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单项选择题1.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蔬松表层为(B)A.土地B.土壤C.土层D.表土2.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是(A)A.法律意义上的土地B.经济意义上的土地C.生态意义上的土地D.社会意义上的土地3.国家领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B)A.整个部分B.特定部分C.平面部分D.立体部分4.广义的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指(A)A.整个地球表面B.地表C.平地和山地D.整个陆地5.人们通常把地球表面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D)A.陆地B.地表C.土壤D.土地6.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是劳动力和(D)A.资本B.生产资料C.交通D.土地7.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值约为(C)A.13万亿B.15万亿C.18万亿D.20万亿8.当土地被投入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之后就成为其所必需的(C)A.物质载体B.重要资产C.物质条件D.生产资料9.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吸取营养的主要源泉是具有肥力的(B)A.土壤B.土地C土层D.表土10.农作物所需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者与调节者是具有肥力的(B)A.陆地B.土地C.地表D.土壤11.地球表面积是个(C)A.可变数B.未知数C.常数D.已知数12.土地在建筑业部门中起(D)A.载体作用B.地基作用C.操作场所作用D.基地作用13.不同沃度的土地使资本生产率产生差别,是形成级差地租的(C)A.客观条件B.必要条件C.重要条件D.宏观条件14.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B)A.社会价值B.美学价值C.生态价值D.环境价值15.不同沃度的土地使资本生产率产生差别,是重要条件对于形成(C)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C.级差地租D.矿山地租16.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其(B)A.载体B.仓库C.基地D.场所17.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创造新的(C)A.陆地B.地表C.土地D.用地18.土地功能集中表现为土地的(A)A.有用性B.资产性C.有限性D.自然性19.规划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D)A.调整B.估计C.预测D.安排20.土地对下列哪种部门作为地基、场地和操作基地发生作用。(B)A.农业B.非农业C.林业D.牧业21.土地属性两重性,既是土地物质,又是(D)A.土地资源B.土地价值C.土地价格D.土地资本22.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B)A.自然产物B.前人的劳动成果C.经济现象D.高级公路223.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蔬松表层为(A)A.土壤B.土地C.土层D.表土24.规划应理解为(D)A.规划未来的过程B.预测未来的过程C.预测用地的过程D.给出行动的过程25.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C)A.土地利用宏观布局B.土地利用结构优化C.土地利用微观设计D.土地供需综合平衡26.当土地被投入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之后就成为其所必需的(C)A.物质载体B.重要资产C.物质条件D.生产资料27.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A)A.美学价值B.社会价值C.生态价值D.环境价值28.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为(B)A.恩格尔系数B.吉尼系数C.小康系数D.富裕系数29.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为(B)A.恩格尔系数B.吉尼系数C.小康系数D.富裕系数30.土地利用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协调土地的(D)A.人地矛盾B.稀缺矛盾C.资源资产矛盾D.供需矛盾31.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C)A.土地利用宏观布局B.土地利用结构优化C.土地利用微观设计D.土地供需综合平衡32.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B)A.土地利用规模B.土地利用结构C.土地利用布局D.土地利用分区33.土地利用结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面积的(C)A.规模比例关系B.质量比例关系C.数量比例关系D.规划比例关系34.国家领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C)A.整个部分B.平面部分C.特定部分D.立体部分35.依其任务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C)A.细部规划B.战略研究C.专项规划D.专题规划36.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A)A.美学价值B.社会价值C.生态价值D.环境价值37.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是指(B)A.地价B.地租C.价值D.价格38.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B)A.土地总报酬递减B.土地边际报酬递减C.土地临界报酬递减D.土地平均报酬递减39.土地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取多少的(A)A.地租B.价值C.成本D.劳动产品40.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土地位置不同而产生的是(B)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ⅠC.级差地租ⅡD.级差地租41.土地上生产农作物所得的剩余收入是(D)A.价格B.价值C.地价D.地租42.当代西方经济学者和土地经济学者将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和(C)A.垄断地租B.级差地租C.经济地租D.绝对地租43.土地利用规划条件是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形成(A)A.土地价格B.土地用途C.土地区位D.土地利用类型344.根据地价与土地用途之间关系,应把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规划作为(C)A.工业用地B.住宅用地C.商业用地D.仓储用地45.根据区位理论应把农用地规划于远离(C)A.工业用地B.居住用地C.城市中心D.城市近郊区46.为了保护环境,在远郊采取低地价政策鼓励向远郊区扩张的是(B)A.住宅用地B.工业用地C.娱乐用地D.交通用地47.既反映了土地纯收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城市各项用地的空间安排是(B)A.序列级差地租B.位置级差地租C.条件级差地租D.空间级差地租48.既要满足当代人,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B)A.生态发展B.持续发展和C.谐发展D.经济发展49.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客观必要性的是(A)A.土地数量的有限性B.土地位置的空间性C.土地物质的自然性D.土地沃度的差异性50.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A)A.