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园艺既是一门生产技术,又是一门形象艺术。园艺一词包括“園”和“藝”二字,《辞源》中称“植蔬果花木之地,而有藩者”为園,《论语》中称“学问技术皆谓之藝”,因此栽植蔬果花木之技艺,谓之园艺。园艺的英文名Horticulture一词最早出现于PeterLaurenberg在1931年所著的《字的世界》一书。Horticulture一词是由拉丁文Hortus与Culture二字合并而成的,Hortus为垣篱、墙壁等围绕物之意,Culture为栽培管理之意。可见,园艺一词的含义中外是一致的。园艺植物包括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从广义上讲还包括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园艺植物分类主要是根据其生产用途而定的。但是有些园艺植物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依其栽培目的,而同属于多类园艺植物。如荷、玫瑰园艺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生长发育规律、繁殖、栽培、育种、贮藏、加工、病虫以及造园等的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园艺学的研究内容与分工也更加具体。园艺学的范畴一般分为果树园艺学、蔬菜园艺学、观赏园艺学和造园学4大类,也有的学者将园艺学分为5大类,将苗圃学也单列一类(Halfacer和Barden1979)。果树园艺学:是研究果树的品种、生长习性、栽培管理及产品处理的科学。蔬菜园艺学:是研究蔬菜的品种、生长习性、栽培管理及产品处理的科学。观赏园艺学:是研究花卉和观赏树木的品种、生长习性、栽培管理及应用的科学。造园学:又叫园林规划设计学,是研究园林绿地的设计、规划、施工和养护管理的科学。苗圃学:也叫种苗繁育学,是关于园艺作物种子种苗繁育和苗圃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园艺学虽然起源于古代的园艺技艺,但现代园艺学已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它是一门应用科学,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土壤学、气象学、农业化学、植物保护学、遗传育种学等学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园艺学研究的是园艺作物的集约栽培技术,它可以以相同的土地面积,通过大量资金、劳力和技术的投入,获得几倍甚至十几倍于其他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亩园,十亩田”就是这个意思。•更重要的是,园艺学不仅是科学,也是一门形象艺术,将植物应用于美学是园艺学独一无二的特点,使之有利于其他农业活动。•可以说,园艺学是科学、技术与美学有机结合的学科。园艺业即园艺生产和经营,是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同于以生产粮油为主的大田作物种植业,也不同于以生产林产品为主的林业,它是从事果品、蔬菜、花卉、观赏树木的生产和风景园的规划、营建、养护的行业。二、园艺业的历史根据古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300万年以前,而农耕的历史大约只有1万年(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在出现农耕以前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里,人类的祖先依赖采集和渔猎为生。石刀石斧石犁例如: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马来半岛的塞芒人和塞诺依人懂得砍除与野生果树生长在一起的灌木,并剪去野生果树的顶梢,使野生果树结出更多的果实。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安第斯高原的印第安人已经了解到野生马铃薯有60多个不同的类型。公元前9000-8000年在西亚的新月形地带(现约旦和叙利亚的西部和北部)最早开始了原始农业的发展期。公元前7000-5000年中国长江、黄河流域开始种植水稻、谷子,并饲养猪、狗、羊等家畜,葫芦、白菜、芹菜、蚕豆、西瓜、甜瓜等也已经开始栽培。可见,当时园艺作物的栽培已成为原始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1900年埃及出土的古墓中所描绘的古埃及园艺1.采收无花果2.圆形葡萄架3.菜园灌溉的图画西亚地区是世界原始农业最早发展地区,其原始农业的发展也前后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包括园艺业)的发展。公元前3000年枣、无花果、洋橄榄、洋葱及葡萄已在埃及为人栽种。至埃及文明极盛时期,园艺业已有了很大发展。埃及人栽种许多水果,包括枣、葡萄、洋橄榄、无花果、香蕉、柠檬、石榴和胡瓜、朝鲜蓟、扁豆、大蒜、韭葱、莴苣、薄荷、古苣、菊苣、萝卜及各种甜菜等蔬菜。