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国际关系论文马克思论文石油价格暴跌以来中俄能源合作深化的特征及动因探析
石油价格暴跌以来中俄能源合作深化的特征及动因探析1(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新能源创新班,20140010009)摘要:在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后,中俄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在达到了新的高度。中俄深化了在石油管道建设、油气金融、石油贸易、能源投资领域等方面合作。也从原先单一的原油贸易合作模式上升到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模式。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是由中国发展伴随着的国家利益及国际战略需求、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导致的能源出口政策调整及国际地缘政治局势推动的结果。关键词:俄罗斯中国石油能源合作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截止到2010年底,俄罗斯的石油剩余探明可开采储量为106亿吨,居世界第七位;天然气剩余探明可开采储量为44.7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1]俄罗斯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出口大国之一,大概占全球能源贸易总额的12%,构成了俄罗斯政府预算的主要经济来源。[1]石油作为俄罗斯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对俄对外战略的影响十分深远。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国家政治与经济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石油出口的形势。[2]俄罗斯是是典型的以石油为支柱产业的国家,石油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石油暴跌与乌克兰危机后美欧对俄实施的经济制裁的叠加情况下,俄罗斯的经济受到了重创。2014年6月以来,国家石油价格大幅下跌,俄罗斯的外汇收入与预算收入锐减,卢布相对美元贬值40%-50%。[3]因俄罗斯股价和卢布汇率走势与国家油价波动基本吻合,股价的大幅下跌造成各类金融资产缩水,2014年油价下跌将带来超过数千亿美元的损失。[3]俄罗斯政府的预算开支受到了大幅度的削减,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3.7%,国民生活水平下降。可以说,油价的大幅下降危及了俄罗斯金融体系的安全,危及了实体经济的安全,从而使俄政府在外交战略与国内政策上被迫做出改变。以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大国之一,也是推动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中坚力量。[1]根据英国BP公司的统计数据,在2010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能源消费增幅为11.9%,并赶超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4]在1993年,中国就完成了由石油出口国转变成石油净进口国的转变。在近20年间,中国进口石油数量不断提高,2011年中国进口原油数量已经达到2.54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50%。[1]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国对石油等能源的进口需求将不断增高。2013年以来,中俄油气合作日趋多样化、深层化。我国经济“新常态”模式下的国际合作战略和利益诉求、俄罗斯油气出口战略调整及地缘政治经济异动情况等因素推动着中俄油气合作发展。[5]中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原油贸易量不断上升、油气输送管道建设稳步推进、中俄能源投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油气金融等合作新领域得以开创。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得以快速增长的动因主要体现在:中国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大、中国国家能源安全考量、俄罗斯的油气出口战略调整以及美欧对于俄罗斯的制裁与打压等。一、中俄能源合作深化的特征在2014年石油价格暴跌之前,中俄能源合作主要集中在原油贸易。[5]中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能源合作有着相当大的分歧,导致双方合作水平偏低,合作模式单一。在石油价格暴跌之后,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双方合作朝着多样化、深层化发展,一些合作新特征出现。(一)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速度加快2014年5月20日,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声明称,建立全面的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石油领域一揽子合作,尽快启动俄对华供应天然气。[6]2014年5月21日,中俄在上海签署两国政府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两份能源领域重要合作文件。根据合同,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总价为4000亿美元。[6]同时,中俄已经启动了中俄天然气管道西线部分的谈判,期望最后该管道经过俄联邦的阿尔泰共和国到达我国新疆,与“西气东送”管道连接。①2013年6月21日,中国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了《预付款条件下俄罗斯向中国增供原油的购销合同》,按照合同,俄方在25年内向中国增供3.6亿吨原油(每年1440万吨),按照目前的油价,合同总价值达2700亿美元。②2014年10月,在李克强总理和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梅德韦杰夫的共同见证下,中俄签署《关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和运营的技术协议》。②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管道建设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计划在2015年上半年开工,2018年建成。