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早期国际传播学局限性:国际传播是以传播媒介的发展为依托的媒介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国际传播的发展水平印刷媒体时代:早期的印刷媒体到大众化报纸的出现印刷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特点:1,、媒体传播与人际传播相伴随2、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趋于频繁3、与新闻传播相关的职业化群体出现印刷媒体时代(特别是报纸大众化时代)国际传播的最大变化是,报纸由人员交流的附属物变成国际传播的主体。电子媒体时代(在国际传播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电报的出现(世界最早四家通讯社:法国哈瓦斯社、德国沃尔夫社、英国路透社、美国港口新闻社)电子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特点:1、信息传播不再借助人力中转2、传播速度大为加快3、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广播的出现:将国际传播带入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国际传播从此有了专用频段)广播出现时期国际传播的特点:1、中间环节进一步减少2、影响力大幅度提高3、出现了国际传播的专门频道电视的出现:国际传播的特点1、传播内容趋于多元化2、播语言趋于中性化3、出现了专业化的电视频道4、传播手段发生变化广播域电视时代的异同:前者为传播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留下来很大空间,后者呈现出的是受众对现实场景的直接感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播者主观诠释的可能性。卫星电视时代:卫星电视的特点:1、实现了电视信号传输由陆地转向太空的飞跃2、是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基本变成现实3、信息传播中的国界概念基本被打破4、信息传播的统一标准逐渐形成卫星电视时代国际传播的特点:1、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障碍逐渐消除2、各国政府参与国际传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3、有关国际传播的研究全面展开4、国际传播成为“信息时代”的传播形式互联网时代的国际传播:国际互联网以地空合一的信息快速通道作为传输渠道,是一种高速度、大容量、开放式的传播媒体。互联网的特点:1、集多种传媒功能于一体2、互动性与开放性3、快捷性4、大容量与灵活性。互联网的作用表现为:1、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全方位影响2、强化了社会公众的国际传播意识3、促使各国已开放的心态应对全球化过程4、对各国的国际传播控制形成了挑战5、对原有的传播理论形成了挑战。《基于传统媒体之上的大众传播是以媒介为主体面向大众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大众”是不确定的。而在网络传播中,这些不确定的“大众”转而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受众依然是他们自己,他们在传播过程中自主进行着传、受身份的转换)媒体(互联网)则成为公共性的信息通道。这就使大众传播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有面向大众的传播变为以打中卫主体的传播》互联网时代国际传播的特点:1、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间2、国际传播主体渐趋多元化3、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化4、传播效果的获得更加直接国际传播学在传播学中的地位:国际传播学属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范畴,是传播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的一门学问。传播主体的不同: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传播内容的不同:政治传播、经济传播、文化传播、艺术传播。传播范围的不同:国内传播、国际传播、全球传播。沙莲香在《传播学》对大众传播的界定:大众传播是指特定的社会集团通过文字(报纸、杂志、书籍)、电波(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图像,符号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根据罗伯特福特纳的界说:国际传播主要依靠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跨越国界的信息传播。国际传播学属于大众传播学的范畴是它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国际传播学以大众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原则为基础,具有大众传播学的一般特性。他是以大众传播学中跨越国界的那一部分传播现象与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国际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异同:大众传播学是研究专业化的媒介组织从事信息传播活动的一般规律。(相同点)研究重点: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不同点)国际传播学不是研究(借助)大众媒体传播信息的一般现象和一般规律,而是研究(借助)大众媒体传播信息的特殊现象和特殊规律。国际传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跨国界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狭义:仅指跨国界的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的信息流动由内向外:我为主体的传播受众是传播对象国或国际社会主要解决如何适应外部传播环境进行有效传播的问题。由外向内:他国为主体我为受众主要解决对外来信息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国际传播学是研究国际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的学科。(研究分析国际传播现象)一、国际传播是大众传播的国际化过程。(传播屏障:不同的政治阵营带来的信息屏障)传播屏障的存在最初的传播大多数是传播者单方面的行为,所传信息既不能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自由流动,也无法获得相应的反馈。知道传播屏障的消除“信息孤岛”不复存在,一国对外的信息传播才有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流动并与他国对外信息传播形成互动与交流。随着一国参与国际传播的范围不断扩大和层次不断提高该国“内”与“外”传播的界限将趋于模糊,而当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融为一体,以整个地球为范围进行传播时,人类就进入了“全球传播”的时代。二、国际传播是对传播技术高度依赖的传播形态。莫尔斯的电报装置试验成功到20世纪初无线信号传输的出现为国际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三、国际传播是国内传播的向外延伸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开放程度、新闻传播体制、新闻管理方法、媒介组织化程度、技术应用水平及人员素质等都会对国际传播产生直接影响。四、国际传播是多重控制下的传播。国际传播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必然被置于国家的严格控制之下,呈现出趋利避害的“过滤式传播特点”五、国际传播是更为复杂的传播过程。传播过程中要更多的考虑到对象国受众的接受心理和复杂多变的传播环境(还包括政治制度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文化传统的差异、语言文字的差异、传播控制的差异)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域功能》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即“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什么效果”由此形成传播学五种分析: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国际传播的研究方法:一、系统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要求人们不是孤立、片面地看问题,而是将研究对象放到更大的系统中,分析它的来龙去脉,考察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事实的整体和相互联系中去把握事实。引入系统的观念有助于我国对国际传播现象进行整体性的考察分析,从系统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交互作用中把握它的特征与规律,从而避免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二、动态研究的方法:要求我们不能静止的看问题,一成不变的做结论,而要时刻关注由各种变化因素引起的国际传播形态与内容相应的变化,在事实的变动与发展中把握它的脉络,认识它的内在规律与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符合客观事实的、科学的论断。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观察事物,只有借助动态研究的方法我们才能看到由内部结构、外部联系和环境条件引起的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过程,也才能据此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三、比较研究的方法:所谓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其相同相异之处,在此基础上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比较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共性和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与方法,对各国国际传播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进行考察分析,以区别那些东西是受国界限制的(个性),哪些是不受国界限制的(共性),从中得到规律性的认识与结论。四、定性定量研究的方法:任何事物都有质的规定性和两的规定性,质和量的统一是度,超过一定的度事物的性质就会起变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定量研究是在定性的指导下进行的。国际传播学的研究内容:(国际传播的传播主体具有特殊性)1、主题研究2、控制研究3、手段研究4、内容研究5、受众研究6、效果研究
本文标题:国际传播概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6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