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房地产 > 天津市武清区2012届高三一模(历史,无答案)
武清区2011—2012学年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高三历史(文科)题号一二总分1-11121314得分重要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l00分。选择题涂在机读答题卡21至3l信息点上,非选择题答在文科综合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否则,答题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于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实质上说明了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基础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2、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出古代“市”的管理制度已开始发生变化的是A、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B、百干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C、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3、《十二铜表法》对于土地“划界”提出了11条规定,甚至对邻人领地内的树木倾倒触及到自己领地的情况也做了规定。这表明罗马法A、过于琐碎操作性差B、重在保护贵族利益C、是罗马社会的真实写照D、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4、俄国革命家赫尔岑曾说:“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立明了。”卢梭所痛斥的“这种人的文明”是指A、封建的等级制度B、天主教会教权统治C、资本主义私有制D、西方的殖民侵略5、根据对英国南哈姆斯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238人,到1910年降至118人(萨维尔:《英格兰和威尔士农村人口的减少》,第212页)。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和农业革命B、机械化和工厂化的冲击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D、人口流动的频繁6、梁启超说过:“吾国四干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下列史实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有①“实业救国”口号的提出②维新变法运动的蓬勃展开③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兴起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蔡增基在《十年来的中国航运》中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列强忙于战争放松对华侵略C、蒸汽轮船制造技术传入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逐步开展8、阅读右图,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一五时期”农业比重较大,工业没有发展B、“二五时期”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明显上升C、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D、工业比重明显上升,原因是片面发展重工业9、民主人士张澜在谈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说:“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共同纲领》确定和体现的政治制度有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④一个国家两种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赫鲁晓夫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时说过这样的话“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造成没有“土豆”的原因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推行固定的粮食税C、农业政策的弊端D、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1、对于高二年级的莘莘学子,能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主要得益于高考制度的恢复。恢复这一制度的决策者是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二、非选择趣:本大题共3小题56分。第l2小题22分,第l3小题l8分,第l4小16分。12、(22分)先哲们的思想、教育的振兴、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对中国、对世界、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意义重大。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93年第二届世界宗教会议签署《走向全球伦理宣言》,第一条人类道德的金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可见一斑。(1)“第一条人类道德的金律”是中国古代什么思想的体现?(1分)它产生的文化背景是什么?(4分)材料二2011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留美幼童出海14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看似不相关的事件背后,活跃着一个共同的群体:“海归”。百多年前,他们的举动曾关乎中国社会的皮展,亦使这个古老民族放眼世界,徐徐前行。——摘自《世界博览》2011年第l2期(2)促成l40年前“留美幼童出海”的事件是什么?(1分)留学教育在当时的中国有何作用和影响?(4分)3)留学生和“海归”是怎么促发辛亥革命的?(6分)材料三中华民国元年(1912)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太学……民国六年(1917),著名教育家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义”,使得北京大学思想解放,学术繁荣,北大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朱家骅、胡适等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曾在此时期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鲁迅也在此兼讲师。(4)简要概括作为北京大学教授的“陈、李”二人,在改造旧中国方面两项共同的重大活动及其意义。(6分)13、(18分)外交是国际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毛泽东选集》合订本(1)据材料一,新中国初期实行的是哪一外交政策?(2分)其确切含义应该怎样表述?(2分)这一外交政策的实行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2分)材料二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l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2)材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6分)材料三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指出:“上合组织实践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开创了继欧盟、东盟之后又一种地区主义模式,在一个横跨欧亚的广袤而多元的地区实现了区域和作的历史性突破。更为重要的是,它开创了本地区地缘政治的新纪元,使得长期以来深陷于结盟或对抗怪圈的该地区国家从此走上了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崭新道路。……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上合组织的诞生是欧亚地区政治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迁.”——张德广:《上合组织与欧亚地缘政治变迁》(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合组织的诞生是欧亚地缘政治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迁”。(4分)(4)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2分)14.(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2年尼克松访问苏联归来之后,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6月26日)中撰文宣特:“在经过一个对抗的时代以后,一个谈判的时代现在已经开始,在我们回苏联进行会谈并取得协议整个过程中就极其明显地证明了进一点。”(1)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缓和”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什么?(3分)你怎样看待这些成果的作用?(3分)材料二对于未来世界的发展,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预测: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曾预言,21世纪全球将出现以下“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新林新月形地带。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则提出:“1999年以后的年代,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均势中的支配地位将日渐衰微,而西政、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球性的地缘政治巨人所起的作用将与日俱增。”美国著名学者保罗·肯尼迪则认为:如果过去20年的趋势不变,照此下去,世界政治的格局看起来将大体是这样一种情形:首先在世界总产量和军费开支中的比重方面,将从五大力量中心为主向更多的国家转移。但是,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没有一个国家可能在最近的将来加入今天由美国、苏联、中国、日本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所组成的“五强政治”中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选修三(人民版)(2)材料中提到的几位政治家对未来世界格局的预测有何共识?(2分)当前国际格局的态势是什么?(2分)(3)正如材料中的政治家们所言,中国、西欧、日本的力量都在与日惧增,其关键性因素是什么?(6分)
本文标题:天津市武清区2012届高三一模(历史,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53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