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套试卷财务管理学习题
第6章国际收支理论国际收支理论是国际金融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这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可以有助于对各国宏观金融政策的认识,也为一国宏观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国际收支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关于国际收支的决定问题;二是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选择问题。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国际收支理论。最早对国际收支问题作出系统分析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Hume),他在1752年认为,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存在着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即“价格——铸币流机制”(PriceSpecie—FlowMechanism),因此,倡导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这一思想一直支配着国际收支的分析。直到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各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混乱,才使得经济学家展开了对国际收支问题的重新研究。其中有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Robinson)和A?勒纳(A.Lerner)以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为基础而提出的“国际收支弹性论”;马克鲁普和梅茨勒(L.Metzler)将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应用于国际收支分析而提出的“国际收支乘数论”;亚历山大(SidneyStuartAlexander)以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模型为基础提出的“国际收支吸收论”;货币学派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提出的“国际收支货币论”等。这些理论的提出,不仅丰富了对国际收支问题的分析,而且为政府制定调节国际收支问题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6.1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ElasticityApproach),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金本位制崩溃之后,主要由琼.罗宾逊在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于1937年提出来的,着重分析货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其后的经济学家对此理论作了一定的扩展。(一)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的基本假设弹性分析法对国际收支问题的分析是建立于以下的基本假设之上的:(1)假定一个经济体的收入、其他商品价格、消费偏好等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单纯考虑汇率变化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及由此对贸易收支的影响;(2)进出口商品供给具有无限弹性,即进出口的变化并不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供给价格;(3)没有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收支主要表现为由商品进出口引起的贸易收支;(4)初始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二)进出口商品弹性的基本表达式及弹性分析法的初始结论根据商品弹性的定义,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可以表示为:上式中,ηx为出口商品供给弹性;ηm为进口商品供给弹性;εx为出口商品需求弹性;εm为进口商品需求弹性;e为用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Px为用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Pm为用外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Qx为出口商品数量;Qm为进口商品数量。弹性分析法的初始结论是在以上的严格假设下推导出来的。弹性分析法认为,在本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时,若本国货币贬值,出口品的本币价格不变,而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品的价格则下降,且下降的幅度恰好等于货币贬值的幅度。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品价格下降必然使本国的出口量增加,但只有当出口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以外币表示的价格的下降幅度时,出口额才会增加,显然这取决于外国对本国出口品的需求价格弹性(εx)。对进口而言,当本币贬值而进口品的外币价格不变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上升,进口量下降。类似的,只有当进口量的下降幅度大于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上升的幅度时,进口额才会减少,这又取决于国内对进口品的需求价格弹性(εm)。这说明,在进出口商品供给价格弹性无限的条件下,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作用决定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经过公式推导,马歇尔和勒纳证明了:当εx+εm1时,货币贬值将改善贸易收支;当εx+εm=1时,货币贬值不影响贸易收支;当εx+εm<1时,货币贬值会使贸易收支恶化。因此,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必要条件就是εx+εm1,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三)马歇尔—勒纳条件的修正琼?罗宾逊在将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假设前提“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放弃之后,进出口商品以供给方货币表示的价格就不会在贬值后保持不变。出口品的本币价格和进口品的外币价格将因贬值而分别上升和下降。进出口数量也不会单纯取决于进出口需求弹性,而分别由进口的供给弹性(ηm)与需求弹性(εm),出口的供给弹性(ηx)和出口的需求弹性(εx)共同决定。此时,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必要条件即为:这一条件被称为马歇尔—勒纳—罗宾逊条件。在上述公式中,假设最初的贸易收支处于平衡状态,且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即PxQx=PmQm,ηx=ηm=∞时,上述公式变化为:εx+εm>1。可见,马歇尔—勒纳条件只是上述条件的一个特例。(四)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分析货币贬值不仅影响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变化,而且也对贸易条件有影响。货币贬值能否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则视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之乘积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乘积的大小比较而定。具体来说:(五)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分析在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调节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时滞效应,即在货币对外贬值之后的一段时期中,贸易收支没有获得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贸易收入才会逐步增加,贸易收支逐步得到改善。这一效应过程被成为“J曲线效应”(J—curveEffect)(见图6-1)。由图6-1可以看出,在T1时间进行货币贬值,并不会使贸易逆差立即缩小,而首先表现为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当经过T2以后,贸易逆差才逐步的缩小,在T3时间恢复到贬值时的水平,其后,贸易逆差进一步缩小,直至最后消失,出现贸易顺差。