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趋势之初的思考——从美国城市发展看河南省城市化战略刘洪涛2003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在进行质量和结构升级,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在加速推进。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快城市化进程将成为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未来50年之内,中国将有近8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由此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变革,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在人类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国内外的学者一致认为,“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现实国情,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初期,河南省的城市化发展现状更为滞后。在大趋势之初,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积极、辨证地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一、美国的城市化道路北美这块土地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开始受到近代文明的冲击。1570年,西班牙人在佛罗里达东海岸建成美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城市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1623年,英国殖民者在佛吉尼亚建成詹姆士城(Jamestown)。1790年时,美国是一个农业国家,13个独立州的总人口仅为390万人,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5%。1870年美国全国人口仅400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27.5%。美国经历了19世纪的工业革命和20世纪的后工业革命之后城市迅速发展,最终形成了以都市区为核心的巨型城市带。到目前为止,全美总人口2.92亿人,3.52万个城市,按从业人口分类城市化水平达98%。按联邦统计局城市定义来核算,城市化水平达75%。美国的城市化特征以下几点比较突出。1.交通是促进城市产生的重要因素,城市发展又直接影响交通建设。美国在殖民地以前没有城市和完善的道路体系。欧洲移民初期,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河地区,交通工具也只有马车和船。欧洲工业革命和蒸汽机的出现带动了铁路的发展。欧洲的铁路是将已有的城市连在一起,而美国的铁路建设从无到有,是先有铁路后有城市,铁路的贯通催生了一大批城市,也使美国政府开发西部的梦想成为现实。西部开发又在西部地区催生了一批城市,由此也奠定了今日美国的城市体系。近代航空和汽车业的发展,使美国城市在空间上迅速延伸,城市密度降低,铁路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优越性逐步减弱,逐渐让位于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的公路交通和民航。在美国发展史上曾经对城市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的铁路系统目前处于整体萎缩态势,其主要原因是高速公路、汽车引起的城市扩散所致。2.美国的城市化过程是农业现代化、城市工业化以及外来移民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和科研是美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1852年,美国农业协会成立之时就竭力敦促由联邦政府支持创办农学院和示范农场。1862年6月,林肯总统签署了著名的发展农业高等教育的《莫里尔法》。该法规定,各州可以将从联邦政府获得的公有土地进行出售,将所得的款项用来创办农业技术学院,这种农学院在美国称为“赠地学院”。同时还成立了许多小型农业技术学校和不同形式的成人教育学院,为农民提供全面系统的农业技术和社会经济管理培训,使美国农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同时按照市场机制以较快的速度建立并完善了以资金、物资、土地为代表的要素市场,以及以批发、现货、期货为代表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再加上保险业的发展和各种政策措施,使美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于20世纪40年代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效率的提高推动了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转移。1865年在美国内战中,工业发达的北方战胜了南方,长期束缚南方经济发展的奴隶制度被消灭,生产力得到解放。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30年间,美国经济全面发展,19世纪末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工业革命,从此美国工业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是一个由大量移民组成的国家,按照历史沿革,1776年建国前来美的称为“美国人”,以后来的称为移民。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的150年中,来自国外的移民共计3300万人,这些移民部分到了农村,大部分留在了城市,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近30年来,墨西哥和亚洲成为美国移民的最主要来源。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移民的过程共同促使美国顺利完成了城市化。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农村,1980年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7.3%,1999年又增加到97.7%,成为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3.以人口低密度和经济高度发达为特征的城市郊区化,形成了美国典型的城市风貌和特色。今日的美国城市基本上是由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城市和由高速路网连在一起的超大面积的低密度的城市延绵区组成,城乡差别不明显,人们既可以享受城市之便,又可以享受大自然之美。文化传统和大批中产阶级的产生是城市郊区化的内在动力之一,美国继承了欧洲文化的核心,崇尚自然和谐,因而郊区化在美国更加符合民意。其次,近代汽车的发展使市民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高速公路、上下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为郊区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再次,美国土地资源丰富,政府在城市发展的政策导向上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极大限度地利用了资源优势,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使居民能够以合理价格得到不同类型的住宅,政府也从土地交易中获取了极大收益。另外,后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兴起使产业结构向更高级的形态升级,服务业逐步取代了制造业的地位以及计算机的普及使得城市人口的活动空间扩大,聚集效应相对减弱,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工厂的外迁,各类大型购物中心和超市(shoppingmall)的出现也使美国城市郊区化的结构更加合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方便,更加独立。总之,美国城市郊区化仅仅是在美国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是经济发展、市场调节、政府引导、居民个性的发挥等多种因素诱导的结果。就美国本身而言总体上是一个成功的形态,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美国在其辽阔的土地上无限制地发展小汽车,能源消费巨大,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高达50%,城市迅速向四周扩散,城市人口密度不断下降。而低人口密度的城市又使其发达的铁路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而逐步萎缩。可以说,城市过度扩散、土地资源过度浪费、能源浪费、铁路萎缩、交通阻塞、城市中心衰退是美国城市化的几大败笔。