公元前十五世纪埃及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植物园。当时埃及人栽花种菜,不单供自用,还供应给市民。波斯的巴比伦庭园园艺也在此期出现。公元前700年一本《亚述植物志》记载有9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250种蔬菜、果树、药用及油料植物。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罗马人使用的园艺技术包括:嫁接、水果和蔬菜的种植、豆类轮栽、肥力鉴定以及水果贮藏等。在当时的文献中还发现以云母片所盖的原始型温室,用于黄瓜的促成栽培。这一时期观赏园艺在罗马也已发展迅速。罗马人的田园里,不仅种有多种果树,还栽有各类花草,如百合、玫瑰、紫罗兰、三色堇、罂粟、鸢尾、金鱼草、万寿菊和翠菊等。罗马衰亡后,中世纪欧洲进入黑暗时代,一些园艺技能只在修道院花园内幸存,僧侣成为当时唯一的园艺家。园艺工作变成修道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供给食物、装饰品及医药,许多水果及蔬菜的品系均因此而被保存下来,有些甚至经过了改良。十字军东征时将亚洲的蔷薇、郁金香、无花果及亚洲种葡萄带回欧洲,对欧洲花卉和果树种类的增多,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欧洲园艺业复苏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经法国传入英国。到公元15、16世纪,果园和菜园在修道院外已经很普遍,菜园成为香料和调味品的重要来源,CharlesEstienne与JohnLiebault(1504-1564)所著的《乡村农场》一书成为当时的一本重要的园艺著作。书中记载了有关苹果栽培技术,包括施肥、嫁接、修剪、育种、矮化、移植、昆虫防治、环状剥皮、采收、加工、烹饪及药用。造园术也随之兴起,庭园变得规范化,庭园设计变得与建筑设计同样重要。19世纪中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进入了近代农业阶段。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细胞理论的提出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的出版1865年孟德尔遗传理论的建立促进了近代育种技术的发展。1871年美洲野葡萄的引进和利用使欧洲葡萄生产免于灭顶之灾。1885年波尔多液的发明,为园艺作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了一种应用至今的重要的杀菌剂。十九世纪末,拖拉机出现,化学肥料工业产生,化学农药被人工合成,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也明显地促进了近代园艺业的发展。而与此同时,能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近代农业的主要缺陷也日益显现。中国是世界上园艺业最早出现的国家。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已有了种植蔬菜的石制农具,开始栽种葫芦、白菜、芹菜、蚕豆、西瓜和甜瓜等。在陕西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遗址中,就有榛子、朴树子、栗子、松子和蔬菜种子出土。从河南安阳小屯发掘出的商代都城殷墟中,有大量用以占卜的甲骨刻辞,已认出的字中就有园、圃、囿。其中园是栽培果树的场所,圃是栽培蔬菜的场所,囿则是人为圈定的园林。这说明在公元前十三世纪的商代,园圃已开始从大田分化出来。西周时代,随着中原人口的增加,作物种类日趋多样化。除谷、豆、麻之外,蔬、果种植发展迅速。蔬菜种类有直根类、薯芋类、嫩菜类、葱类及香生菜类多种。果树有落叶果树带和落叶常绿果树混交带的种类40余种。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就是在此期编辑而成的,涉及到132种植物,包括多种园艺植物,其中蔬菜有葵、葫芦、芹菜、山药、韭菜、菱和菽等;果树有枣、郁李、山葡萄、桃、橙、枳、李、梅、榛、猕猴桃和杜梨等;观赏植物有梅、兰、菊、竹、杜鹃、山茶和芍药等。这反映在三千年前园艺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已占有一定的地位。秦、汉时期,果树和蔬菜生产已从园圃扩大至山野,出现了一些具有相当规模的果园和菜圃,成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品种开始出现。据说秦始皇时曾利用临潼的温泉热水在冬季栽培喜温蔬菜—瓜类。汉朝已有利用火室火炕于冬季种植葱韭菜菇的记载。汉武帝时代(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利用旧时秦朝的上林苑,加以扩建,“周袤数百里”,南北各地竞献名果异树,移植其中,植物多达2000余种,有名称记载的约100种,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植物园,并设钩盾,作为专门管理上林苑果木的官吏。