“J曲线效应”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在货币贬值调节贸易收支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时滞因素:①认识时滞,即本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价格降低的信息,并不能立即被进口商所了解,而需要一个过程;②决策时滞,即进出口商在掌握了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的信息之后,需要对价格变动的重要性作出分析,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③生产时滞,即面对增加的出口需求,国内出口部门从组织资源到生产出产品需要一个过程;④取代时滞,即以前的合同不能取消,进出口商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处理以前的存货;⑤交货时滞,即出口商将商品生产出来后,要交到买方手中,需要经过货物的运输过程。只有经过这些环节和过程之后,出口方的外汇收入才可以增加。(三)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的简要评价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自产生以来,曾长期流行,为许多国家采用汇率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在分析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实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属于局部均衡分析法。即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而假设收入等其它条件均保持不变。事实上,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单纯只考虑汇率因素不够全面。(2)最早的国际收支弹性分析假定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这在国内外都存在着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可能是成立的,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则是不成立的。(3)弹性分析法单纯从进出口商品市场出发来考察国际收支问题,忽视了资本的国际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这在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的当代国际经济中,其对国际收支分析的局限性是显而已见的。6.2国际收支的乘数分析法乘数分析法(MultiplierApproach)是在20世纪30、40年代将凯恩斯的乘数理论用于对国际收支问题的分析,从收入与进出口的关系来揭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其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哈罗德和马克鲁普。(一)乘数分析法的基本假设和开放经济中乘数的表述乘数分析方法来源于凯恩斯。它的基本假设是:①价格和汇率保持不变;②经济在低于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运转,从而产出能够对需求的变动作出反应;③货币供给被动地对货币需求变动作出调整;④没有资本的国际流动。在以上的假设下,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在上式中,c0为初始的消费,c为边际消费倾向,cY为消费的增量;m0为初始的进口,m为边际进口倾向,mY为进口增量。将(6-3)式带入(6-2)式有:上式中的就是开放经济中的乘数。(二)开放经济中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如果用贸易差额(TB)代表国际收支差额,则有:由公式(6-6)不难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可以通过需求管理政策予以调节。具体来说,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即TB<0时,政府可以通过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即压缩投资(I)和政府支出(G),并进一步降低国民收入,压缩进口支出来改善国际收支;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即TB>0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即扩大投资(I)和政府支出(G),并进一步提高国民收入,增加进口支出来减少国际收支盈余。(2)通过需求管理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效率高低,取决于边际进口倾向(m)的大小。而这又进一步取决于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一国开放度的高低。因为:我们分以下三种情况进行讨论:(1)假设本国不通过改变政府支出和出口,只采用改变投资的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即dG=dx=0,则公式(6-7)转换为:上式中的m为边际进口倾向。值得指出的是,在以上对国际收支的乘数分析中,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小国,即它的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微不足道。当把研究对象扩展为一个大国时,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将会发生一些变化。假设有A、B两个大国,A国的进口就是B国的出口,A国的出口就是B国的进口。当A国的出口增加时,也就是B国的进口增加,使B国的国民收入下降,进口缩小,而这又进一步引起A国的出口减少。显然,对于大国而言,它的对外贸易乘数要比原来的小。(四)对乘数分析法的简要评价乘数分析法阐述了进出口贸易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国经济之间通过进出口途径相互影响的原理,不仅为政府采用需求管理政策调节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于经济周期的世界同步性问题作出了很好的说明。但是,乘数分析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①没有考虑货币量和价格因素,即没有考虑到进出口的变化可能带来的货币量变化,以及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此引发的物价变化,这种变化对于需求管理政策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抵消作用;②没有考虑资本的国际流动,因此对于国际收支的分析并不全面。6.3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吸收分析法也称支出分析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西德尼?亚历山大(SidneyStuartAlexander)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于1952年提出的。它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一)吸收分析法的基本表达式及经济含义吸收分析法是根据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方程式为基础,通过进行一定的逻辑变换而来的。根据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方程式:该式是吸收分析法的基本表达式。其经济含义有两点:(1)国际收支状况是一国的国民收入(Y)与吸收(A)比较的结果。如果一国的国民收入(Y)大于国内总吸收(A),则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如果一国国民收入(Y)小于国内总吸收(A),则国际收支出现逆差。(2)国际收支失衡最终要通过改变国民收入或吸收来调节。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采取增加国民收入或者减少吸收的政策;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采取减少国民收入或者增加吸收的政策。(二)货币贬值的效应分析由可以得到:上式中的为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为货币贬值的直接效应。只有当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大于货币贬值的直接效应时,国际收支才可以得到改善。以下对这两种效应分别作以分析。(三)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实现:(1)闲置资源效应。在一国存在闲置资源时,货币贬值可以刺激国外居民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并通过乘数效应使国民收入增加。但随着国民收入增加,国内的吸收(包括国内的消费、投资与政府支出)也会增加,因此,贬值的效应是正还是负,取决于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即:当<1时,说明国内吸收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国际收支改善;当>1时,说明国内吸收的增加大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国际收支恶化;当=1时,说明国内吸收的增加等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即增加的国民收入完全被国内吸收,国际收支不变。(2)贸易条件效应。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
本文标题:套试卷财务管理学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68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