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如皋市200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三B卷)
如皋市200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三·B卷)一、选择题1、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韩国为消耗秦的实力,派水工郑国入秦,劝说秦国使用大量人力、物力开凿水渠。这条水渠位于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2、导致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统治的暴政B、徭役赋税的繁重C、土地的高度集中D、民族矛盾的尖锐3、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不包括A、通婚联姻B、经济文化交流C、共同镇压安史之乱D、长庆会盟4、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某物理学家应邀到某中学作关于中国古代物理学的讲座,在准备宋元部分时,他应该查阅:A、《墨经》B、《考工记》C、《梦溪笔谈》D、《天工开物》5、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精美的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的佛经、玉米饼的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6、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家有关部门建立了筹备组,准备隆重纪念这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我们现在之所以纪念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因为其A、宣扬了明朝的国威,显示实力B、发展了古代的对外贸易C、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D、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7、关于明清的“改土归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起因是明成祖时西南地区的土司叛乱B、明朝改土归流的地区很有限C、清雍正时,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D、雍正以后土司制度不复存在8、2005年初,武侠小说家金庸的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读本,引起巨大争议。支持者认为金庸小说具有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背景,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有:①《射雕英雄传》中邱处机给给两个小孩取名为“郭靖”、“杨康”,希望他们长大后不望“靖康之耻”。②《鹿鼎记》中韦小宝参与平定吴三桂的叛乱、反击罗刹(俄罗斯)的侵略;③《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是个道士,他发明了太极拳;④《鸳鸯刀》的秘密在于刀柄上刻着“仁者无敌”四字。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9、下列人物最能代表近代历史进步潮流的是A、魏源B、洪秀全C、李鸿章D、康有为10、下列条约中,最能反映俄国侵略特点的是A、《望厦条约》B、《天津条约》C、《瑷珲条约》D、《辛丑条约》11、19世纪60年代中国产生的新经济因素是①洋务近代军事工业②洋务近代民用工业③中国资本主义工业④外资在华设立的企业A、①③B、①②③C、③D、③④12、1925年北京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副挽联:“功高华盛顿,识迈马克思,行易知难,并有名言传海内;骨瘗(音y,安葬)紫金山,灵栖碧云寺,地维天柱,永留浩气在人间。此联哀悼的是:A、孙中山B、毛泽东C、周恩来D、邓小平13、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国内某旅行社准备开发一条再走长征路,重温先辈情的红色旅游线路。那么,在设计该线路时不必考虑经过:A、江西省B、陕西省C、山西省D、广西省14、由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严重歪曲历史的中学教科书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间战争'(即日本在1937年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引者注),从1938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当时的事实真相应该是A、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妄图打通大陆交通线B、日本速战速决诸计划破产,被迫改变对华方针C、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妄图转移国际视线D、百团大战后,日本希望同中国政府和平谈判15、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A、1662年B、1684年C、1912年D、1945年16、下图是1958年8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出的一则新闻,它反映出A、粮食的高产和农业的丰收B、人民公社的优越性C、瞎指挥和“共产风D、高指标与浮夸风1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并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有①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发展乡镇企业④发展农业科学技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8、美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指出16世纪初——19世纪末全球白银的基本流向为“美洲→欧洲→中国→欧洲。”对此,解释正确的是:①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两国通过在美洲的殖民掠夺,获取了大量白银并运回欧洲;②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证实了《马可·波罗游记》关于中国遍地是黄金的记载,并实现了黄金梦;③长期以来,由于欧洲对瓷器、香料、茶叶等中国商品的大量需求,不得不把大量白银运往中国;④19世纪初期以后,欧洲人通过鸦片走私,实现了将白银从中国回流的目的。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9、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在执政时相同的工作重心是:A、摧毁封建制度B、建立民主共和C、反击外来干涉D、争夺欧洲霸权20、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非洲完全沦为西方的殖民地B、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C、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21、1868年,日本派遣了一个庞大的使团赴欧美进行考察,该使团乘坐的交通工具不可能是:A、四轮马车B、蒸汽火车C、敞蓬汽车D、木壳轮船22、直接推翻君主制政权的革命运动有①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②1789年法国7月14日革命③1917年俄“二月革命”④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23、美苏战后首先在哪一问题上产生里突出矛盾A、处理战败国和解决战争遗留问题B、战后世界的领导权C、在联合国中的地位D、苏联与土耳其关系及对希腊国内民主运动的态度24、20世纪50、60年代,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先后进行了改革的尝试,两国经济方面改革实施的相同点有A、力图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的结合B、实行社会主义的自治制度C、将生产资料国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D、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25、美国的《时代》周刊在世界上影响很大,有人认为,“那些多次在《时代》封面上出现的人物注定要被写入历史甚至中学历史教材。”