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国内外氢能技术规范和标准发展现状简介
1国内外氢燃料电池技术规范和标准发展现状面对着全球能源枯竭的严重挑战,洁净无污染的氢燃料电池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把科技力量和资金转向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国家氢能燃料研究计划”和“氢能设想发展路线图”。面向新技术涉及的产业,从来都是“标准之争”的沃土,各国在大力支持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之外更是积极介入和开展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订,以求能最大的影响未来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准入“门槛”。因此,国外有关氢能技术规范和标准方面的活动十分活跃,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很重视氢能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以及与技术的同步协调发展工作,同时也非常注重国际间的合作并极力通过法规和标准的全球协调机制将本国氢能技术规范和标准国际化。一、国际上,氢燃料电池法规和标准制订及协调机制框架目前,各国和各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氢能合作组织、国际氢能合作项目和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WP29)等渠道基本建立了氢燃料电池汽车(HFCV)的法规和标准、燃料电池(HFC)的标准和法规的协调机制。因为车辆的市场准入门槛比燃料电池其他应用要高,安全性要求、环保性要求更突出,且HFCV是燃料电池应用的重点领域,各国和各标准化组织都专门成立部门负责HFCV法规和标准,其中UN/WP29于1998年专门设立了SC3小组委员会专门负责管理制订HFCV的全球性技法规(GRT)的项目,在UN/WP29-SC3的框架下建立了HFCV的全球协调机制开展全球统一的技术法规制订。在氢燃料电池法规和技术的其他领域如微型/移动/固定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尚未建立类似于UN/WP29的框架,但通过国际间的合作组织、合作项目以及各国对ISO、IEC等标准适用相互协调,如欧洲联合氢能项目(EIHP)、自动化工程师协会(SAE)组织的燃料电池标准化论坛、。在整个氢燃料电池法规和标准制订及协调机制框架中,主体包括各国政府、标准化组织、国际氢能合作组织(政府间、各组织间、政府和组织间)和UN/WP29,各主体之间相互交叉,相互衔接,而后者又将前三者纳入其中。1、标准组织,主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氢能法规和标准协调委员会(HCSCC)、加拿大标准协会(CSA)、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法规理事会(ICC)、自动化工程师协会(SAE)、保险业者实验室(UL)、欧洲英国标准(BS)、日本标准协会(JSA)等。其中,著名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均分设有关氢能的技术委员会TC197氢能技术委员会和TC105燃料电池技术委员会。其中IEC/TC105和ISO/TC197分别专攻氢能应用系统的某些重要领域,如氢能系统安全性的基本考虑、加氢站、氢燃料——产品规范等。2、目前较有影响的国际氢能合作组织主要有:氢能经济国际合作组织(IPHE)、欧洲联合氢能项目(EIHP)、促进氢能转变伙伴关系(PATH)(成员国为美国、加拿大、日本三国)等,均致力于氢能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工作。其中欧洲联合氢能项目(EIHP)有整体协调、燃料添加站、与添加燃料有关的相关界面、汽车、安全、与“EU—USA”相关的一揽子活动。3、UN/WP29的成员包括各国政府的官方代表1和非政府组织2,专门负责ECE法规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以及制定全球统一的汽车技术规范。(1)UN/WP29下设有6个正式工作组:一般安全性工作组(GRSG)、被动安全性工作组(GRSP)、1这些国家包括如下:WP29各协定书的正式缔约方(WP29共有3个国际协定书,除《1958年协定书》和《1998年协定书》外,还有《1997年协定书》3);目前没有加入WP29任何协定书的国家,如冰岛、列支敦士登、安道尔、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越南、印度、沙特阿拉伯、巴西、阿根廷等;2代表汽车工业界利益的组织,包括(但不限于):OICA(国际机动车辆制造商组织)、CLEPA(汽车装备及部件制造联络委员会)、IMMA(国际摩托车制造商协会)、FEMFM(欧洲摩擦材料制造商协会)、ETRTO(欧洲轮胎与轮辋技术组织)等;标准化工作组织,包括(但不限于):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GTB(1952年布鲁塞尔工作组)等;代表车辆使用者或消费者利益的组织,包括(但不限于):IOCU(国际消费者联合会)、AIT/FIA(国际旅游联盟/国际汽车协会)、IRU(国际公路运输联盟)等;ECMT(欧洲运输部长会议)也作为独立的机构派代表参加WP29工作。2污染与能源工作组(GRPE)、灯光及光信号工作组(GRE)、噪声工作组(GRB)、制动及底盘工作组(GRRF),其中一般安全性工作组(GRSG)和污染与能源工作组(GRPE)属于SC3小组委员会,它们同时设立的为制订HFCV全球技术法规设立非正式工作组。UN/WP29的组织结构如下:SC3与一般安全性工作组(GRSG)、污染与能源工作组(GRPE)之间的关系如下图:(2)HFCV全球技术法规的原则路径(A-D)以及与现存的国家/地区性法规的关系:3注:A.新项目协调后的全球技术法规(例如.储氢系统的安全)B.H2/FC车辆的现有法规的协调(例如.电的安全)C.协调的要求,另外的适用于现有的国民/地方的法规(例如.附加撞车要求)D.没有协调,但是国家/地区性法规得到修正(例如.氢气内燃机的NOx限值)非正式工作组认为制定新的全球技术法规,尽最大可能考虑各方利益,考虑执行该法规的经济性。