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际体系的演变1、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欧洲处于封建割据状态,主权国家缺失。2、现代欧洲诞生的要素所谓“现代”,是相对于“中世纪”而言,现代欧洲诞生之根本在于冲破中世纪教会帝国的樊笼。以下三大因素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A、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鼎盛于16世纪(时间相当于中国的明朝)。文艺复兴运动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充分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B、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最初只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但无形中给欧洲带来了自由、宽容的新气息,促进了欧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进步。欧洲的各个国家也因为各自的宗教信仰而加强了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国家的精神凝聚力。马丁·路德(1483-1546年)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挑战罗马教廷权威,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持续100多年,大致到1648年告一段落加尔文(1509-1564年)法国神学家,1650年代在日内瓦建立了神权共和国C、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15世纪后期-16世纪初,发生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同时期开辟了欧洲前往东方的海上通道,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促使地中海沿岸的经济活动进入了数千年来最活跃的时期。跨洋商业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海外贸易累积的财富激发欧洲人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事业,促使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最终直接、间接地激发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社会结构方面,商人们先后取代了南欧与北欧的封建领主,成为社会中最具权势的阶层。在英国、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资产阶级逐步控制了本国的政治和政府。3、现代国际理念意大利城邦的外交实践现实主义政治理念国家主权概念现代国际法4、三十年战争(1618-1648)四个阶段1.波希米亚阶段(1618-1623)2.丹麦阶段(1625-1629)3.瑞典阶段(1630-1635)4.瑞典-法国阶段(1636-1648)战争爆发: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威斯特伐利亚和会(1644-1648)5、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影响1.领土安排2.宗教安排3.主权概念4.国际规范此和约导致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失去大量领地,也削弱了皇朝对神圣罗马帝国内各邦国的控制,使皇朝陷入中衰,也使德国陷入封建分裂的时代。另外,此和约导致法国,荷兰和瑞典这三大欧洲新霸主的崛起。欧洲格局构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个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使德意志完全成了地理概念。意大利各邦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法国得到通向德意志的战略通道,实力大增,为后来称霸欧洲打下基础。瑞典获得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重要港口,成为北欧强国。和约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形成的均势格局并非是“一种神圣的稳定局面。事实上,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着”。到18世纪未时,就已经有许多曾经的大国衰落了。格局体系的意义虽然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的均势并不巩固,但和约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并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依然是解决各国间矛盾、冲突的基本方法。但是这些体系和国际组织的基本原则,都没有超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的国家主权和平等的范围。因此,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并没有超越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原则的内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奠基石,完全适应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总之,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即是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6、“古典外交”(classicaldiplomacy)的特征权力政治远离公众灵活性国家利益/王朝利益7、路易十四的争霸LouisXIV1638-17151661年亲政四次战争1.遗产继承战争(1667-68)2.荷兰战争(1672-1678)3.九年战争(1688-1697)4.西班牙继承战争(1701-1713/14)8、俄罗斯的崛起彼得大帝(1672-1725)9、关于国家力量的克莱因公式•由美国学者雷·克莱因(RayS.Cline,1918-1996)1970年代提出•Pp=(C+E+M)×(S+W)•也即:一国的可感知力量[Pp,perceivedpower]=(有形实体[C,criticalmass,population+territory]+经济实力[E,economiccapability]+军事实力[M,militarycapacity])×(战略目标[S,strategicpurpose]+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W,willtopursuenationalstrategy])10、现代英国的崛起清教革命1640-1648光荣革命(1688)•英国崛起的因素1.宪政2.财政3.海军4.战略1.新航路开辟后,海运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大西洋航线的中心线上,海运便利。