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外外语教学流派简介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马炳军主讲国外外语教学流派简介1.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ntionMethod2.听说法Audio-lingualMethod3.视听法Audio-VisualMethod4.全身反应法TotalPhysicalResponse5.直接法DirectMethod6.交际法(交际语言教学法)CommunicativeApproach7.认知法CognitiveApproach8.阅读法ReadingMethod9.自然法TheNaturalApproach10.自觉实践法Self-motiveMethodMethod11.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LanguageLearning12.暗示法Suggestopedia语法-翻译法的基本特点l.语法学家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多以古老和过时的例句为主。2.重书面语,轻口语。3.语法讲解,注重规则,十分注重不规则4.课堂教学使用本族语。5.教学方法以翻译为主,通过大量笔头翻译和写作练习来检验语法规则掌握情况。语法翻译法的教学过程与步骤一、教学一般过程:1.先教字母发音和书写2.系统地教语法3.最后阅读原文。二、课文教学的一般步骤是:1.用本族语介绍课文内容。2.逐字逐句翻译。3.朗读课文。4.用互译的方法巩固课文。三、语法课的安排顺序:1.先讲词法,后讲语法。2.用演绎法讲授语法规则,即先讲语法规则,后举例句。并翻译成本族语。3.用本族语和外语互译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语法规则。全身反应法全身反应法(TotalPhysicalResponse简称TPR)。创始人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Asher)提出时间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理念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右脑主形象,左脑主逻辑思维,强调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发展。Totalphysicalresponse1.强调培养学生听的能力,2.大量听一段时间以后,听到愿意说,就水到渠成地开始说了。这样学生说的不紧张,说的很自然,是要在熟了的基础上再来输出(production)。全身反应法的主要特点主要特点:1.听力理解领先,口语表达随后。2.学生应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这种身体反应应该由教师用有计划的指令来控制。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感知并理解掌握语言。3.允许学生在预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发言。教师不强迫学生发言。4.教学应强调教学的意义而不是形式,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主要优点、缺点主要优点:1)抓住注意,吸引参与,身临其境,体验学习。教学的重点:帮助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轻纠错。有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2)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3)协调左、右脑,有助于学生的左脑发展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左脑:通过听觉来吸收信息,右脑:信息用肢动作表达出来。4)主张以句子为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重视语言内容和意义,培养实际运用交际的能力。5)全身反应法,验证了“快乐”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人们喜欢活动给他们提供生理的、认知的、心理的快乐。主要缺点:比较抽象的单词和句子很难用TPR来表述,教师在向学生解释一些抽象的事物的时候会比较困难。自然教学法(TheNaturalApproach)创始人:StephenD.Krashen和TracyD.Terrel提出时间:1983在研究儿童如何产生第一语言的基础上,区分了语言学习中自然“习得”和“学习”两个不同的概念。理念:习得比学习效果好主要特点:Krashen把实施自然教学法的过程分成4个阶段:1.Pre-Production2.EarlyProduction3.SpeechEmergence4.IntermediateFluency自然教学法•第一阶段:师生自然谈话,使用基本的词汇和句型,且突出重复重点词汇。教师通过身体动作和视觉提示,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理解。•只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和执行简短的英语指令,做出体动反应。•许多学生开口之前要经过一个“沉默”的阶段,这是正常的。在这个时候,教师要有耐心,不要多催逼。自然教学法•第二阶段:师生自然谈话,选择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继续注意学生是否能够对简单的英语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此外,教师可以使用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以及Wh-为首的特殊疑问句进行提问,要求学生用一、两个单词或短语回答问题。学生应能听懂这些问题,并做出回答。自然教学法•第三阶段:教师使用自然、简单的语言和学生谈话,用How为首的特殊疑问句提问,要求学生用短语或完整的句子作解释,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来表达思想,与人交流。自然教学法•第四阶段:教师可以继续使用直观教具,强化重点词汇。•同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题目或要求描绘一个情景,引导学生使用英语。•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能用英语随意交谈,广泛参加社交活动,并能在学术会议上,用流利的英语答辩和讨论问题。自然教学法•Krashen和Terrel强调,在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教师都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纠正错误上面。•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出现种种错误是很正常的。教师不要急于讲究精确的语音、语法,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不必常常为自己的错误紧张担心的学习环境。自然教学法•自然教学法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和许多别的教学法都有关联,它的意义在于阐述了“习得”的理论,解释了“习得”和“学习”的区别,说明了英语教学循序渐进的阶段。其重点在于创造一个与儿童学习第一语言相近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然“习得”,提高英语的流利程度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直接法(DirectMethod)•在外语教学中的定义•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Method)、口语法(OralMethod)、改良法(Reformed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直接法•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1.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2.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3.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其缺点是:1.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2.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听说法(一)听说法及其理论基础1.定义:听说法(audiolingualmethod),又称“口语法”,“句型法”,“结构法”,“军队教学法”.这是一种强调通过反复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法2.