事实上,针对美国城市蔓延产生的问题,近年来美国城市学家用经济学和社会学原理,也提出了城市理性增长理论,其核心就是在以节约土地和各种资源的前提下,科学论证和阐明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控制发展的措施,合理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工作生活需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措施包括合理界定城市发展边界,提高各类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通过再投资强化现有城市中心区和社区的功能,尽量少建新区,提供多样化的交通运输系统,保护环境等,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上推行新城市主义设计理念,提出了提倡紧凑型建筑设计,建造可步行的邻里社区等设计原则。二、美国城市化的启示美国2.9亿人口,拥有93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而我国约13亿人口,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二者在经济发展阶段、资源条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等都有巨大差别。美国的城市化模式和道路是基于他们自己国情基础上的选择,他们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任何国家的社会经济背景和自然特征。河南省约1亿人口,仅生活在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河南省的城市发展要学习和借鉴美国,就是要从其发展历史中发现其规律性的东西,从其成功中找出经验,从其失败和不足中获得启示,进行有比较、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我们从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必须紧扣河南省的人口、资源、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来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省情,具有中原特色的城市化战略。首先,河南省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发展的动力不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必须致力于工业化,把工业化作为城市化的重要支撑和根本动力加快发展。以工业发展壮大城市产业经济,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提高城市经济实力和区域影响力。可以说,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仍是当前河南省城市化的第一需要。第二,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经济中农业占了很大比重,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3%左右,人口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因此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人口的转移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农村人口的教育,变人口大省为人力资源强省,变人口压力为资源优势。第三,河南省人地矛盾突出,人口密度达到576人/平方公里,而且土地面积中难以利用的土地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人均实际可利用土地资源很少。因此,城市发展必须尽可能地节约用地,节约自然资源和各种能源,减少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注重区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第四,省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低收入、低消耗、高效率、高生活质量的路子,因而河南省的城市空间结构就不可能像美国那样低密度扩展和发展郊区化,城市布局必须相对集中,居民的居住和就业也应在同一城市中进行平衡,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美国高速公路迅速发展、小汽车在家庭的普及以及由此引起的城市快速扩散等一系列现象中,我们倒是可以预见到,随着现代交通的日益现代化,城市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使得我们进一步整合全省资源,发展大都市连绵区或城市密集区(带)成为了可能。第五,河南省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美国,我们必须正视历史给我们造成的生存空间狭小的事实,正确选择交通形式和交通工具,进一步加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民航等现代化交通的发展,尤其要进一步发挥铁路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同时较高的人口密度也决定了河南省交通业必须优先发展大容量的公共交通,以满足多数人口的交通需要。要树立交通畅通即是最大经济效益的理念,采取适当的措施,限制高速公路上的小汽车数量,鼓励发展人均费用低廉、耗能少的豪华巴士。三、关于河南省城市化道路的思考1.用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明确河南省城市化发展理念。河南省目前城市化进程较为滞后,在未来时间内,要缩短与发达国家和全国的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达到经济更加发展、科教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更加良好、社会更加进步、精神更加富足,使全民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就必须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重新理解和思考我们的城市化道路。要学习和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发展理论、发展思路、发展实践等方面实行新的变革,紧密结合河南省实际和发展远景目标,明确河南省城市化发展理念。这个理念应包括:第一,重点发展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规模效益,以大城市的发展带动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其他城市的发展。在水资源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城市规模,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城市土地开发方面,要在紧凑布局、优化结构、改善环境的原则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放开发展,不能人为地限制发展规模,城市规模框架的拓宽要适当超前。对小城市而言,要重点发展县城,强化其发展能力和对农村区域的综合服务职能。河南省绝大多数县城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在农村区域中最具魅力,其发展的内在潜力和经济影响力不可忽视。作为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城的发展建设对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其他小城镇、乡镇应重点为农村、农业搞好服务。对农村居民点,要积极推行“拆村并点”、“拆宅还田”。第二,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从区域层面来统筹考虑经济结构、农村经济、人口转移和城市发展,不能就城市论城市,也不能就农村论农村,人为地把城市和乡村分离开来。第三,城市化必须靠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其中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最重要、最直接的动力,是城市化的加速器。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发展工业化,实行产业带动,通过工业化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提高城市的人口容量,为进城农民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就业岗位。第四,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是在世界上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来推进城市化的,河南省更是如此,要时刻把握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压力大的国情省情意识,我们的产业发展、城市布局、交通网络建设、农村人口转移,必须紧扣这一国情主题,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道路。第五,无论我们经济发展到什么阶段,中国城市必须紧凑发展,不能允许低密度扩散,更不能鼓励郊区化。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的部分
本文标题:大趋势之初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3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