爱因斯坦曾经多次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并先后被选为1945年年度人物、20世纪的世纪人物、上一个千年的千年人物,他受到如此推崇,主要是因为他:A、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C、提出了相对论和质能方程D、对德国法西斯深恶痛绝二、材料解析题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武德九年唐太宗刚刚即位不久对身边侍臣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股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资治通鉴》卷198材料二:(唐太宗对房玄龄等说)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此则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百姓求安也。——《贞观政要》卷5《公平》材料三:根据《通典•食货志》的记载,唐代国家控制的户口由神龙元年(705年)的615万户,到开元十四年(726年)增加706万户,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前,达于极盛,计有891万户,5291万余口。——《历史学习精要》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太宗关于君主、国家、人民三者关系关系的主张?(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2)谈谈你对唐太宗这种主张的看法。(4分)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一位爱国志士画了一幅的《时局图》,图上那虎距北方的北极熊、横扑在长江流域的猛虎、蹲坐在西南边陲的毒蛙、盘曲在山东半岛的肥肠、以及升自东瀛的太阳和来自太平洋的秃鹰,分别代表了俄国、英国、德国、日本和美国,把列强瓜分中国的态势描绘得赤裸裸、活脱脱,令人猛醒!材料二:自中国以自己的力量被承认为反法西斯四强之后,国民政府即向英美提出要求,希望废除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随着世界战局的发展,英美感到只有中国支撑住亚洲,他们才能完成“欧洲第一”(引者注:指首先在欧洲结束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1943年1月11日英美两国正式宣布废除自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以来历次英美与中国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中的特权。……但是,英美宣布废除的特权,都还在日本人手里,对于中国人民而言,都还不是实际得到的东西,更何况香港九龙的主权问题,在条约中根本没有提及。材料三:(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的)46国代表团于4月25日到达旧金山。当天,中国代表团的6位成员发表讲话,董必武的讲话尤其引人注目,他说,“我系共产党之一员,然系代表整个中国。中国代表团包括各党派……系超越一切党派利益。”材料四:(1971年)9月25日,大会进行表决……阿尔巴尼亚等23国的提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获得通过。——以上材料均引自徐庆全《历史巨变——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前后》⑴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说明清朝晚期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3分)⑵根据材料二、三、四,指出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并说明你的理由。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10分)⑶材料四中“阿尔巴尼亚等23国的提案”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什么重要影响?(4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发表演说,宣布美国要改变扶植的政策,在金融和经济领域同欧日竞争。他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被打得破破烂烂了。为了扶助它们站起来,为了保卫它们的自由,美国过去25年来提供了1430亿美元的对外援助。……今天,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我们的帮助,这些国家已经重新获得了生机。它们成了我们强大的竞争对手。……但是,既然这些国家现在经济上已经强大起来,……各主要国家以平等的地位从事竞争的时候也就到来了。”材料二:从60年代后期起,日本对美贸易出现顺差,并逐年增加。在世界市场上,日本也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钢铁、汽车、机械、电器、半导体等很多方面,日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到六七十年代,欧洲共同体国家的出口增长率远远超过美国,据统计,1965—1972年间,欧洲共同体现国家的出口增加了158%,从479亿美元增加到1237亿美元,而美国的出口只增加了80%;1972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13.4%,欧洲共同体为33.7%。为了争夺世界市场,60年代以来,欧洲共同体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贸易战频繁发生。——以上二则材料均引自《世界近现代史•下》教学参考书材料三:1948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出口贸易和黄金外汇储备分别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2、1/3和3/4,到70年代初,已分别降为37.8%、15.2%和15.6%。反之,这一时期日本和联邦德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美国快得多,它们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1948年分别只占1.2%和3.6%,而70年代则已上升为6.9%,联邦德国则已和美国并驾齐驱,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上。在黄金外汇储备方面的变化则更大,日本和联邦德国都已大大超过美国。与此同时,日本和西欧各国之间争夺对方国内市场的斗争也很激烈。——高明振等主编《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当代高考模拟历史试题答案及标准分册》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美国“正视现实的”的原因和美日欧贸易战的状况。(6分)(2)美日欧的三足鼎立局面,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实质?并对此简要评价。(6分)三、问答题29、(12分)东北地区是古代中国加强边疆管辖的重点,近代中国列强激烈争夺的焦点,又被誉为现代中国的“工业摇篮”。回答下列问题;⑴为加强东北边疆的管辖,唐、元、明、清四朝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4分)⑵近代史上日本曾经三次大规模地侵略中国东北地区,请加以简要说明。(3分)⑶请举例说明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在工业建设上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其历史意义何在?(5分)30、(12分)对于君主制度,我国古代的韩非子和董仲舒、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分别提出了什么重要的主张?(4分)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8分)31、(12分)近代以来欧洲人为了实现“统一的欧洲”,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历史上法国的拿破伦、德国的希特勒都曾经试图以武力统一欧洲,对他们分别应该如何评价。(6分)⑵从欧洲共
本文标题:如皋市200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三B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9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