开通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从西方引进葡萄、无花果、石榴、核桃、扁桃和榅桲等果树,以及黄瓜、西瓜、胡萝卜、菠菜和豌豆等蔬菜。同时张骞也给西亚和欧洲带去了中国的桃、杏、茶、芥菜、萝卜、甜瓜、白菜和百合等,大大丰富了那些地区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北魏贾思勰于六世纪中叶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农书中最早的一部,也是我国最有价值的一部农书全书约11万字,分为10卷92篇,其中卷三为蔬菜,卷四为植树和果树,其记载了31种蔬菜和17种果树的品种、繁殖、栽培技术和贮藏加工等,表明当时我国园艺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齐民要术》中首次记载的“嫁枣”、“嫁李”等促进果树多结果的技术一直沿用至今。唐代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不少果树和蔬菜种类。嫁接技术更加完善。促成栽培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可使黄瓜在二月采收。创造了通过蜡封果蒂进行果品保鲜的技术和促使花朵提早开放的“堂花技术”,使牡丹、桃等在冬季开花。开始了食用菌的人工栽培;出现了小型盆景的制作。茶叶生产及茶叶栽培技术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唐代诗人王建《宫前早春》:酒慢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苑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宋元时期原来主要在岭南种植的橙、桔、香蕉、荔枝、龙眼等果树分别向闽、浙、赣、川、苏等地推移,扩大了种植区域。对花卉的观赏已从上层人士向民间普及。除了专业花农,还出现了中间商“花客”。北宋蔡襄编著了我国第一部果树专著—《荔枝谱》,记载了32个荔枝品种。南宋韩彦直编著了我国第一部柑橘专著—《桔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柑橘栽培学专著,记载了27个柑橘品种或种,并全面地总结了当时桔农的栽培经验。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王观—《扬州芍药谱》刘蒙—《菊谱》明清时期我国主要通过海路从欧洲和美洲引进了芒果、菠萝、番木瓜、苹果、西洋梨、西洋李和西洋樱桃等果树和番茄、辣椒、结球甘蓝、花椰菜、洋葱、南瓜(包括西葫芦、笋瓜等)、马铃薯、软荚豌豆和菊芋等蔬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园艺作物的种质资源,促进了我国园艺专业的发展。清代陈淏子所著的《花镜》(1688年成书)一书记载了352种观赏植物,并采用了实用分类法,书中还逐一阐述了嫁接技术、微量元素的施用及观赏植物的园林配置技术。《花镜》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观赏园艺植物学的诞生。1708年汪灏等编著的《广群芳谱》中记载了100多种栽培及野生的蔬菜,并归纳为辛香、园蔬、野蔬、水蔬、食根、食实、菌属、奇蔬、杂蔬等9类,为后世蔬菜植物的分类打下了基础,其中以食用部位及生长环境的分类法至今仍被采用。1万年内人们栽培利用各种作物的过程园艺业一经出现,便与人类文化密切地融合在一起。园艺的影响涉及到思想、情感、文学、绘画、哲学、宗教、社会习俗以及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可称为“园艺文化”的独特体系。我国周朝形成的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以园艺植物为题材的,那时的人们已将花木用于社交礼仪,以梅、芍药等园艺植物来传达爱情了。历代文人创作出大量关于园艺植物的诗歌、散文、戏剧和绘画。花卉被国内外广泛地应用于社会民俗之中。花卉因其人类所赋予的不同的象征意义,已成为某些社会民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我国春节的水仙、中秋节的桂花和重阳节的菊花,以及西方国家圣诞节的圣诞树、复活节的百合、情人节的玫瑰和母亲节的康乃馨,这一传统影响至今。在西方,园艺甚至被认为是“仅次于宗教的传播博爱的思想者”。可见,在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园艺植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应该值得自豪的是,中国是享誉世界的“园艺大国”、“园林之母”。20世纪初极负盛名的植物学家亨利.威尔逊(E.H.Wilson)曾于1899~1918五次来华,广为收集各种野生观赏植物大1000多
本文标题:园艺学总论chapter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1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