(二)中俄原油交易量显著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期间,中俄签订长期贸易合同,规定俄对华出口石油量逐渐上升,直至2018年的3000万吨。之后两国还签署多份原油贸易合同,原油增供量可达2910万吨。[7]在这些原油增供合同的推动下,2014年源自俄罗斯的进口量达到3311万吨,较上年增长35.4%。[7]2018年之后,俄对华原油出口可望达到年均6000万吨的水平。(三)中国开始进入俄罗斯油气投资领域2013年9月,中石油与Novatek公司签订收购亚马尔液化石油气项目的20%股份。2014年10月,中石油与俄石油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的协议》,双方将在油气上游勘探开发、下游炼厂建设和贸易领域开展一体化合作,同时将合作范围拓展至工程技术服务、装备制造和科技研发等领域。[6]2014年11月,中石油与俄石油签署《关于万科油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俄石油同意出售其子公司万科石油公司10%的股份,为中石油收购其股权奠定了基础。[6]2015年5月,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俄方主席德沃尔科维奇副总理表示,俄愿向中方投资者提供大型油气项目的股份。(四)中俄加强能源金融领域合作2014为了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俄罗斯同意中国使用人民币支付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俄气石油)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交付的原油。2014年10月,中俄就卢布和人民币互换达成协议。[7]俄对华原油出口量大增的主要原因是接受人民币作为购买石油的付款方式,预期未来会有更多的俄罗斯石油出口到中国。二、中俄能源合作深化的动因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打击,也为中俄能源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发挥资本市场的优势,首先在中俄石油贸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8]随着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需求的降低,以及2014年欧美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情况下,中俄天然气贸易终于走得出僵局,得以定案。[8]这一阶段中俄能源贸易的突破性进展是在三个主要因素下推动的。(一)中国能源政策调整及能源需求增加我国在经济放缓的前提下,在2014年依然保持原油进口量上升9.7%。[5]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中国政府未来优化能源结构政策的实施,中国将会大量进口天然气以抵消消耗的煤矿,从而确保环保目标顺利达成。此外,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我国能源进口将不可避免调整现有的能源运输通道,以避免马六甲海峡与印度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二)俄罗斯油气出口战略调整自乌克兰威胁切断俄欧管道后,俄罗斯确定了“西稳东进”的多元化能源出口战略。俄罗斯在2009年制定的《2030能源战略》中就强调亚太油气市场的重要地位;2014年2月,俄能源部发布《2035年前能源战略》草案,明确提出油气出口的多元化战略目标,计划到2034年将亚太地区占俄原油出口市场份额从目前的12%提高到32%,天然气则从6%增加到31%。[5]新能源战略表明,俄在保持传统出口市场份额的同时,计划大幅提高亚太市场比重,体现了“西稳东进”的多元化油气出口战略定位。俄油气出口战略调整为中俄油气合作加强创造了良好机遇和政策环境。(三)世界能源局势变化及地缘政治影响2008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在页岩油开发上发展迅猛,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世界能源格局。2014年,美国已经超过俄罗斯与沙特,成为了世界第一的产油国。这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产油国之间的竞争,并使国际原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低位运行的态势。三、结语总之,在国际油价暴跌之后,中俄双方在能源合作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既是由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及能源需求的客观增长引起的,也是在俄罗斯能源政策调整及一系列国际事件的诱发下产生的。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美国等国家的“页岩气”革命的推进及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带来的需求放缓,国际油价还会长期保持较低运行态势。在俄罗斯的经济形势持续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水平将会朝着多样化、深层化不断提高。注释:①:何清.中俄天然气合作:东线有望全供中国,西线谈判已启动.21世纪经济报道,2014.10.1.参考文献:[1]刘锋,刘涛.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市场的认知及其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影响——以中俄石油和天然气合作为例[J].东疆学刊,2012(04).[2]于春苓.论俄罗斯的石油经济[J].世界历史,2011(05).[3]米军,刘彦君,程亦军等.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俄罗斯经济增长[J].欧亚经济,2015(05).[4]英国B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1》,2011年.[5]李昕.中俄油气合作新发展的特征、动因及影响探析[J].国际论坛,2016(01).[6]汪巍.中俄油气合作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J].经济师,2015(01).[7]田春荣.2014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5(03).[8]苏科伍,赵国甫.中俄能源贸易发展进程及问题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6(02).
本文标题:国际关系论文马克思论文石油价格暴跌以来中俄能源合作深化的特征及动因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6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