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发展中国梦调研报告
-1-“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发展)社会调研报告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已成为首要任务。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深入领会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阐释,活学活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创新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建立灵活有效的流转机制,关系到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优化,关系到农村要素市场的发育。一、必须坚持以深入领会“中国梦”为指导深入领会习总书记的“中国梦”,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深入领会习总书记的“中国梦”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办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二、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新型农民的概念(一)传统农业: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农具进行劳动生产的“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农业生产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二)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2-1、基本牲特征是:(1)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2)现代机械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以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使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3)良好的、高效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达,“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所代替,农业生产过程中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5)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6)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2、现代农业类型:现代农业一般划分为7种类型,当然由于外延的不确定性,划分标准有所不同。通常划分为以下7种:(1)绿色农业:将农业与环境协调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户收入,保护环境,同时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农业。“绿色农业”是灵活利用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实践农药安全管理技术(IPM)、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INM)、生物学技术和轮耕技术等,从而保护农业环-3-境的一种整体性概念。绿色农业大体上分为有机农业和低投入农业。(2)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间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游乐。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3)工厂化农业:工厂化是设计农业的高级层次。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4)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地理、气候、资源、产业基础)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特色”在于其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倾慕,在本地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地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对优势甚至绝对优势。(5)观光农业:观光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农民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设施,招揽游客,以增加收入。旅游活动内容除了浏览风景外,还有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活动。有的国家以此作为农业综合发展的一项措施。(6)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形式。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农业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7)订单农业: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所谓订单农业,是指农业户根据其-4-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订单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避免了盲目生产。3、现代农业建设:指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新型农民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4.什么是新型农民就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从经济学角度看,新型农民就是“农商”。传统的农民是农夫,农夫与自然经济相契合,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己消费,是一种典型的自然产品经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昔日的农夫变成了集体经济式生产队成员乃至公社社员,然而,他们的劳动产品依然不是商品,是计划品。所谓卖公粮,交余粮,剩下的分口粮。这个时期的农民依然是一个农夫,从自然产品经济转变为计划产品经济,这样从个体农夫转变为集体农夫。而农商则不同,是一个新的范畴,它是现代农民的经济意义表述。农商反映了一个新的经济关系,一个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以需求指导农业生产又以新产品引导市场,并以商业活动为舞台的新生产者。5.为什么要培养新型农民1、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正因为如此,温家宝-5-总理曾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2、培育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3、培育新型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最终要被农民所掌握,才能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意义: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关键问题是,培育一代新型农民。三、正确认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承包经营体制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制度绩效,但这种以均田为特征的承包制度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农村土地经营的细碎化,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阻碍了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也难以有效地保障和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在坚持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明确农民对承包经营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独立性、利益性和转移性,允许农民在遵守有关法规政策规定下流转,对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一)有利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力规模效益。当前一部分农村已经逐渐开始使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譬如收割机、耕田机等,但影响这些先进的机械大规模普及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均包为主要特征的家庭分散经营,导致农村土地经营的小规模和利用率低下,在这样小规模的经营状况下,显-6-然很难应用现代化的生产机械,推广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只有一些种粮大户或大的农业经济体的出现才可能引进一些现代化机械;其次,土地二轮承包时候,为了显示公平,多数地块的土地被分成了一小块一小块,分到了每个家庭的土地都是东一块西一块,这样很不利于现代化农机生产,只有通过市场机制,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流转,形成一些大面积的、适合于现代化机械生产的良田,才能加快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两个方面的协调都需要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顺畅才能实现。(二)有利于增强农业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培育一大批新型农民以规模化经营参与市场竞争;有助于各类工商企业介入农业领域,增强农业市场主体的活力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水平,并且以现代农业理念经营农业,给农业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利于催生和培育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发育各类农村专合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程度。特别是在WTO的框架下,通过农村土地流转,使农业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聚集各种要素,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势必对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进入国际市场参与要素的分配,起到重要作用。(三)能够促使农村土地得到最大程度使用,确保国家粮食产量。当前我国的粮食产量并不是很充裕,遇到自然灾害的年份,一些地方的粮食供给还会出现危机。“十一五规划”把粮食安全问题提到了战略高度来研究。这就需要我们把有限的农村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合理耕作,科学种地,实现地尽其用,才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四)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由农业特殊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农业生产一般集中在一段时间特别忙碌,其他时间只需要简单的施肥、喷洒农药等维护,而这些维护对于粮食作物-7-的丰收至关重要,所以即使你只种一亩地的话,也必须要留有一个专门的人在农村维护,这样极大地浪费了劳动力,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农民在农闲的时候都进城务工,如果农村土地流转顺畅,使几家几户的良田调整成连片土地,那么农闲的时候只需要委托很少的几个有经验的种田能手、外加上农业技术服务到位的话,其他农民都可以进城务工,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四、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一)代耕代种这是暂时不愿经营承包的农户,经自行协商临时把承包地交由别人(大多是亲友)代耕代种,时间、条件一般由双方口头约定,原承包合同关系不变。这种流转方式因为多数都是乡里乡亲之间转移土地,所以转出一方一般没有什么利益可言,在有农业税的年代,土地转入方一般替转出方缴纳农业税。随着近年来农业税的取消,农村土地还有相应的补助,这些补助到底是由转出方所得还是由转入方所得产生了很多分歧,也引发了一些矛盾,而且随着农业负担的减轻,种地也渐渐有利可得,土地使用权的无偿转移很难让人接受,转出方往往会在几个土地接受方之间选择,容易引起民众矛盾,所以随着越来越多农民外出务工,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必然会走向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二)互换土地连成片为了耕种方便或发展蔬菜等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户之间或农户与集体之间通过自愿、互利的办法互换、串换承包地,原承包关系不变,互换本身是一种流转方式,又对其它形式的流转起推动作用,且有利于土地的连片集中和规模经营。《农村土地承包法》也肯定这种土地流转方式。(三)“田保姆”土地承包者外出经商打工,而一些种田能手和土专家以有偿方式照料外出者留下来的农田,这些专家能手被叫做“田保姆”,这种形式-8-“种
本文标题: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发展中国梦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9960 .html