土地边际报酬递减B.土地总报酬递减C.土地临界报酬递减D.土地平均报酬递减51.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是(A)A.生态学B.环境学C.资源环境学D.生态环境学5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B)A.土地总报酬递减B.土地边际报酬递减C.土地临界报酬递减D.土地平均报酬递减53.土地上生产农作物所得的剩余收入是(C)A.价格B.价值C.地租D.地价54.因地制宜原则具体体现为协调土地特性和(C)A.用地规模B.用地效益C.用地要求D.用地环境55.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报(B)A.全国人大审批B.国务院审批C.国土资源部审批D.发改委审批56.省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总量不减少的是(A)A.耕地B.农用地C.建设用地D.未利用地57.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是编制和实施(A)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土地利用专项规划C.国土规划D.城市规划5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D)A.用地规模B.用地布局C.粮食问题D.用地规模和布局5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C)A.5年B.10年C.15年D.20年6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象是规划区域内的全部(D)A.土地资产B.土地价值C.城市土地D.土地资源6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D)A.人口规模和布局B.用地和人口的布局C.粮食规模和布局D.用地规模和布局6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B)A.动态性B.控制性C.变化性D.联系性6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长期性、控制性和(D)A.宏观性B.微观性C.变化性D.战略性64.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着(A)A.控制作用B.联系作用C.协调作用D.反馈作用465.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以下列哪项土地详查变更调查数据为准(B)A.1996年年初B.1996年年末C.1996年10月31日D.1996年6月30日66.县级以下的土地利用分区应当提出土地用途,制定(B)A.土地利用方式B.土地用途管制原则C.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D.土地用途性质67.土地条件调查包括自然调查和(B)A.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调查B.社会经济条件调查C.土地权属和地价条件调查D.气候和地形条件调查68.用劳动平衡法预测未来人口,一般适用于(D)A.农用地和建设用地B.农用地和城镇居民点C.未利用地和城镇居民点D.城市和城镇居民点6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A)A.人口规模和布局B.用地和人口的布局C.粮食规模和布局D.用地规模和布局7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B)A.动态性B.控制性C.变化性D.联系性71.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下列哪级人民政府批准(C)A.县级B.市级C.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级D.省级72.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主要是确定土地利用的(D)A.方向和规模B.规模和价值C.政策和方向D.目标和方针73.我国的基本国策是(A)A.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B.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C.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D.耕地总量动态平衡74.用劳动平衡法预测未来人口,一般适用于(C)A.农用地和建设用地B.农用地和城镇居民点C.城市和城镇居民点D.未利用地和城镇居民点75.评价系数法是把不同量纲的指标化为(B)A.统一指标的方法B.无量纲系数的方法C.统一系数的方法D.统一量纲的方法76.土地预测方法有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和(B)A.趋势预测B.综合预测C.时间序列预测D.灰色预测77.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农业用地需求量和(B)A.耕地需求量B.建设用地需求量C.交通用地需求量D.未利用地需求量78.预测是预先推知未来,预测时人们利用(B)A.预测方法B.已知的知识C.未来情况D.估计79.人口自然增长法的计算公式包括两部分,即自然增长和(B)A.流动人口B.机械增长C.暂住人口D.常驻人口80.对土地质量相对于土地用途的综合评定是(A)A.土地适宜性评价B.土地承载力评价C.土地质量评价D.土地生产力评价8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包括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开发程度和(D)A.经济效益分析B.利用效益分析C.生态效益分析D.社会效益分析82.土地质量评价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和(B)A.土地经济评价B.土地承载力评价C.土地生态用地D.土地社会评价83.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率为(C)A.土地利用率B.土地农用利用率C.土地垦殖率D.土地建设利用率84.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是(B)A.农村现状调查B.土地利用现状调查C.城镇现状调查D.地籍调查585.建筑物基底面积与用地总面积的比率为(B)A.容积率B.建筑密度C.遮蔽率D.基建率86.土地质量评价类型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和(D)A.土地社会评价B.土地生态评价C.土地自然评价D.土地经济评价87.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包括土地资源数量分析、土地资源质量分析、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和(D)A.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土地利用费效分析C.土地利用指标分析D.土地利用效益分析88.建筑总面积与用地总面积的比率为(A)A.容积率B.遮蔽率C.建筑密度D.建筑容积率89.土地利用宏观研究中既要重视土地数量,又切不可忽视(B)A.土地价值B.土地质量C.土地资产D.土地资源90.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是(B)A.农村现状调查B.土地利用现状调查C.城镇现状调查D.地籍调查91.森林覆盖率主要取决林地面积在下列哪项中的比重(B)A.已利用土地面积B.土地总面积C.森林蓄积量D.木材消费量92.土地产出价值与用地总面积的比率为(D)A.土地产出率B.农用地产值率C.建设用地产值率D.单位用地产值率93.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包括已利用土地的潜力评价与(A)A.后备土地资源的潜力评价B.未利用地的潜力评价C.建设用地的潜力评价D.农用地的潜力评价94.土地垦殖系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下列哪种用地在土
本文标题: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98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