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大学马克思原理第一章
2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即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可知论:坚持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是可知论,如,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能被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不彻底的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结论: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5.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正确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统一性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3.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2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第二,意识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物质与运动(1)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2.运动与静止(1)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是绝对的;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是相对的。(2)两者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关系,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2)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行,特点是三维性。(3)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时空的相对性告诉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4.社会的物质性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的物质生活资料活动也是物质性的运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2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体直接现实性。(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地能动性。(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2,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1)物质生产实践.(2)社会政治实践.(3)科学文化实践.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3,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4,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三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都有客观规律。实践就是正确认识与处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关系的活动规律。(一)规律及其客观性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特点:1.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2.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4.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二)意识的能动作用2定义: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定义: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内容: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通过自觉活动认识和利用规律。实践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2两者的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但不否认人在可能性空间内的选择。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时选择的内在根据。主体选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在于主体选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客观性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联系出发,坚持唯物论。事物内部不同部分和要素都相互联系(内在结构性)普遍性事物同其他事物处在联系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多样性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事物普遍联系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具有新的结构功能,能适应已变化的环境和条件否定了旧事物消极腐朽的东西、保留了合理适应新的条件的因素,增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实践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社会中人与人的一切现实联系的基本方式和途径。2分析事物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原因: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事物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类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定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的特点:1、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这是唯物辩证法同唯心辩证法、诡辩论的重要区别所在。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2、普遍性。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存在的形式,实质上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系形式,即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社会中人与人的一切现实联系的基本方式和途径。3、多样性。直接、间接联系;内部、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3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2.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3.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二)事物的永恒发展1联系与发展的联系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一定形式的运动都意味着一定的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2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新旧事物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4新生事物具有优越性的原因1、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2、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尤其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表现得特别明显,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5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马克思恩
本文标题:大学马克思原理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2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