2英国由于手工业的迅速发展,盛行圈地运动,为当时英国手工业提供物质基础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正处于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实行较开明的经济政策,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利益受到保障,女王当时也参与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股份。4由于英国海运业迅速发展,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直接攫取了海上运输贸易霸权。11、18世纪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线索1.法奥之间传统敌对的继续(1755年前)2.英、法、西在海外殖民地的角逐3.普奥争雄德意志的斗争4.奥西在意大利的争斗5.俄奥普争夺对波兰控制权的斗争6.俄奥对土耳其的领土掠夺。12、18世纪的大规模战争1.西班牙继承战争(1701-1713/14)2.北方大战(1700-1721)3.波兰王位继承战争(1733-1736)4.俄奥土战争(1736-1739)5.奥地利继承战争(1740-1748)6.七年战争(1756-1763)7.俄土战争(1768—1774)8.美国独立战争(1776—1783)9.俄奥土战争(1787—1792)13、美国革命•1775年4月列克星敦战斗•1775年12月迪安秘密出使法国•1776年7月独立宣言•1776年11月大陆会议派遣富兰克林正式出使法国•1777年10月萨拉托加战役•1778年2月《法美同盟》签订,英法正式开战•1779年5月西班牙参战•1780年2-8月武装中立同盟•1780年12月荷兰参战•1781年10月约克镇战役•1782年11月美英秘密媾和•1783年9月《巴黎和约》14、法国革命与维也纳会议1.革命时期与督政府时期(1789.7--1799.11)2.拿破仑辉煌时期(1799--1808)3.拿破仑帝国的崩溃(1808--1814/15)15、革命的开始•1789.7.14攻占巴士底狱•1789.8.26《人权宣言》,斐扬党执政•1791年6月发棱事件•1792年3月奥地利对法国宣战,8月,普鲁士等国加入对法国战争•1792年9月20日瓦尔密战斗•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吉隆特党执政•1793年1月处死路易十六•1793年2月第一次反法同盟建立(英、奥、普、俄、西班牙等欧洲各国)•1793年5月--1794年7月雅各宾派执政•1794年7月--1799年11月督政府(Directory)时期16、革命法国的战争•战争性质(意识形态色彩,“给宫廷以战争,给茅舍以和平”)•新的战争形式(总体战,LazareCarnot)•对外战略目标(天然疆界、重获殖民地、建立附庸国)•1797年的胜利•拿破仑远征埃及(1798-99)17、拿破仑帝国的崩溃•拿破仑失败的必然性:称霸野心•具体错误半岛战争(1807-1813)、侵俄战争(1812)18、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提议和组织的。其目的在于重划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维也纳会议经常受到19世纪和现代历史学家的批评。它忽略了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趋势,低估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对政治和社会保障的要求,间接促成日后欧洲的革命浪潮;并且牺牲许多小国利益以保持大国的势力均势及恢复欧洲旧有秩序,而所谓的欧洲协调合作常规架构目的也只是在欧洲大陆建立一个顽固的保守系统。事实上,英国辉格党反对党在会议结束时就已经提出了这些批评。维也纳会议成为了通过压制法国大革命所提出的自由主义和民权来换取和平和稳定的保守系统的一部分。19、美国内战(1861-1865)20、欧洲结盟体系21、克里米亚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列宁语)。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农奴制危机加深并走向崩溃。虚幻的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1945)(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欧洲的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战争的起因——欧洲均势体系的失衡欧洲国际体系的特征:·单元:主权民族国家·自主运行·结构:势力均衡。主权民族国家;大国力量均衡;共识与规范;制衡者英国——帝国主义殖民争夺——欧洲结盟体系两大阵营:协约国(俄,英,意,法),同盟国(德,土,奥)——泛斯拉夫主义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的巴尔干(2)导火索和战争的爆发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萨拉热窝刺杀(3)战争进程:西线战事:凡尔登战役,1916.2索姆河战役,1916.7东线战事:“加里波第灾难”,1915殖民地战线:印度的锡克教士兵非洲的战事美国参战战争伤亡长达四年零三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直接和间接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0多个国家,交战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97个师,7340余万人,死于战场的约1000万人,受伤的约2000万人,兵燹祸及人口13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75%。思考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2、我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上的一大进步,是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军事等许多方面大大加强,同时一战加快了人权实现的步伐。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是这次战争带给人类的最大成果。在此背后的民族意识的形成、民族观念的勃发,可以说是历史赐予其最好的机会,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各国间发生争吵和用武力来解决这些争吵会导致苦难,两者都会造成不成比例的损害;作出的崇高努力只能获得少得可怜的奖励;战争胜利的景象转瞬即逝;复兴却是长期而缓慢的;进行大胆的冒险十分可怕;命运在千钧一发间靠掷硬币作出决定。厄运靠机缘巧合来求摆脱,这太危险,人们应该从所有这一切中吸取教训,懂得如何防止再次爆发大战是全人类关注的头等大事。战争至少已被抹去魅力的光环。不再会有亚历山大、凯撒和拿破仑率领军队走向胜利,在战场上骑着战马分担士兵的艰险,在几个关键时刻用非凡的势态决定帝国命运的场景了。因为在将来,统帅们将坐在司令部里被参谋人员包围着,像在政府机构的办公室里一样安全、平静和沉闷,而在电话线的另一端,成千上万的战斗人员正在被机械化武器屠杀或窒息。
本文标题:国际体系的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64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