同时非正式工作组将按照上面所列储的内容和范围建立了工作小组;各个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对照现有的法规或标准,评估附加试验的必要性,起草全球技术法规草案,各个小组之间要充分合作和沟通,以免对相同的内容重复要求。非正式工作组也将同WP29其它的GR组、以及国际的标准化组织相互沟通。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下图:4(3)完成HFCV全球技术法规制定的途径分3个阶段。第1阶段:2006年之前把在1958协定书下制定的关于车载液态氢和压缩气体氢部件的法规草案工作加以限定,这两个方面的ECE法规如下,但它们将在第二阶段由全球技术法规取代。对于液态氢车辆的法规草案的提案:关于使用液态氢车辆的专门部件认证的统一条款;关于安装有使用液态氢专门部件的车辆认证的统一条款。对于压缩气态氢车辆的法规草案的提案:关于使用压缩气态氢车辆的专门部件认证的统一条款;关于安装有使用压缩气态氢专门部件的车辆认证的统一条款;第2阶段:与此同时,开始起草全球技术法规,法规内容将包括氢和燃料电池车辆的所有方面(车载储氢系统、燃料电池、常态和撞车时的安全、燃料消耗量等等。)。第3阶段:结合第1和2阶段的结果,制定包括氢和燃料电池车辆所有方面的全球技术法规。2010年完成。二、目前国际上已颁布或进入制定程序的氢燃料电池法规、指令和标准1、指令(ECC/EC):是欧盟e-MARK认证的技术规范,要进入欧盟市场必须到达其技术要求,是强制性的。目前,欧盟的HFCV指令尚未正式颁布,现处于公告阶段,2007年7月制订了该指令草案,2007年10月出台了正式草案,进行公告,预计2008年将正式颁布。2、法规(ECE):由UN/WP29负责制定,是E-MARK认证的技术规范,由各国通过本国法规决定是否需遵守。2004年3月,由欧洲联合氢能项目(EIHP)起草的压缩气态氢HFCV法规草案修改草案完成,进入专家组成员评议阶段,目前尚未正式颁布。另外,2007年12月,日本提出将日本有关氢能与燃料电池车辆的道路车辆安全法规列入候选全球技术法规中,具体的法规项目为:日本国土交通省规定道路车辆安全法规(保安基准)的通告(第619号通告,2002年7月15日)附件17:碰撞等事故中燃料泄露技术标准;附件38:近似静态噪声水平的测量规程;附件84:乘用车等风挡玻璃刮刷和清洗系统的技术标准;附件86:除霜与除雾系统技术标准;附件100:燃用压缩气的机动车辆燃料系统技术标准;附件101:在燃料电池车辆中对乘员的高压防护技术标准。将在2008年6月份的会议上将日本的该提案上升为正式文件进行决议。一旦成为候选全球技术法规,将在立项制定相关全球技术法规时被上升为正式的全球技术法规。3、标准:在各标准化组织中,ISO、IEC、SAE等制订的标准最具生命力,为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多数发达国家受以及WP29所接。下面介绍他们颁布或进入程序的标准:(1)ISO:由下设的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下的电动道路车辆分技术委员会(ISO/TC22/SC21)和氢能技术委员会(ISO/TC197)颁布。5标准号标准名称状态备注ISO237273:2006燃料电池道路车辆-安全规范(共3部分)2006年颁布ISO/DIS23828燃料电池道路车辆-能耗测量方法国际标准草案ISO/PDTR-****燃料电池道路车辆-道路行驶最高速度车辆方法工作提案阶段ISO/13985:2006液态氢-地面车辆燃料箱2006年颁布ISO17268:2006气态氢-地面车辆加氢口2006年颁布基于SAE2600ISO/DIS15869气态氢和氢混合气-地面车辆燃料箱(五部分)国际标准草案ISO/TR15916:2004氢系统安全的基本考虑颁布,2007年修改ISO/DIS22734电解装置国际标准草案ISO16110:2007使用燃料重整技术的制氢器2007颁布ISO16111.2:2007可运输的气体储藏装置-吸附在可逆金属氢化物中的氢2007颁布ISO/CDTS20012GaseousHydrogen-ServiceStationsNon-residential,purehydrogenrefuelingstations工作草案ISO/TS14687氢燃料--产品规范修改1999年版本(2)IEC:标准号标准名称备注IEC/TR62282-1:2005Fuelcelltechnologies-Part1:TerminologyIEC62282-2:2007Fuelcelltechnologies-Part2:Fuelcellmodules欧盟、加拿大采用IEC62282-3-1:2007Fuelcelltechnologies-Part3-1:Stationaryfuelcellpowersystems-Safety欧盟、加拿大采用,被、日本纳入其JIS标准中IEC62282-3-2:2006Fuelcelltechnologies-Part3-2:Stationaryfuelcellpowersystems-Performancetestmethods欧盟采用IEC62282-3-3:2007Fuelcelltechnologies-Part3-3:Stationaryfuelcellpowersystems-InstallationIEC62282-5-1:2007Fuelcelltechnologies-Part5-1:Portablefuelcellpowersystems-Safety欧盟采用,将于2008年进行修订IEC/PAS62282-6-1:2006Fuelcelltechnologies-Part6-1:Microfuelcellpowersystem-SafetyIEC62282-6-200:2007Fuelcelltechnologies-Part6-200:Microfuelcellpowersystems-Performancetestmethods6(3)SAE:标准号标准名称备注SAEJ2572:2006RecommendedPracticeforMeasuringtheExhaustEmissions,EnergyConsumptionandRangeofFuelCellPoweredElectricVehiclesUsingCompressedGaseousHydrogenSAEJ2600:2002CompressedHydrogenVehicleFueling
本文标题:国内外氢能技术规范和标准发展现状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2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