产生时间,背景:听说法于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军队为在短期内培养大批掌握外语口语能力的军人,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强化训练士兵的听说能力,听说法便应运而生.战后,该法被推广应用到学校外语教学中,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风行美国和西方各国.听说法3.理论基础:①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该法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从口语开始,从说话开始,通过掌握语言结构学会目的语.②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论.认为言语行为是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并加以强化而形成习惯,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通过大量的模仿和反复操练养成新的语言习惯.听说法4.教学过程:美国布朗大学特瓦德尔教授在1958年把听说法的教学过程归纳为认知,模仿,重复,变换,选择五个阶段.(二)听说法的主要特征听说法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1)听说领先.注重口语,听说领先,听说是一切言语活动的基础.口语是第一位的,读写是在听说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初级阶段先练口语,以培养口语能力为主,读写为辅.(2)反复操练,用模仿,重复,记忆的方法去反复实践,形成自动化的习惯.(3)以句型为中心.句型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也是外语教学的中心,通过句型操练能自动化地运用每一个句型,掌握目的语.听说法(4)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和翻译,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于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和表达.(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把外语教学的主要力量放在攻克难点上.语言结构对比包括母语同目的语结构的对比分析和目的语结构内部的对比分析.(6)能及时,严格地纠正学习者出现的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7)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如幻灯,录音,电影,电视等,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强化刺激.听说法(三)听说法评价1.优点:以口语为中心,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强调句型的训练,创造了一套通过句型操练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方法;限制使用母语但不排斥母语的作用;通过母语和外语对比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进行教学.听说法2.缺点:强调听说,忽视读写;听说是枯燥的机械性操作,句型操练脱离语境,不利于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四).历史意义:在第二语言教学史上,听说法是一种理论基础非常雄厚的教学法流派,它把结构主义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中,使外语教学建立在当代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听说法的出现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促进了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英语九百句》就是一套按照听说法理论编写的比较有名的学习英语口语的教材,曾一度在我国的英语学习中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交际法•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又称“意念法”、“功能法”或“意念-功能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产生时间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中心在英国。交际法•创始人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代表人物还有英国的语言教育家亚历山大、威多森、荷兰的范埃克。运用交际法编写出的最有名的教材是《跟我学》(FollowMe)。交际法•理论基础:语言学理论基础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形成高潮的社会语言学。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以及威多森的语言交际观。交际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悬表达意义的系统,其基本功能是社会交际,语言学不应仅仅研究语言的形式,更要关注语言要完成的社会功能以及语言在人们社会交往中受到的制约因素,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习者掌握语言规则、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更要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得体地运用语言。交际法•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心理语言学。•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分析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确定都必须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交际法还认为,学习者在言语中出现一些错误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学习者所追求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交际,而只能是有缺陷的但有效的交际,因此,对学习者的语言错误不应苛求。交际法•交际法的主要特征交际法教学有9个主要特征。(1)以培养交际功能为宗旨,明确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是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不仅要求语言运用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2)以功能意念为纲。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而不是经过加工后的“教科书语言”。(3)教学过程交际化,交际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手段,在教学中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并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大量言语交际活动培养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并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交际结合起来。交际法(4)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认为语言不是存在于孤立的词语或句子中,而是存在于连贯的语篇中。(5)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技能训练相结合,以综合性训练为主,最后达到在交际中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6)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影响交际的错误能不纠就不纠,尽量鼓励学习者发挥言语
本文标题:国外外语教学流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40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